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孟母断织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促然中止。有顷,复诵。其母知其喧(xuān)③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④,复得。”其母引⑤刀裂⑥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自是⑦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字词解释 ①诵:背书。②方:在。③喧:因分心而遗忘。④有所失:记不得。⑤引:拿起。⑥裂:割断。⑦自是:从此。 古文今译 孟子年少的时候,有一次,他在背书,他的母亲在(一旁)织布。孟子突然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又背诵起来。他的母亲知道他因分心而遗忘了,叫住他问:“为什么中间停顿?”孟子回答说:“忘记了,(一会儿)又记起来了。”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子就割断了她的织物,说:“这个织物割断了,能够再次接上去吗?”从此之后,孟子读书十分专心,不再忘记了。 47. 曾参教子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①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②也。婴儿非有知③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pēng)④彘也。 字词解释 ①特:只,不过。②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③有知:懂事。④烹:烧煮。 古文今译 曾子的妻子到市集上去,她的儿子跟在后面哭。他的母亲就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给你杀猪吃。”(妻子)从市集上回来了,曾子想要捉一头猪来杀了。他妻子阻止说:“(我)不过跟孩子开个玩笑罢了!”曾子说:“可不能跟小孩开玩笑啊。孩子小,把父母当作老师向他们学习,听父母的教育。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撒谎。做母亲的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于是就杀猪做菜了。 48. 芒山盗临刑 宋宣和年间,芒山有盗临①刑,母来与之诀②。盗谓母曰:“愿如儿时一吮(shǔn)母乳,死且③无憾。”母怜之,与之乳。不意盗啮(niè)④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行刑者曰:“尔何毒⑤耶?”盗因⑥告行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xīn),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⑦,遂有今日。故恨而杀之。” 字词解释 ①临:将。②诀:最后的告别。③且:将。④啮:咬。⑤毒:狠毒。⑥因:于是。⑦检:检点。 古文今译 宋宣和年间,芒山有一个小偷将要被行刑,母亲来和他诀别。小偷对他的母亲说:“我希望像儿时一样再次吸吮母乳,死了也就没有遗憾了。”母亲可怜他(答应了),把乳头给他吮,不料盗贼却咬断了母亲的乳头,血流满地,母亲死了。行刑的人说:“你为什么如此狠毒?”盗贼对行刑的人说:“我小的时候,偷来一棵菜、一根柴,我的母亲看见了都会对我的这种不良行为感到高兴,以至于后来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才会有今天的下场。因此我怀恨她,把她杀了。” 49. 赵某误子 赵某者,吴人也。家富多藏,有子三。其子恃①父多金,朝夕挥霍,不务正业。有一叟善意相劝,曰:“尔之子,俱游手好闲,一旦尔殁(mò)②,将何以自食其力?当诫之从学,而后自立。”赵某弗听,恣(zì)③子放荡。寻④赵氏卒,其子益挥霍无度。未久,资财尽。三子者,或⑤乞食于街市,或盗窃于邻人,或饿仆⑥于路侧。人曰:“此乃自食恶果也!” 然岂⑦非其父之计⑧短也! 字词解释 ①恃:倚仗。②殁:与后面的“卒”同为“死”的意思。 ③恣:放任。④寻:不久。⑤或:有的。⑥仆:向前倒下。⑦岂:难道。⑧计:策略。 古文今译 吴国有个姓赵的人。家里很富有,有很多收藏品,他有三个儿子。他的儿子们仗着父亲有钱就每日挥霍不务正业。有一位老人好心劝告他说:“你的儿子都游手好闲,一旦你死去,将靠什么自食其力?应当告诫他们学习本事,以后才能(有本事)独立生活。”(但是)姓赵的人不听,继续放纵儿子们。不久赵某死去,他的儿子们更加挥霍无度。不久,资产都被挥霍空了。三个儿子有的在街市中乞讨,有的偷邻居的东西,有的饿得趴倒在路边。人们(都)说:“这是自作自受!”然而这难道不是他们父亲在计划孩子的未来时见识太短(的缘故)? 50. 班门弄斧 采石江头,李太白墓在焉。往来诗人,题咏殆(dài)①遍。有客书一绝云:“采石江边一抔(póu)②土,李白诗名耀千古;来的去的写两行,鲁班门前掉大斧。”亦确论也。 字词解释 ①殆:几乎。 ②抔:捧,把。 古文今译 采石江头,李白的陵墓就在那里。来来往往的诗人(在那里)写诗吟诗的几乎到处都是。(其中)有过客写了一首绝句道:“采石江边一个坟墩头,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这)也是确切的评论啊。 ▍ ▍来源:网络等,版权归属原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