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红药,见于宋代词人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红药"是指红色的芍药花。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附近盛产红芍药花。这几句是说,想桥边的红芍药,还是一年一度地盛开着,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可见已经无人来欣赏它们了。经过战乱,这里的人有的死去,有的逃亡,即便留下来的,也没有赏花的心情了。芍药花的情怀是多么的寂寞啊,物尚如此,何况是人?结处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红药学名Paeonia Lactiflora(P.albiflora),别名将离、离草、婪尾春、余容、犁食、没骨花、黑牵夷、红药等。属于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虎耳草目(Saxifragales) 红药科红药属红药亚种。原产中国以及亚洲北部。被列为中国六大名花之一。红药不仅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更有相当重要的药用价值。红药因其花形妩媚,花色艳丽,故占得形容美好容貌的"婥约"之谐音,名为"红药"。中国栽培历史悠久,早在《诗经》郑风篇目中便有"伊其相谑,赠之以红药"。古代男女交往,以红药相赠,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故又称"将离草"。唐代诗人柳宗元及宋代诗人陈师道均谱写过生动的、让人回味的咏红药诗篇。 花卉传说 《开元天宝遗事》中有个故事,后来经人渲染扩张,说的是芍药因姿色超群而险遭横祸,无论是功是过,她都难逃薄命的结局。 沉香亭,是唐明皇欢宴群臣,与杨氏姐妹纵情游乐的地方。不仅亭榭轩昂,而且终年花草树木非凡。圣上也常常诏命各地园丁到御花园种植,有成者赏,无功者罚。各地养花能手无不终日惴惴。 有个老者名叫宋单父,专养芍药,能将扬州芍药移植北方,色泽更鲜,花朵更大。宋单父也被召入宫中,在沉香亭畔种植芍药,有命须使牡丹开过芍药继之。白天有帝王嫔妃达官贵人游玩,老翁必须回避,只在三更之后才能耘植养护。宋单父准备夜辛劳,有明月星辰冷露寒霜作证。可是偏这一年阴阳不和,暖气不动,到了开花季节偏不见蓓蕾萌发,圣上就要加罪了。 芍药仙子们心田是极善良的,况且又夜夜得到宋单父的灌溉之恩,是一定要报答的,阳气不动而要呈芳艳必须要打破常规,于是众花仙议定,大家合力在天内各开放一株一茎,众力合一定能胜天。于是,在次日清晨芍药忽然天放,每一枝头开放两朵,姿态各异,在朝露煦风中皆呈深红色,宫内喧然,明皇、贵妃,文武官员,皆来观赏。正在赞叹不已时,天已正午,芍药突然变得深碧色,如同碧玉般,众人大奇,观者愈多。待到暮色降临,一片片芍药花瓣皆呈深黄色。明月升起了,月光之下,花儿又变成粉白色。随着色泽的变化,香气也各异。时而幽香,时而浓郁,众人如醉如痴。众芍药仙子在一日之内呈芳,自然把沉香亭畔装点得胜过瑶池。众嫔妃在芍药仙子映衬下黯然失色,自然不爽。圣上见此情此景便又嗔怪起来,说定是花妖作怪,有意将芍药刈除并降罪宋单父。 众芍药仙子深感不平,不生蓓蕾有罪,各色呈芳更有罪,真是人间帝王的淫威胜过天上玉帝。为救宋单父,芍药仙子也顾不得理论功过是非了。 这一夜唐明皇与杨贵妃,醉卧华清宫。芍药仙子便连夜赴骊山开放。次日清晨皇与贵妃宿酒初醒,更是惊异不止,便携手并肩同赏芍药。唐明皇本是风流天子,杨贵妃正是专宠得意之时。明皇便亲折一枝芍药送到贵妃面前,贵妃含笑嗅其香,观其艳。唐明皇见爱妃如此怡悦,便说:"不只是萱草能使人忘忧,芍药的花香色艳更能醒酒。" 上有所好,下必甚之。自从唐明皇一句话以后,用芍药花香来醒酒的风气便风靡一时,朝野上下,凡有宴饮必定将各色芍药折下,入在海盘之内,摆在餐桌中心。 为君王、嫔妃、达官贵人们一笑,芍药便沦到了劫难之中。 人们终日沉浸在传杯把盏、灯红酒绿的欢乐中,却忘了种花的宋单父,这位给人间带来万紫千红辛勤耕耘的老者,只是免于一死,便是最高的奖赏了。 人世间的是是非非,必定是有因果的。马嵬坡上的芍药、百花、百草,只是冷眼看着那帝王夫妇的生离死别了。 中国芍药品种很多,在晋代已有重瓣品种出现。至于品种分类,则始于宋代。当时对芍药的记载很多,品种大约有30多个,如宋代《芍药谱》记载31种;宋代《扬州芍药谱》,记有34种。明代《鲜芳谱》记载芍药39种。清代《花镜》,记载88种。清代乾隆时,扬州芍药品种达100个以上,有"杨妃吐艳"、"铁线紫"、"观音面"、"冰容"、"金玉交辉"、"莲香白"、"胭脂点玉"、"紫金观"等。民国初年,上海一家私营花圃自称拥有400个品种,其中包括《花镜》所载的大部分,以及自己育成的新品种和进口的品种,但其中半数未正式起名。当今世界上,芍药品种己发展到1000个左右。由于芍药花型富有变化,从而使分类方法也有多种,多采用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的花型分类法。 芍药根据颜色可分为白、黄、绿、粉、粉蓝、红、紫红、紫、黑、复等多个品种。根据花型可分为蔷薇型、皇冠型、千层台阁型、托桂型、金环型、菊花型、绣球型、楼子台阁型、单瓣型等。 中国产的芍药组植物有八种和六个变种,其中通常直称为芍药的,是近代芍药品种群的主要原种。八种芍药分别是:草芍药、美丽芍药、芍药、多花芍药、白花芍药、川赤芍、新疆芍药和窄叶芍药。 草芍药别名山芍药、野芍药,花白色、红色、紫红色。其变种有毛叶草芍药。 美丽芍药花红色。 芍药花白色,有时基部具深紫色斑块。其变种有毛果芍药。 多花芍药花白色。 川赤芍的花多为紫红色或粉红色。其变种有毛赤芍、光果赤芍、单花赤芍。 新疆芍药的花红色。 窄叶芍药花紫红。有变种块根芍药。 红药品种举例 1、杨妃出浴 品种特征:花白色,少有红色斑点,花型端庄、整齐,花朵横径16厘米,纵径6厘米;花瓣多轮、质硬,房衣乳白色,雌蕊变小,花朵直立、硬挺,花朵直上,有侧蕾,晚花品种。 形态特征:其株型中高、直立, 当年生枝硬、粗壮,高达70厘米,叶被面、枝外被绒毛,叶黄绿色,生长势强,成花率高,株型紧凑,萌芽少但大。根皮颜色深褐色,根质纤维多,粗而开叉多。 2、雪白紫玉 品种特征:花粉白色,花朵大,横径17厘米,纵径8厘米,外瓣一轮大瓣,粉紫色、质硬,内瓣褶皱、丰满,花初开为粉白色、盛开为白色,花朵直立、硬挺,中花偏晚品种。 形态特征:其株型高、直立,当年生枝硬、粗壮,高达90厘米,叶片深绿色,生长势强,成花率高,萌芽少且大,根皮颜色黄褐色,根长,质地好。 观赏价值红药花大艳丽,品种丰富,在园林中常成片种植,花开时十分壮观,是近代公园中或花坛上的主要花卉。或沿着小径、路旁作带形栽植,或在林地边缘栽培,并配以矮生、匍匐性花卉。有时单株或二、三株栽植以欣赏其特殊品型花色。更有完全以红药构成专类花园称红药园。红药又是重要的切花,或插瓶,或作花篮。如在花蕾待放时切下,放置冷窖内,可储存数月之久。作切花用的主要为重瓣品种;单瓣的插瓶,几天就辨落花谢。古人评花:红药第一,牡丹第二,谓牡丹自吹为花王,红药为花相。因为它开花较迟,故又称为"殿春"。 红药的种子可榨油供制肥皂和掺合油漆作涂料用。根和叶富有鞣质,可提制栲胶,也可用作土农药,可以杀大豆蚜虫和防治小麦秆锈病等。 观赏圣地 北京、洛阳、沈阳市植物园、茱萸湾风景名胜区、曹州百花园、甘肃牡丹芍药园、扬州仪征芍药园。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长,圆柱形,粗4-7毫米;分枝长8-15厘米,顶端被贴伏短柔毛, 节间长0.4-2厘米。叶密集于根状茎顶端,3-4个轮生,无柄,干时坚纸质或革质,长圆状线形,长9-16厘米,宽1.5-2.9厘米,顶端微钝,基部渐狭,边缘全缘,两面密被贴伏短柔毛,侧脉每侧3-6条,上面平,下面隆起。聚伞花序腋生,直径3-7厘米,2-3回分枝;花序梗长3-7.5厘米,被开展短柔毛;苞片对生,披针形,长1.2-2厘米,宽3-6毫米,密被贴伏短柔毛;花梗长0.7-3厘米,密被短腺毛。花萼5裂达基部,裂片狭披针状线形,或钻形,长8毫米,宽0.9毫米,外面被短柔毛并疏被短腺毛。花冠白色,有紫纹,长约3.4厘米,外面无毛,内面在雄蕊之下被短柔毛;筒长约2厘米,口部直径1厘米;上唇长约8毫米,2裂,下唇长约12毫米,3裂至中部,裂片圆卵形。雄蕊的花丝着生于距花冠基部11毫米处,长约14毫米,下部宽2毫米,被短柔毛,上部变狭,宽0.7毫米,无毛,在近中部膝状弯曲,花药长约3毫米,两端被白色髯毛;退化雄蕊3,着生于距花冠基部10毫米处,无毛,侧生的细钻形,长5-7毫米,顶端头状,中央的长约0.5毫米。花盘环形,高约0.8毫米。雌蕊长约2.8厘米,子房线形,长17毫米,宽1毫米,密被白色短腺毛,花柱被短柔毛,柱头长2毫米,2裂至中部,裂片狭卵形。花期10月。红药,别名:岗唇柱苣苔,拉丁文名:Chirita longgangensis W. T. Wang var. hongyao S. Z. Huang.苦苣苔科、唇柱苣苔属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长,圆柱形,顶端被贴伏短柔毛,叶密集于根状茎顶端,无柄,密被短腺毛。花萼5裂达基部,裂片狭披针状线形,或钻形,干时坚纸质或革质,长圆状线形,裂片狭卵形。花期10月。生于石灰岩山林边石上,如今是高端鲜切花。红药根状茎在民间供药用,治跌打损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