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A.肥料 B.原料 C.能源 D.产品 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 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水质污染指数用来衡量水污染程度,数值越大说明水污染越重。珠江口海域一直承受着巨大的环境压力,其水质与生态环境质量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读“珠江口7月海域水质污染指数的平面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据7月海域水质污染图推测珠江口海域1月污染等值线空间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珠江口向外海等值线数值变大 B.等值线由珠江口向外海弯曲 C.相比7月,1月相同等值线离珠江口的距离变小 D.相比7月,1月在等值距相同的情况下,等值线的密度变小 4.有关珠江口污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海水倒灌处污染更严重 B.夏季水量大,从陆地带来的污染物多,污染比冬季严重 C.河口海流的运动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D.离陆地越近,受陆地影响越大,污染越严重 橡胶树原产于亚马逊平原热带雨林,我国农艺专家将橡胶树繁育到了西双版纳缓坡地区。橡胶树的根尖及浅层须根会对降水及时“捕获”。专家在西双版纳对①②③④四块不同下垫面经济林地,进行水土流失过程数据采集,并绘制成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关系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调査发现,西双版纳缓坡地区的橡胶林地,林下灌草层难以形成,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A.水份缺失 B.光照不足 C.土壤贫瘠 D.白蚁侵害 6.据图判断,图示标号与四块橡胶林地种植方式、林下地表状况对应关联正确的是 A.①橡胶与茶树间作,有枯枝落叶覆盖 B.②一纯橡胶树种植,有枯枝落叶覆盖 C.③一纯橡胶树种植,地表裸露 D.④一橡胶与茶树间作,地表裸露 近年来,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非农业人口增多,土地价格提高,经历了数百年以“基塘”生产为特色的农业,到了20世纪末期,相继向其他地区转移,农业生产逐渐转向为城镇提供副食品,所以向蔬菜等商品农业发展。产业结构由原来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逐渐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基塘生产方式突出的优势是 A.体现了农业生产地域性特点 B.更充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 C.促进了农业生态的良性发展 D.提高了效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8.基塘生产方式向其他地区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价格提高 B.与当地经济发展方向不一致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气候条件的变化 土地覆盖是植被、土壤、河湖、沼泽及各种建筑物等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下图中O点为1980年中国土地覆盖重心,它相对于中国大地坐标原点(109°E,34°N)向正西偏531 km,向正北偏448 km。P1、P2分别是仅考虑单一因素影响所形成的2000年土地覆盖重心。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9.据图文材料推测1980年中国土地覆盖中心O地位于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0.图中O点所处区域在土地利用中引发的最突出生态问题是 A.沼泽大面积萎缩 B.生态用水紧张 C.森林面积锐减 D.土地荒漠化 城市郊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郊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不仅是城市生态功能的调控区,还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原材料、能源和农副产品供应区,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下图左图为我国一特大城市城郊稻藕轮作与稻鱼混养相结合的生态农业种植结构模式,下右图为该城市的气候统计图。回答下列各题。 11.该城市最可能是 A.上海 B.西安 C.西宁 D.天津 12.该城郊农业的功能不包括 A.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B.改善城乡生态,美化环境 C.营造农田防护林,防止水土流失 D.发展城郊休闲旅游业,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 000 m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喀什地区莎车县某地在不同风速下空气中某一粒径的沙子含沙量随高度的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读图可知 A.同一高度含沙量与风速成正比 B.同一风速下,含沙量与高度呈反相关 C.任一高度含沙量与风速都有关 D.颗粒越大,风力的搬运能力越强 14.为减少空气中的沙尘,莎车县应采取的最合理措施是 A.人工降水 B.种植高大乔木 C.沙源地全部覆盖地膜 D.恢复草地 《2013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报告以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下图表示2010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5.1995~2010 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 ①大量消耗资源 ②大量排放污染物 ③科教投入不足 ④人口增长缓慢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16.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 ①社会保障建设 ②经济基础建设 ③农业基础建设 ④生态与环境建设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③ 生态指数是由濒危物种指数,物种丰富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人为干扰强度和频度确定,它反映各斑块的生态完整性、重要性及自然性的大小。读“江苏省生态指数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江苏省生态指数分布 ①苏南高于苏北 ②沿湖高于沿江 ③山区高于平原 ④连云港高于南通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8.苏北沿海地区生态指数较高,原因是 ①生物多样性复杂 ②人为干扰强度大 ③生态系统单一 ④生态重要性突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7年1月7日~8日全国普遍是雨雪天气。下图是中央气象台2017年1月8日06时发布的霾黄色预警。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9.由图可知8日重度霾分布在 A.河北中南部、东南地区中部 B.京津冀、四川盆地 C.成都平原、哈密盆地 D.太行山和天山附近 20.下列有关“霾”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通俗的讲,“霾”就是浓雾 ②由于湿度较大,雾又将发展起来 ③受冷空气影响,上述地区的霾天气将自东向西消散 ④“霾”天气能见度较低,出行需注意交通安全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下图中模式甲、乙为我国某地两种不同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21.比较两种生产模式 A.甲—产品附加值更高 B.乙—农产品种类更多 C.甲—受市场影响更大 D.乙—生产规模更大 22.图中两种生产模式均可 ①实现第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 ②体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性原则 ③带来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 ④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2002年~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3.2002年~2015年期间,该区域 A.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 B.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 C.人均GDP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 D.人均GDP增长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 24.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5年发生转折,最可能的原因是 A.经济增长放缓 B.人口规模减小 C.环保政策变化 D.工业生产萎缩 转载请注明来源:高中学考选考地理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