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药丨每日一药--阿司匹林

 健康快乐有财 2019-07-13

新新老师继续带大家学习西药了,今日带大家学习的西药是阿司匹林。

今日西药--阿司匹林

【化学结构】

【结构特点】

✦羧酸是药效团,邻位羟基必需。

✦环氧化酶(COX)的不可逆抑制剂,消化道不良反应。

✦解热、镇痛、抗炎、抗血小板聚集。

【适应证】

(1)可缓解轻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等退热。

(2)抗炎、抗风湿:为治疗风湿热的首选药物。阿司匹林不能去除风湿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并发症。如已有明显心肌炎,一般都主张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风湿症状控制之后,停用激素之前,加用阿司匹林治疗,以减少停用激素后引起的反跳现象。

(3)关节炎:除风湿性关节炎外,阿司匹林也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增生性骨关节病、强直性脊椎炎、幼年型关节炎以及其他非风湿性炎症的骨骼肌肉疼痛。

(4)抗血栓:由于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用于预防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心肌梗死、心房纤颤、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5)儿科用于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的治疗。

(6)治疗胆道蛔虫病,X线照射或放疗引起的腹泻。

(7)外用治疗脚癣等。

(8)治疗血栓性疾病、血管炎类、红斑性肢痛症、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等。

(9)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包括各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的预防和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血管介入性治疗前后抗血小板治疗及其他病理性血栓形成状态。

(10)预防心梗后的再绞死和死亡。

(11)用于预防动静脉短路形成血栓。

(12)用于心脏瓣膜修复术时。

(13)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葡萄膜炎以及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栓等。

【典型不良反应】

(1)口服阿司匹林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厌食、恶心、呕吐等,大剂量可引起糜烂性胃炎、溃疡及出血。长期服用可致不同程度胃黏膜损伤,如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和出血。

(2)肝损害(阿司匹林肝炎):大剂量可引起黄疸、转氨酶升高、肝大、肝细胞坏死等。肝损害一般是可逆的,停药后可恢复。

(3)对血液系统影响:每天用量3g以上时,能抑制血小板粘连,使凝血因子不易释出,因而延长出血时间。长期滥用还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使全血减少。各种贫血、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缺乏等。

(4)过敏反应:表现为荨麻疹、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血管性水肿、结膜充血、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休克等,其中以哮喘最多见,称为阿司匹林哮喘。支气管痉挛性过敏反应:表现为呼吸短促、呼吸困难或哮喘;胸闷。皮肤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等。

(5)瑞氏综合征(Reys Syndrome):12岁以下儿童服用阿司匹林有发生瑞氏综合征的危险。此症虽少见,但可以致死。其表现为开始有短期发热等类似急性感染症状、惊厥、频繁呕吐、颅内压增高与昏迷等。可有一过性肝功能异常。故水痘或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感染的患儿应慎用。

(6)水杨酸样反应:用于风湿病治疗时(长期大量),可引起慢性水杨酸盐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视力减退,重者有精神错乱、呼吸加快、酸碱平衡失调,皮疹或出血等。此时应立即停药,并用碳酸氢钠的葡萄糖液静脉滴入,以加速水杨酸盐从尿中排泄。

(7)肾损害:长期大剂量用阿司匹林,可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及肾乳头坏死,尿中可出现蛋白、上皮细胞管型,重者有肾小管坏死及肾功能不全,据称复方阿司匹林更易引起肾损害。肾损害一般是可逆的,停药后可恢复。

(8)其他:偶有血压下降、急性肺水肿、低血糖、味觉改变、致畸等。

(9)超量或中毒表现:

1)轻度、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腹泻、嗜睡、精神错乱、多汗、呼吸深快、烦渴、手足不自主运动(多见于老年人)、视力障碍等;

2)重度,可出现血尿、抽搐、幻觉、重症精神错乱、呼吸困难、无名热等;儿童患者精神及呼吸障碍更明显;过量时实验室检查可有脑电图异常、酸碱平衡改变(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或高血糖、酮尿、低钠血症、低钾血症及蛋白尿。

(10)为减少副作用,可选择肠溶阿司匹林,或缓释制剂,也可适当与胃黏膜保护剂合用,但由于胃肠内pH值的改变,可能不利于阿司匹林的吸收。

(11)大剂量或长期服用,抑制凝血酶原形成,延长凝血酶原时原时间。

【禁忌证】

对解热镇痛药过敏者、严重肝损害、低凝血酶原血症、维生素K缺乏和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胃十二指肠溃疡、哮喘患者及孕妇禁用。对潜在危险的药物相互作用、消化不良、缺铁性贫血、痛风、视网膜出血、围手术期有出血可能性者为相对禁忌。对不能耐受阿司匹林、严重肝病、胃肠道出血或消化性溃疡史,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统或其他有出血可能的情况禁用该药。枯草热、鼻息肉、已服用促尿酸排泄药或抗凝药患者、哺乳期妇女及婴儿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1)还可增加其他部位出血的危险。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长期大量同用有引起肾脏病变的可能。

(2)与任何可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或胃肠道溃疡出血的药物同用时,均可加重凝血障碍,引起出血的危险性。

(3)与抗凝药(双香豆素、肝素、醋硝香豆素等)、溶栓药(链激酶、尿激酶),及其他可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或胃肠道溃疡出血的药物同用时,有加重凝血障碍并增加出血的危险。

(4)尿碱化药(碳酸氢钠等)、抗酸药(长期大量应用)可促进阿司匹林经尿排出,使血药浓度下降。但当阿司匹林血药浓度已达稳定状态而停用碱性药物时,又可使阿司匹林血药浓度升高到毒性水平。碳酸酐酶抑制药可使尿碱化,但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不仅能使血药浓度降低,而且使阿司匹林透入脑组织中的量增多,从而增加毒性反应。

(5)尿酸化药可减少阿司匹林的排泄,使其血药浓度升高。阿司匹林血药浓度已达稳定状态的患者加用尿酸化药后,可能导致阿司匹林血药浓度升高,毒性反应增加。

(6)糖皮质激素可增加水杨酸盐的排泄,阿司匹林与激素长期合用,当激素减量或停药时可出现水杨酸反应、甚至有增加胃肠溃疡和出血的危险性。

【注意事项】

(1)以下情况需注意:

1)有哮喘及其他过敏性反应时慎用。

2)C6PD缺陷者(阿司匹林偶见引起溶血性贫血)慎用。

3)痛风患者慎用,因阿司匹林可影响其他排尿酸药的作用。

4)肝功能不全和肝硬化患者易出现不良反应,应慎用。

5)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压患者慎用。

6)肾功能衰竭时慎用。

7)12岁以下儿童在罹患流感或水痘时,不推荐使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水杨酸盐。

8)长期大量用药时应定期检查血细胞比容、肝功能及血清水杨酸含量测定。

(2)药物对儿童的影响:儿童患者,尤其有发热及脱水对用阿司匹林易出现毒性反应,急性发热性疾病,尤其是流感及水痘患儿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发生瑞氏综合征(Reyes syndrome),但在中国尚不多见。

(3)药物对老人的影响:由于老年患者肾功能下降。服用阿司匹林时易出现毒性反应。

(4)药物对妊娠的影响:阿司匹林易通过胎盘。动物试验中,妊娠头5个月使用阿司匹林可致畸胎,出现脊椎裂、头颅裂、面部裂、腿部畸形,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和骨骼的发育不全。人类也有使用阿司匹林后出现胎儿缺陷的报道。此外,在妊娠后3个月中长期大量使用阿司匹林可使妊娠期延长。并有增加过期产综合征及产前出血的危险。在妊娠的最后2周用药,可增加胎儿出血或新生儿出血的危险。在妊娠晚期长期用药也可能使胎儿动脉导管收缩或早期闭锁,导致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曾有报道称,妊娠晚期过量应用或滥用阿司匹林可增加死胎或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可能由于动脉导管闭锁、产前出血或体重过低)。

(5)药物对哺乳的影响:阿司匹林可经乳汁排泄,哺乳期妇女口服650mg、5~8h后乳汁中药物浓度可达173~483μg/ml。故长期大剂量用药时婴儿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6)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

1)长期每天用量超过2.4g时,硫酸铜尿尿糖试验可出现假阳性,葡萄糖酶尿糖试验可出现假阴性;

2)可干扰尿酮体试验。

【用法用量】

(1)口服0.3~0.6g,每天3次,必要时每4小时1次;抗风湿,每天3~5g,4次分服;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心血管事件,尚无明确用量,最近多主张应用小剂量,如50~150mg,每24小时1次;也有资料建议每天顿服25~30mg,即有效应。治疗胆道蛔虫病,口服1g,每天2~3次,连用2~3天;阵发性绞痛停止24h后停用,然后进行驱虫治疗;小剂量为每次口服0.1~0.6g,每天3次,适用于血栓性疾病、血管炎类、红斑性肢痛症等;X线照射或放疗引起的腹泻:每次0.6~0.9g,每天4次;对类脂质渐进性坏死,每次口服阿司匹林80mg,双嘧达莫75mg,每天3次,用药1周间隔1周,直至皮损愈合。

(2)儿童解热、镇痛:每天按体表面积1.5g/m2,分4~6次口服,或每次按体重80~100mg/kg,或每次每岁60mg,必要时4~6小时1次。用于抗风湿,每天按体重80~100mg/kg,3~4次分服,如12周末获疗效,可根据血药浓度调整用量。有些病例需增至每天130mg/kg。

(3)小儿用于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开始每天按体重80~100mg/kg,3~4次分服,热退2~3天后改为每天30mg/kg,3~4次分服,连服2个月或更久;血小板增多、血液呈高凝状态期间,每天510mg/kg,1次顿服。

【制剂与规格】

(1)片剂:1)0.05g;2)0.1g;3)0.2g;4)0.3g;5)0.5g;

(2)肠溶片:1)0.025g;2)0.03g;3)0.3g;4)0.5g;

(3)速溶片:0.3g;

(4)泡腾片:1)0.1g;2)0.3g;3)0.5g;

(5)含片:0.3g;

(6)栓剂:1)0.1g;2)0.15g;3)0.3g;4)0.45g;5)0.5g;

(7)胶囊:1)0.1g;2)0.45g;3)0.5g;

(8)缓释胶囊:1)50mg。

【习题训练】阿司匹林除了具有抗血小板作用,还有什么药理作用?( )

A.解热、镇痛、抗炎

B.抗痛风

C.镇静催眠

D.调血脂

E.抗病毒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A


解释:阿司匹林抑制炎症细胞的花生四烯酸代谢物过程中的环氧酶,减少炎症介质,从而抑制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合成。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血小板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