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筝曲《渔舟唱晚》曲调典雅,节奏舒缓,是中国古筝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也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古筝独奏曲之一。 创作背景 《渔舟唱晚》创作于1938-1939年之间,标题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诗句,乐曲一经问世便广为流传,经过几十年的演绎,成为一首受到中外音乐界公认的名曲,开创了筝曲的新纪元。
作品赏析;这首乐曲大致可分为三个乐段。 第二乐段的速度逐渐加快,旋律从前一段音乐发展而来,形象地表现出渔民荡桨归舟、乘风破浪的欢乐情绪。 第三乐段的旋律通过音型模进和变奏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的声音。随着音乐的发展,古筝特有的催奏法加入其中,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 由于《渔舟唱晚》的旋律优美动听,充满诗情画意,这首筝曲被众多乐坛名家改编成高胡、二胡、小提琴等多种形式的独奏、重奏、合奏曲,受到国内外广大听众的喜爱。 著名音乐家黎国荃曾将古筝版《渔舟唱晚》改编创作为小提琴曲,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吕思清、盛中国、俞丽拿等小提琴家都曾倾情演绎这首乐曲。 央视《天气预报》背景音乐《渔舟唱晚》片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