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是位有文化的皇帝,他编写一部《康熙字典》,还留下三个谜团

 历史解密坊 2019-07-13

现代的学生在读书时,都离不开工具书——字典,古代也是如此,清代的读书人在读经论史时,也会经常遇到一些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此时只要翻阅《康熙字典》就可以轻松解决问题,可是您知道吗?这本工具书的背后,还藏有三个隐秘,如果您想知道事情的真相,就让小编来为您披露事实的真相。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康熙皇帝号称千古一帝,幼年继位,靠着自己的机智擒获鳌拜,结束了主弱臣强的不利局面。在此之后,平定国内动乱,亲征准噶尔,鼎定海外政权,大败沙俄入侵者,都取得了不错的战功政绩,也为清朝进入全盛时期创造了必要条件。

康熙四十九年时,《康熙大典》开始由张玉书,陈廷敬等十三位著名学者主持编著,历经六年时间,到康熙五十五年时正式完成。《康熙字典》成为收录汉字最多的古代字典,也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无论是其历史意义还是实用价值都颇为巨大。

写到这里,咱们也就该说说这本书背后隐藏的隐秘了,隐秘主要有三个,下面小编一一论述。

1.成书目的隐秘

《康熙大典》是一部卷帙浩繁的书籍,虽然不是康熙亲自编纂,可康熙皇帝也要亲自过目,可他终日处理政事,为何还有闲心编这么一本自己根本用不到的书呢?康熙皇帝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其实说来也简单,从《康熙大典》的名字就能知道,康熙皇帝想如永乐皇帝修《永乐大典》一样,让自己的名字永垂青史。此外编纂一本全国通用的工具书,不仅可以让文化得到汇集与传承,更能让学子们从《康熙字典》中看到清廷的伟大,毕竟这本书中的内容是经过删减的,所有针对清廷的言论早就被删除的一干二净,“净化”了读书人的思想,也就有利于当时的统治维护。

2.收录字数的隐秘

关于《康熙大典》的字数,一直没有准确的定论。有学者认为《康熙大典》中,共收字47035个,这是根据清代汪汲撰写的《字典纪字》中考证而来,同时代著作《古愚老人消夏录》也有此记载。

可是华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系的符孝佐对此并不同意,在其著作《文史工具书概说》中认为,《康熙字典》是根据《正字通》与《字汇》改编而成,是二者精华所在。《康熙字典》全书四十二卷,确实收字47035个,可是还有重复的古文1995字,因此二者相加字数应该是49030字,并非只有47035字。

如今两种说法依然相持不下,不过同一本字典,为何偏偏《康熙字典》会在字数上有如此争议,这的确让人费解。

3.《康熙大典》“杀人”的隐秘

在大兴文字狱的清代,因为《康熙大典》丢了性命的人也有不少,甚至还有巡抚级别的高官。

江西举人王锡候,曾经对《康熙字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其书中还有不少缺陷,用起来非常不方便。而后他便将《康熙字典》改编,写成了《字贯》一书,还在南方各省刊印。

此事被乾隆知道后大怒,以王锡候肆意篡改《康熙字典》为由,将其革去功名,后又发现书中从不避帝王名讳,又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将其诛灭五族。同时,江西巡抚等一大批官员都跟着受到株连,砍头的砍头,流放的流放,而下层受连累的人员更多,根本无从统计,这个血腥事件,也是《康熙大典》成书后,康熙不愿提及却又无法抹去的污点。

在我们看来,《康熙大典》不过是一本古老的工具书,可是清廷统治者们对于《康熙大典》的态度,已经由一本工具书演变成象征王朝权威的典籍,这也是皇权残暴,最终被推翻的原因之一。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