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在历史上赫赫有名。这七个人,蔑视名教,将自然作为信仰,追求精神独立自由,行为荒诞不经。其中,阮籍的放诞尤甚他人。为了避免与司马昭结亲,他一连三月大醉不醒;听闻母亲的死讯,他依然不紧不慢地下完一盘棋;对不喜欢的人他总是对以白眼,而对喜欢的人则青眼有加。 这样一个不同寻常的人,却在不羁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极其孤独的灵魂。他的82首《咏怀诗》就是他孤独心灵的乐章。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其中的第一首,是这组乐章的序诗。整首诗其实就写了三个字:“我” “孤独”,可以说是文学史上最孤独的诗作。而这三个字,人人都躲不开。
诗作前四句重写人,描绘了一个史上最孤独的人。人生在世,白天所做的一切都是做给别人看的。到了夜里,一片黑暗,他是唯一清醒的人。所以他“夜中不能寐”。那么,在这样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用什么来排解孤独呢?于是诗人“起坐弹鸣琴”。 然而,夜半弹琴,势必会惊醒他人。所以在这里,他弹的其实是一把没有弦的琴。诗人是用心来弹的而不是用手来弹的?这无声的琴声在他的心底流淌,呼唤着高山流水一样的知音。那么诗人的知音是谁呢?他们在哪里呢?诗人在心里问着自己。 此时,一轮明月升上夜空,照耀着夜不能寐的孤独诗人。原来,他的知音就是映照着薄帷上的一轮明月,像镜子一样照耀着他的孤独,照耀着他内心难言的痛苦。还有那含情的夜风,轻轻地吹拂着他的衣襟,陪伴他在茫茫无人的夜空里独坐。白天,诗人故作荒诞,借此掩饰着自己内心的孤独。 诗作后四句抒情言志。这个夜很静很深,诗人在孤独的泥淖里越陷越深,想要逃出去。可是逃出去以后又又怎么样呢?就像一只孤雁在旷野中哀嚎不已,因为它再也赶不上南飞的雁群了。一只从诗经中飞出来的晨风栖落在郁郁苍苍的北林,失去了伴侣,忧心戚戚。 两只孤单的鸟儿,一南一北的呼唤着同伴,彼此已非同类,一切当然就没有回应。这鸟儿其实就是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一个人在深夜里走过来走过去,什么也不想再多做,什么也不想再多说,只是一个人暗自伤心。 整首诗可以说被孤独包围了,处处都是孤独,字字都是孤独。夜是孤独的,琴是孤独的,明月是孤独的,薄帷是孤独的,清风是孤独的,大雁是孤独的,飞鸟也是孤独的,谁也没有同类,谁也不懂谁。 很多时候,我都会以为,所谓的孤独就是整个世界都把你遗忘了,你独自哭泣,独自欢喜,无人在乎你的感受。多年以后,当你经历了很多人情冷暖,你就会现发现,真正的孤独是世界上只剩你自己,自己与自己对话。这种孤独,人人都会有,人人都逃不开。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