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过程中的金叉、死叉和交叉: 在许多人眼里,只要快线上穿了慢线就认为是金叉,只要快线下穿了慢线就认为是死叉;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因为除了金叉和死叉外,还有一种交叉的形式也经常出现,而且出现的频率还更多。 所谓金叉,是指慢线已经上移或正要上移(从向下状态开始转为平移状态,至少下一根K线应开始上翘),此时快线从下方上穿慢线。 所谓死叉,是指慢线已经下移或正要下移(从向上状态开始转为平移状态,至少下一根K线应开始下斜),此时快线从上方下穿慢线。 也就是说,无论金叉还是死叉,快、慢两条线的方向需要一致或基本一致。如果两条线的方向不能构成一致,则快、慢两条线所构成的只是交叉。 案例一、 图中,主图为5天均线和10天均线,副图为MACD指标。图中所示,交叉点远多于金叉点和死叉点,且交叉点对于后市趋势判断的参考意义并不是很大(上图中,只有主图的最后一个“交叉”构成了价格的上涨——实际也回踩并上涨力度较弱);但金叉点和死叉点的意义就完全不同,金叉基本构成趋势性上涨(至少是短线上涨),死叉基本构成趋势性下跌(至少是短线下跌)。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无论金叉还是死叉抑或交叉,如果主图(如均线)和副图(如MACD)不能构成一致,则对于趋势的影响并不会很大,至多只是一些结构上的反映;但如果构成了一致,特别是同时构成了金叉或死叉,则对于趋势的影响就比较大(如果主图和副图其中之一只构成交叉,那么有可能构成弱趋势)。 上图案例中(副图,从左到右),第一处有向下的交叉,但主图没有信号,因此价格只构成了结构;第二处向上交叉时主图有金叉,构成了一次小趋势;第三处向下死叉时主图有向下交叉,构成了一次结构调整,但随后主图形成向下死叉,与副图构成方向一致(注意构成的时间点并不一致),价格下挫,构成趋势性下跌;第四、第五处交叉的时间点都与主图不一致,因此只构成弱趋势或结构;第五处向上金叉时,主副图未同步,且主图只构成向上的交叉,因此仍属弱趋势范围。 通过上述分析知道,价格如若形成相对明显的趋势,不但需要主、副图性质一致(金叉或死叉),而且需要时间一致;同时,最好量能也构成一致。这就是“三金叉”或“三死叉”共振。 1)三金叉:指价格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低位运行后,某一时间同时出现5日均线金叉10日均线,MACD中的DIFF金叉DEA,以及5日均量金叉10日均量(如果此时KDJ也同步形成向上金叉则可靠性更强,可视为明确性的见底信号。注意:完全一致最好,但亦可有所差异,一般不多于五根K线。大多数情况下,均量金叉往往率先出现;最后一个金叉点构成真正的介入点)。 5天均线金叉10天均线,表明平均持仓成本开始转向多方发展;5天均量金叉10天均量,表明人气得以恢复,有新增资金在不断流入;DIFF金叉DEA(注意:在“三金叉”中,如果金叉点在MACD零轴之下,通常仍只能理解为短趋势的介入点;但如果金叉点在MACD零轴之上,则很可能是构成中长趋势的介入点),表明“势”正在形成(趋势指方向和势,MACD代表“势”)。如果此时KDJ也形成金叉,则表明趋势和结构亦形成了“共振”(KDJ为结构类指标)。从而形成了“价、量、势(动能)”的共振。是相对比较强烈的见底信号(有时会伴随多方炮、芙蓉出水等形态以及MACD上穿零轴等)。 案例二、 上图为上证2440点上涨时的情况。一、指数经过较长周期下跌和低位运行,一度继续向下探出新低;二、均量率先形成金叉,表明下探过程中实际已有资金在介入;三、第二日盘中创出新低,但低开探底大幅上攻收出大阳线,同时KDJ金叉(结构形成);四、随后第二日MACD零轴下金叉(势形成);五、第三日均线金叉(趋形成)。至此,指数向上趋势形成(实际上,同步形成共振的指标还有:CCI、OBV、RSI、EXPMA和BBI);六、经过一波小阳小阴小幅上涨后,价格回踩10均(指数一度低于10均,但5均未叉10均),当KDJ二次金叉时,指数出现上涨加速,“趋”和“势”同步得到加强(此时,上述各指标再度形成向上的共振)。 2)三死叉:指价格经过上涨后进入头部区域(可以是缓慢回落也可以是突然快速滑落),某一时间同时出现5日均线死叉10日均线,DIFF死叉DEA,5日均量死叉10日均量(如果此时KDJ也同步形成向下死叉则可靠性更强,可视为明确性的见顶信号。注意:完全一致最好,但亦可有所差异,一般不多于五根K线。大多数情况下,均量死叉往往率先出现;最后一个死叉点构成真正的卖出点)。 5天均线死叉10天均线,表明短线趋势已从上涨转为滞涨震荡或下跌,“趋”发生了改变;5天均量死叉10天均量,表明人气衰退热度降温继续追涨意愿不强,并有资金开始撤离或已经撤离;DIFF死叉DEA,表明“势”已经丢失或“势”需要反转。如果此时KDJ也形成死叉,则表明趋势和结构形成了“共振”。另外,随着价格的下跌,顶部买入者已出现亏损,而这种亏损会传播到更多的人止损卖出,因此相对于“三金叉”,“三死叉”更是强烈的卖出信号(有时会伴随空方炮、断头铡刀等形态)。 案例三、 上图为上证3587点下跌时的情况图。与“三金叉”情况正好相反(实际同步性更高),构成典型的“三死叉”。当价格构成上述情形,不作考虑立刻撤离;如果撤离不及时,则在此后的反抽10均过程中,无论是否触及10均(过5均就算)都需坚决撤离。 注意事项: 1)“三金叉”出现后,价格也有回踩的可能性。如果错过了最佳的介入时机,那么当价格在再次回踩10均时,极可能构成第二次介入机会。 2)“三金叉”往往伴随着形态图形,如两阳夹一阴、阳后两阴阳、三阳开泰等;在左侧交易中,则往往伴随着TD买入结构9、TD买入计数13或TD买入组合13。 3)如果错过“三死叉”最佳卖出时机,那么需要等待价格反抽10日均线(如果有反抽的话);因此最好能够在“三死叉”时及时卖出筹码,而且必须坚决,否则会相当被动。 4)“三死叉”伴随的形态较多,如锤头和倒锤头、十字星(各类星线)、墓碑线、弃婴、大雨倾盆、断头铡刀、乌云盖顶等;在左侧交易中,则往往伴随着TD卖出结构9、TD卖出计数13或TD卖出组合13。 5)由于价的冲顶往往构成量的背离,因此单独均量死叉往往无效,只有在均量和均价以及MACD(KDJ)的相互印证下才有效。 6)如果股市真有“铁律”,那么“三金叉见底买,三死叉见顶抛”可算一条。但股市恐怕永远不会有“绝对”而只有相对。当一种技术被市场认知形成共识后,主力或者庄家常常会反其道而用之,即在明显的下降趋势过程中突然出现“三金叉”诱多或在明显的上升趋势过程中突然出现“三死叉”洗盘。因此确认“三金叉”必须是价格经过较长时间的下跌并价格初露震荡盘整;确认“三死叉”必须是价格经过较长时间的上涨并价格出现滞涨。也就是“三金叉”和“三死叉”用来确认趋势的底或顶往往有效,但确认趋势的过程却往往无效。如下降趋势过程中的突然性中大阳线反弹,也有形成“三金叉”的可能性。 7)震荡趋势过程中无论是“三金叉”还是“三死叉”都不适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