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赏之 明清官窑瓷器补篇(三十五)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9-07-13

186清乾隆 斗彩螭龙莲托八宝纹大瓶

鉴赏之八百五十五明清官窑瓷器补篇(三十五)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青花篆书款  62厘米

“斗彩”一词始见于《南窑笔记》一书。谈明论清,成化斗彩在瓷史中之巅峰地位可算独步藏界。其烧造成就为历代各朝官窑之冠,引来后代各朝之相继仿效。有清乾隆一朝摹古之风更为盛行,几可乱真。乾隆朝仿成化官窑之烧造器物,质精色绝,形神俱佳,堪称经典。

此尊,口外撇,颈微收,丰肩,腹微弧渐收于器底。器底足内挖,且挖足较深。胎细釉腻,器底修足工整。底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款。器物全身斗彩装饰,四面绘四组相同纹饰。器口及器物近底足处装饰如意云头纹,器身中心以八吉祥为主题纹饰,周围繁密铺陈缠枝莲花卉纹。八吉祥纹饰为明清两代非常盛行之装饰纹样,以不同形式、不同排列方式见于各类器物当中。集各宝为器物主题纹饰于一身,所见稀罕。

成化斗彩器大多为青花勾绘轮廓,而后线内施填五彩,形成釉下青花同釉上五彩相衬之特色。而乾隆朝仿成化之斗彩器多为釉下青花同釉上粉彩相结合。邵蛰民撰“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中评论到:“清瓷彩色至乾隆而极,其彩釉之仿他物者亦以乾隆最多最精。”发展至乾隆,斗彩技术已炉火纯青。其闘彩器以製作工艺精致,色彩鲜丽,纹饰更趋图案化为特征,釉上釉下彩已然融为一体,于淡雅中显亮丽,于纤细中见挺隽。此乾隆仿成化本朝器物之青花色泽典雅浅淡,釉上诸彩各具特色,色彩清雅富丽。黄彩娇媚透明,绿彩深者浓艳明亮,浅者淡雅清新。

乾隆斗彩器物多以官窑形制出现,有全部模仿明代成化斗彩器落“大明成化年製”款者,亦有书乾隆本朝年款之物。而前者多为小件器物,大件琢器者稀罕寥寥。遍阅各大文献及馆藏,相类者亦形迹难寻,实属珍罕。

斗彩始烧于明成化时期,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瓷器装饰品种,自创烧以来就广受喜爱,经雍正朝官窑将其改良为釉下青花与粉彩相结合之后,更显娇嫩明丽,发展到乾隆时期,斗彩技术已是炉火纯青。乾隆朝斗彩器以製作工艺精致、色彩鲜丽、纹饰更趋图案化为特征,釉上釉下彩已然融为一体,于淡雅中显亮丽,于纤细中见挺隽。乾隆御窑斗彩器可视为皇帝本人艺术品位的反应,乾隆时期的斗彩瓷器一改雍正时期灵秀典雅的风格,而倾向追求製作工艺精细,纹饰华丽繁缛。不仅在造型方面趋于多样化,在设色用彩等装饰工艺上更有独特的表现。

此瓶设计新颖别致,造型庄重而不失秀美。器形源自永宣背壶,再加以变通,瓶口及瓶底均作对称的四瓣花叶式的海棠花形,扁腹硕大,也呈对称的四瓣花叶式的海棠花形,属于仿古之化裁式。这一形制仅见于雍正乾隆官窑,乾隆以后不见,弥足珍贵。肩颈部巧妙贴饰对称如意双耳,显得格外高贵典雅。瓶身上下斗彩为饰,边饰具有西洋洛可可风格,使其华丽的外表更添一份异国风情。腹部双面开光,内绘传统九桃纹,中西结合,别具风味。整器纹样线条流畅,描绘细腻,填色准确,层次分明,用色极为丰富,釉上釉下彩已然融为一体。是乾隆官窑斗彩器的集大成之作,亦为乾隆朝华丽彩瓷之代表。

参阅:美国佛罗里达州遗产Bensimon collection No.436Gaston Bensimon1884-1969),法国私人收藏家。19811119Gaston Bensimon的家人把他的部分藏品卖给了J·Paul Getty Museum博物馆。

RMB 1,500,000

187清嘉庆 仿定窑白釉雕西番莲纹云口瓶

鉴赏之八百五十五明清官窑瓷器补篇(三十五)

款识:“大清嘉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23厘米

此器制作精细,口沿外翻作垂云状,溜肩圆腹,整体造型柔美匀称,垂云口秀巧工致,即可突出此器的形制与纹饰,本身意涵多重象征意义 。此类反卷式云口在瓷器中甚为罕见,这与其烧造工艺的难度大有关系。口沿作垂卷状的明清瓷器少之又少,其参照对象可能是12世纪及13世纪的垂云状菱口瓶,多出自于钧窑和磁州窑。像本品这类特有的云口样式,应创烧于乾隆年间,在已发表的乾隆瓶中,具有垂云口的例子寥寥可数,嘉庆瓷器承前朝之风易于乾隆器混淆,其中不乏此等上乘之作,极有可能是嘉庆初期乾隆作太上皇时的佳作。

自清康熙朝景德镇官窑就开始仿烧宋代定窑白釉印花和刻花产品,但其产品略显粗糙。到乾隆时期,仿定窑产品则十分精致,且多印有六字篆书官款。如故宫博物院藏乾隆仿定窑白釉凸花瓶、乾隆仿定窑白釉印花高足碗,主要是仿宋定窑印花风格,纹饰清晰,釉面洁白,做工精细,更胜定窑一筹。乾隆仿宋定窑产品不太重视对宋瓷造型的仿制,而是偏重对白釉印花和刻花的仿制。大多具有新意,到嘉庆一朝基本延续乾隆的风格。

来源:美国伊利诺伊州埃莉诺·马斯特斯·哈奇森(19001985)旧藏

参阅:《中国嘉德二十周年精品录·陶瓷卷》P116

RMB 1,400,000

188清雍正 柠檬黄釉菊瓣盘

鉴赏之八百五十五明清官窑瓷器补篇(三十五)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  直径17.5厘米

盘敛口,呈菊花瓣形,弧壁,圈足。盘内外施柠檬黄釉。足圈内施白釉,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柠檬黄釉是以氧化锑为主要呈色剂的低温色釉。清代文献称之为“西洋黄”、“洋黄”。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唐英撰《陶成纪事》记载了“岁例供御”的57种彩、釉,其中的“西洋黄色器皿”所指便是此类柠檬黄釉瓷器。

雍正御窑中,单色釉以匀净、不事雕琢之美闻名,展示了雍正单色釉的最高水准。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套十二件雍正款单色釉菊瓣形盘,包括紫金釉,见1999年香港出版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颜色釉》,282-283页,图版257号。《清档.雍正记事杂录》中记载:雍正十一年(1733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年希尧家人郑天赐送来各式菊花式瓷盘(内每色一件)呈览。奉旨:着江西烧造瓷器处照此样各色烧造四十件。

近十数年来在拍卖市场上偶尔能见到各种颜色的雍正菊瓣盘出现,并且屡创佳绩,而纯正的柠檬黄釉可谓极其罕见,查阅国内公私收藏可见北京首都博物馆藏有同色盘一件。乐笃周(1894-1979),北京人,早年留学法国,民国8年(1919年)回国后长期从事药材业,民国20年在北京创办宏仁堂国药号,后又在上海、青岛、天津等地开设分号。解放后曾被选为上海市第一届政协委员,第三、四、五届南京市人大代表,此器为其生前秘藏之一。

来源:沪上名家乐笃周旧藏

参阅:

《中国艺术品经眼录-埃斯卡纳齐的回忆》图432

《官窑名瓷》,图版153号;另一例子1977年展于香港艺术馆

《敏求精舍—明清单色釉瓷展览》中展出

苏玫瑰,《Illustrated Catalogue of Ming and Qing Monochrome Wares in the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伦敦,1989年,图录B597号。

RMB 4,197,500

189清乾隆 斗彩福寿开光题诗粉彩秋芳图扁壶

鉴赏之八百五十五明清官窑瓷器补篇(三十五)

31.8厘米

乾隆一朝造瓷样式繁多,时有创新。此扁壶造型精美华艳,符合当时造瓷风气,而且装饰细致巧究,可洞窥高宗雅趣。本品采明初扁壶器形,壶身以都彩缠枝福寿纹为地,两面开光,一面画粉彩花卉图,另一面题诗,加缀如意双耳,极富巧趣。乾隆个人品味喜好与本朝制瓷发展之息息相关,此壶糅合多种瓷器工艺,悦目非凡,可为一例证。

本壶正面开光绘粉彩花卉图,妍葩自然可爱,边框描金,与背面题诗相应。花卉秀雅清新,涣明末名家恽寿平花卉绘画之风。恽寿平,号南田,“清初六大家”之一,尤擅“没骨”花卉画法,不钩轮廓,直接用色、墨渲染成形。其画法独辟新径,笔下花卉婉约柔美,若随风轻摆。恽氏师古法,重用鲜明艳色,如红、紫、明绿,将之重新融入中国绘画。雍正、乾隆二帝皆甚爱恽氏之画,康熙晚期新创粉彩,遂以恽氏花卉意韵入瓷。

本壶以如意为双耳,别出心裁,可见其吉祥寓意深得乾隆圣心。壶身更以斗彩画缠枝瑞莲及矾红彩蝠五只,寓意鸿福齐天。

此扁壶造型清秀悦目,斗彩开光画粉彩,类例寥寥,风格悉甚相近,似同出一匠之手。伦敦苏富比20011114日曾售一例,编号116,与本品成对,后再售于纽约佳士得2015315/16日,编号3160。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两件扁壶,图见叶佩兰,《斗彩名瓷》,台北,1993年,图版112113。此类扁壶,观感自然和谐,盖因工匠巧用矾红、绿彩为饰,二色融入整体造型,如本品之如意双耳、斗彩缠枝莲纹及红菊,色调互衬相补。

现存相类乾隆年款斗彩开光粉彩图、但风格迥异之扁壶,可见一例,绘蝠、桃、石榴及佛手,配双龙耳,录于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香港,1993年,图478,及《徐氏艺术馆陶瓷IV.清代》,香港,1995年,图版176,曾售于香港苏富比1982118日,编号204,再售于香港佳士得1990108日,编号525。另有一瓶,鼓腹,饰斗彩缠枝杂宝,四面开光略凹,入以粉彩绘十二花神,曾售于纽约佳士得19901129日,编号286。可再比较天津博物馆藏斗彩扁壶,饰缠枝花纹,中心则绘人物,图见《斗彩名瓷》,台北,1993年,图版116

HKD 18,000,000

190清乾隆 斗彩加彩云蝠纹荸荠瓶

鉴赏之八百五十五明清官窑瓷器补篇(三十五)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三行六字篆书款  20.5厘米

此件荸荠瓶直口微撇,长颈,斜肩,圆垂鼓腹,腹下渐收,圈足微撇,因形似荸荠而得名。外壁绘制云蝠纹,青花勾勒外轮廓,入窑烧制后填上斗彩、粉彩,二次烧制而成。祥云设色青花、淡绿、明黄、粉紫等,尤其是粉紫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纹饰更赋装饰性。红色蝠翱翔于云间,姿态各异,祥云迤逦,寓意千云祥集,洪福纷至。布局疏朗清新,画笔生动流畅,色彩淡雅柔美,迤逦之中有淡雅,既有斗彩的淡彩清丽又有粉彩的丰满柔美,彰显乾隆时期瓷器的多样化特点。

斗彩始烧于明宣德时期,鼎盛于成化期间,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瓷器装饰品种,先在瓷坯上用青料绘出要表现题材的轮廓,施透明釉高温烧成后,再于青花轮廓中填绘红,黄,绿,等多种所需色彩,再经低温烘烤而成。烧成后,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粉彩)争奇斗艳,令人赏心悦目,故名。自创烧以来就广受喜爱,发展到乾隆时期,斗彩技术已是炉火纯青。乾隆朝斗彩器以制作工艺精致,色彩鲜丽,纹饰更趋图案化为特征,釉上釉下彩已然融为一体,于淡雅中显亮丽,于纤细中见挺隽。更在斗彩加入粉彩、描金、矾红等色,形成大融合式样的彩瓷,此种瓷器的“繁华”唯有在乾隆朝至美。

HKD 12,100,0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