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个历史发展的阶段都是我们国家成长的足迹,银铜机制币也正是这历史银河中组成的重要部分。就其特定的历史时期也使它在钱币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代表着近代中国的货币文化,反映了我国近代历史、经济、金融的兴衰和沧桑,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 钱币作为古玩的一种,一直以来都是收藏家关注的热点。而且材质珍贵,艺术价值高,由贵重金属或白银合金铸造,制作精美,图案考究,文字清秀,内容丰富,银光灿烂,其貌可人,也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功能。 民国双旗币十文当属其中一种。而民国时期开国纪念币的钱币格外深得藏家喜爱:一是因为是民国时期机制币工艺的成熟,铸币技艺十分精湛,有着艺术价值。再者是因为经过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可忽略的里程碑,所以新民国成立时所铸造的纪念币,可以说是某种观念上的开国纪念币,更具有收藏纪念的价值。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此时铜元仍继续大量流通使用。1914年,铜元正式改称“铜币”,民国发行的铜币与清最大的区别是龙纹被换成了由稻穗组成的嘉禾纹。各省铸造的铜元大多为两面叉的国旗图案,并有“开国纪念币”或“中华民国铜币”字样。 这两枚开国记纪币重:6.6g;7.8g直径:2.8cm;2.8cm呈圆形,最外边有细小的齿纹条式装饰,里环有排布均匀的凸起的圆点组成了一道美观的珠环。珠环里面有着代表中华民国的国旗,两面旗子交叉于钱币中央,展现了迎风招展的样子,左面的旗子有一朵花,右面的旗上镌刻五道条纹。两环中间的上方位置有“中华民国”的四个楷书字样,下端有“开国纪念币”五个楷书繁体字样。在左右两边各有一朵防伪小花饰样。 纪念币的背面,外面依旧是细小的齿状花纹,而里面的凸起圆点则成了一道细线装饰圈,在装饰珠圈里面的上端,有“十文”两个汉字,下面是稻穗组成的嘉禾纹,两道珠圈内有英文字样。 双旗币产生于民国时期,而民国在中国的历史上存在的时间也只有仅仅的几十年时间且期间战乱不断、烟火纷飞,该铜币经历了此番沧桑过程还能保持较好的轮廓清晰度,实属不易。虽然民国时期钱币的版本也较多,但是能收藏到这种全真纪念币,也是在当今市场比较稀少的,所以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及观赏、品鉴价值,弥足珍贵。 这两枚双旗币贰百文重:25.1g;23.8g;直径:4.3cm;4.3cm.币面中心直书“贰百文”面值,两旁分列嘉穗图案,上沿铸年号“中华民国二年”,下沿铸厂名“四川造币厂造”,左右分列十字花星。钱币背中央为交叉双旗图,外环珠圈,上沿为英文“THE REPUBLIC OF CHINA”(中华民国),下沿为英文“200 CASH(200仙)。这是民国时期四川铜元中唯一使用英文的一种。藏品虽经历了无穷岁月,但纹路依然清晰可见,上面的包浆也见证了其历史的积淀,具有非常明显的历史过渡性特征。 由于双旗币产生于民国时期,民国在中国历史上仅仅存在了几十年的时间,因此,在兵荒马乱、国内战争频发的期间内,钱币在经历了无穷的岁月之后,依然可以完整地保留下来,实属不易,具有很高的文物收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以及艺术品鉴价值。此枚双旗币贰百文铜质精良,铸工精湛,保存较好,值得收藏。 文中这两枚四川造双旗币贰百文,虽经历了无穷岁月,但纹路依然清晰可见,上面的锈迹也见证了其历史的积淀,具有非常明显的历史过渡性特征,有着难以言喻的收藏价值。铜币保存完好,钱文、轮廓 的清晰程度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