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国华:总把压力当动力

 老迟说事 2019-07-13

   或许因为早年创业曾到过大庆,他很认同“铁人”的那句名言:“人无压力轻飘飘,地无压力不出油”。

从而立之年创业开始,也总有一种“压力”会让他激情涌动,源源不断,这就是缘于他心中那一幅宏伟的事业蓝图,也包含他追求更高目标的人生理想。他喜欢这种“压力”,因为它是创业领军人永不枯竭的原动力。

正是这种“压力”,推动他带领团队,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演绎了把一个草根小厂创办成年销售超过10亿元科技集团的动人神话。他就是江苏焱鑫科技集团董事长周国华。



矢志不渝艰苦创业

1998年的一天,一则新闻在江阴新桥镇传播开来, 32岁的周国华放弃了17年镇办企业的工龄,亲手砸掉了自已的阳光集团电工班班长的“铁饭碗”,顶着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来到当时只有几名工人的农修厂,担任经营厂长,任务是壮大村级经济。

来到这家工厂,周国华却大吃一惊,厂子实在太简陋了,只有几台仪表机床,没有一个成熟产品,市场更无从谈起。然而,已经破釜沉舟的周国华已经没有了退路。他唯一能做的只有带领着这个小厂寻找未来。

当时村里人尽皆知,村里真正依靠的是坐落在本村的县办大企业江阴石油机械厂,石油行业的许多外协设备、外协件都是冲着这家企业的名气而来。周国华想,若能有所依附这家企业,那么大树底下也就好乘凉了。他决定“借势”“石油机械厂”,首先把农修厂更名为江阴石油化工设备厂,选择了“石油机械厂”产品以外的石油行业外协件,揽活加工。

可是,江阴石油化工设备厂既无名气又无技能,根本就没有订单。周国华便亲自去跑业务,无论在哪里,只要他遇见油罐车,就会立刻把油罐车上所写的炼油企业名称和地址抄下来,然后按图索骥,一家一家的去跑,经常是一出去就是好几个月不回家。

一次,周国华在山东看见一个油罐车,上面的地址是黑龙江大庆市,他迅速追到了大庆,可等找到地址上的石油工厂时,已身无分文。他只好将随身携带的那块损坏了表面的手表押在招待所里,用来住宿和吃饭。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周游了半年后,周国华终于联系到了第一笔定单,为东北油田某炼油基地加工挡板和钉头。他带领职工连夜加工,终于掘到了他进入工厂后的第一桶金。此后,他一边添置新设备、引进技术人才,开发外协件新领域,从小钉头到保温钉、炉门、挡板;一边继续扩大市场,寻找更多的业务。周国华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全国各地,哪里有炼油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在周国华的努力下,江阴石油化工设备厂订单越来越多,企业在业内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很多客户开始慕名而来,工厂逐步走出了困境。

可是,还没等周国华歇下脚去分享奋斗成果,二十世纪末的企业改制浪潮悄然袭来,工厂不得不开始转制。这场转制对周国华这个还未站稳脚跟的工厂来说可谓是致命的打击,当时经营管理人员率先走人,财务人员和骨干工人不愿自掏腰包购买股份,随即也撂了挑子。整个工厂人心涣散,大家满腹牢骚。刚刚有点起色的工厂又陷入了危机。

2000年,不得已的周国华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又跟亲朋好友借了一笔钱,完成了工厂改制,江阴石油化工设备厂更名为江阴石油化工设备有限公司,周国华也从打工厂长变成了企业大股东。

企业变成了股份制,周国华的手脚也被解放了出来,他继续加大投入,采取激励机制,鼓励研发团队进行技术革新和新产品开发,从普通加工件到技术含量较高的新产品,从单一外协件到成套设备的生产。没有高级工程师,他就到上海、南京等大型企业寻找“星期天工程师”帮忙,从洛阳、兰州聘请退休工程师进厂研发,同时,积极招聘专业人才,开展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挂钩合作。在他的带领下,公司销售连年大幅度增长,2000年,达到 5000多万元;2001年,达到8000多万元;2002年,已上升至9000多万元;2009年,顺应时代潮流,周国华成立了江苏焱鑫科技集团,同年销售达到6.6亿元;到2010年,集团销售超过10亿元,实现了每年销售翻一番的目标。

如今的“焱鑫”,已成为全国出口加热炉的主力供应商,成为石油化工、煤化工和电力行业的供货大户,产品遍及国内20多个省、市,并远销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

育人聚才共谋发展

短短十余年时间,他就把一个破烂不堪的小工厂,发展成年销售过十亿元的企业集团,周国华说:“焱鑫的今天,得益于我们有一支优秀的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焱鑫的明天,还是要靠这些优秀的人才,人才永远是焱鑫的核心竞争力。”

其实,早在创业初期,周国华就意识到唯有科技方能出效益,为此,他很早便着手实施引才育才的战略规划。他走院校、进科研院所,千方百计到全国各地广揽专业人才。

2001年,创业改制后的第二年,周国华就从兰州石化、洛阳设计院引进了一批退休专家。此后每年都要从中专、技校引进多名技术人才,后来又从南京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引进了几十名大学生,作为企业技术后备人才。目前,公司近1800名员工中,工程技术人员就占了400多名,其中高级工程师29名,中级技术人员100多名。企业每年投入巨额经费,为职工开办各类培训班,大大提升了员工素质,让科技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尖端科技领域中的最新技术。

谈及公司人才战略,周国华颇为自豪地说:“我有这样的习惯,看日出与日落。日出的壮丽,日落的辉煌,都让我感动。有时,我的胸中,涌动着一种莫名的压力。正是在这种莫名的压力下,一种仿佛永远不会枯竭的驱动力油然而生。这种驱动力来自于炎鑫的这支精英团队顽强种植一块中华民族工业‘试验田’的信念,是他们给了我信心。” 周国华精于用人之道,他创造的“五子登科”激励机制引得众多企业纷纷效仿

“五子登科”是“焱鑫”集团对人才薪酬分配制度的巨大变革:“配车子”,给适用人才配备汽车奖励;“供房子”,按贡献大小减免公寓房价格,特殊贡献者赠送公寓房;“增票子”,大学生进厂锻炼,起步工资就在2000元左右,对专业人员实行相应年薪承诺,确保兑现,对班组长、骨干员工至中层干部实行绩效挂钩;“给位子”,本科或大专生,锻炼后能独立上岗,除研发部需要外,进入生产部门、车间、质保系统挂职培养,并自由结合建立技术合作小组,开展技术攻关活动,岗位成才,成功者重奖,失败不追究;“戴帽子”,为让人才体会到在企业工作前途无限,有自我发展空间,企业把培养、提拔、任用科技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来实施,近年来已有10多位年青科技人才入党,提拔任用30多位科技人才走上集团、分厂、科室领导岗位,前年大学生仇晓东,不仅担任项目经理,走进工会班子,还被推荐为市政协委员。

在周国华的带领下,焱鑫人不断攻克技术难题,科技成果与日俱增。目前,集团公司已取得40多项国家专利 ,其中发明专利5项,有一个项目还获得了国家级新产品称号,6项获得了江苏省新产品称号,工业加热炉已成为江苏省名牌产品,2011年,“焱鑫”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心怀感恩回馈社会

一个企业,最不愿意在社会责任上被人评头论足,但这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周国华说:“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对公众作出更多的承诺,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

为了减轻企业生产对人们生活环境的压力,周国华决定高起点研发节能减排、高效低耗的新型加热炉整套设备,为此,焱鑫集团先后创建了多个研发平台。公司建有省级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拥有江苏省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研发生产的产品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2007年,焱鑫集团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研发的新型蓄热式节能管式加热炉、蓄热式加热炉烟气低温余热回收系统,这些产品可以大大抑制NOx 和CO2的生成,从而达到本质化减排之目的,减少碳排放量;2009年,公司和中国石油大学合作研发的乙烯裂解炉燃烧器,不仅突破了国外厂商对技术和产品的双重垄断,还把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推进了一大步。

企业发展离不开社会、村民及职工的支持,周国华也热心为村民办实事、做好事。“村民的幸福是焱鑫集团存在的源动力”,周国华喊出了他的心声。

一直以来,周国华始终牵挂着每位老少村民,他全额出资为全体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定期督促身体较差的村民及时去检查治疗;每年拿出25万多元,为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营养补助金;拿出70余万元,为村民安装了自来水工程;拿出100多万元,为村民修建改水、改厕工程;拿出数十万元,用于老村道路和环境设施升级,为全村安装红外线报警器;对困难家庭子女的上学、对重症、绝症病人和残疾人就医他都及时给予帮助。

在周国华的安排下,焱鑫集团每年都会通过培训,安排一批村民进厂工作,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目前,已解决了20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