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起跑线”,相信每个父母对这个词都不陌生,毕竟,多少父母为了这句话将自己、孩子逼成了超人! 《少年派》里,闫妮扮演的王胜男将这种“进击的力量”展现的淋漓尽致,对高中女儿的“关注”渗透到了方方面面,学习自不必说,穿衣、吃饭、洗手、甚至刷牙、洗澡、上厕所都要盯着! 可是这样努力的企图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换来的却是孩子重重压力之下的不耐烦和疏远,这一点让千千万万个王胜男愤怒又不解! 而一个传统意义上被认为“输在起跑线”的孩子,却完成了他人生中的一个又一个逆袭! 21岁的何江, 考取哈佛大学硕博连读、揽入50万美金的全额奖学金; 登上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哈佛毕业典礼演讲台,和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同台演讲; 哈佛毕业成功申请进入麻省开展博士后研究。 受邀参加《天天向上》、《儿行千里》等节目。 即便是“赢在起跑线”的孩子,想要取得这样的成就,也不会是简单的。而何江,只不过是一个典型的来自湖南农村的“穷人家孩子”! 别人去游乐园、在家里吃冰激凌看动画片,何江正扛起一袋袋麦子、在烈日下流着豆大汗珠.... 别人用着名校出的最新复习资料、家教VIP辅导,何江小学数学老师是村里的屠夫,自己连本教辅都没.... 别人在看各种艺术展科技展、假期去国外旅游,何江连城里都没去过,电话也不知道长什么样.. 那时的何江,每天的所见所闻就是村子里的家长里短,每天放学回家会帮助家里做农活。 他单纯的以为,自己所见的,就是整个世界。 上了高一的何江是第一次进城,接下来的遭遇几乎将他击溃,因为乡土范的英语发音被嘲笑,艺术课小组讨论的同学们兴致勃勃的谈论古典音乐和乐器,而他连莫扎特是谁都不知道,接下来几乎是理所当然的孤立和不合群。 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一本介绍哈佛大学的书时,他感觉到自己原本灰暗的世界终于有了一束光,这束光,一直导引着他,内心仿佛有个强有力的声音:我一定要考上哈佛!一定要! 所有人都不看好他,没基础没方法没成绩,空有一腔热血的何江很快便迎来了一次打击。参加演讲比赛却在初赛阶段就被淘汰,比赛结束后还被老师泼了一盆冷水:你的稿子缺乏最基本的逻辑感,就你这样,你还想上哈佛?还是现实点吧。” 换做是一般人,早就放弃了,可是何江不一样,哈佛在他的心里就像是圣地一样的存在,也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目标,何江更加知道自己要努力的方向! 他找来所有哈佛申请的书籍,并且把成功者的案例自己拿笔一条一条记下来,对比自己,找到自己所缺失的那部分能力。找到了不足,何江开始不断“进化”学习方法: 把自己当成作者,向他人讲解内容框架逻辑。加深理解、锻炼口才和逻辑; 把记诵当成练习,利用阅读材料,不停开发新的记忆窍门; 看过的每一本书都要总结要义,概括核心,让阅读成为一次次逻辑思维训练; ...... 明确的的目标,坚定的毅力,加上适当的方法,何江终于做到了10天背诵1000个GRE单词,并且在备考不到两周的情况下,考取了托福110的高分。 最后,在申请哈佛的关键阶段,何江以一份漂亮且充分展现自身亮点的文书,成功申请到了哈佛大学的硕博连读!并且还拿到了哈佛全额奖学金,整整50万美金! 这一切不正源于他一直都秉持着的明确目标吗?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漫漫长路,绝不仅仅是赢在起跑线就能笑到最后,可是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只要还有力量,你终会达到! 目标很重要!当然,目标的选取也很重要,如果何江当初随随便便定一个名校梦,或许通过他的死磕精神还是能够考上,但是他或许永远无法体会,一个适合的目标对自己近乎于救命稻草般的意义!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目标? 这就涉及到了一个词——生涯规划。通过职业兴趣测评、职业性格测评以及多元智能测评这3大测评,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不同职业与行业,了解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愿意过怎样的生活。 以兴趣定职业,从职业选专业,规划全套人生,让孩子为自己而主动学习。也就是说,职业兴趣正是生涯规划中最关键也最重要的基础! 从职业兴趣测评开始 给孩子规划一个未来! 免费体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