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激发内驱力,让孩子“我想学”?

 拈花微笑图书馆 2019-07-13

内驱力是指一个人强烈的内在意愿。

成年人的内驱力比较容易调动:功名利禄(这里不是贬义词),都有能效调动内驱力,朝着目标奋进。但未成年人做事却是从兴趣出发,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所看重的一切,对他们毫无吸引力。当然,我们也不能用这些东西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会带偏他们的价值观。学习是件苦差事,想让孩子从“要我学”到“我想学”,殊为不易。

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一是从兴趣出发,二是给予充分信任和肯定,三是使获得成就感。

为什么大多数孩子都是被动学习的状态(要我学),而不是主动学习的状态(我要学)?原因有二:

1、学习无欲。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不能玩?这是大多数孩子一定会问的话。家长们往往无法回答。即使回答了,也是讲些大道理,孩子无法理解。比如:将来成为有用的人啦,过上好的生活啦。或者是恐吓: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会受苦受累,一辈子没出息,等等。

2、学习无趣。作业负担重,老师讲课不生动,老师管理太严……都会令孩子感到学习无趣。

既无学习的欲望,也无学习的兴趣,自然无法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诊断了病因,才能对诊下药。要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我认为家长应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

1、给孩子找一位好老师。当然这有些为难。咱们都是平民,没能力请私塾,怎么给孩子找好老师?只能说是尽力择校择班。有经验有技巧热爱教育热爱孩子的老师,最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我们想想,自己的学生时代,是不是也曾遇到过这样的老师,令你“亲其师,信其道”,影响你一生?

2、创设适宜的环境氛围。为孩子准备一间独立的书房,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孩子做作业或学习的时间,家长最好将客厅电视声音调到尽量小。如果可能,家长以身作则,跟着孩子一起看书写作。当然,我不赞成家长事无巨细辅导孩子写作业,这样孩子会养成依赖思想,而且随着学段提高,你也未必有能力一直辅导下去。

3、给孩子充分的肯定。

有的孩子很聪明,学东西快。有的孩子相对迟钝,掌握知识比较慢。如果付出相同努力,孩子们会表现出明显差异。但如果有学习动力的支撑,稍迟钝一些的孩子,也可以比聪明的孩子强——当然,还有一些特例,不地讨论之列。

教育学上有个著名案例叫“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宣称对一所小学的学生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评,然后从这所小学的一至六年级中,随机选择了20%的学生,告诉这些学生,他们“最有发展前途”,并拟了一份名单交给校长。8个月后,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学校,对全体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发现,那些上了名单的学生,成绩都有了很大进步,且更活泼开朗,充满自信。

所以,家长一定要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而不要说“你怎这么笨”“讲一万遍了还不懂气死我了”之类的打击孩子自信心的话。对孩子一些小的起步,要及时发现并表示赞赏。

4、为孩子制定学习计划。

制定计划最重要的是确定目标。孩子小,目标不能过于宏大,那样不切实际,孩子难以体验到目标的触手可及的激动与喜悦。目标必须具体,跳一跳够得着。比如每天背一首诗,每天学习10个单词,这个学期要进班级前十名,等等。

给目标一个期限,达到目标确定一个奖赏。

与孩子一起确定实现目标的方法。整个过程中,家长要担负监督、激励的责任。

有方向,有方法,有监督与激励,坚持下去。当“确定目标——寻找方法——达成目标”形成一种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后,不但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还能培养孩子自信,并获得强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