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沧浪亭——清风明月本无价

 静水深流JSSL 2019-07-13

马千钧

苏州有很多家喻户晓的名胜古迹,单是从名字就早已如雷贯耳,令人景仰之至。比如本文即将介绍的沧浪亭。说起它,吾人首先就会想起《楚辞》中的一首古诗:“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里面含有深刻的变与不变的哲学道理。       

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集贤院校理苏舜钦在汴京遭贬谪,翌年流寓吴中,见孙氏弃地约六十寻,以四万钱买入。苏舜钦在北碕筑亭,命名沧浪亭。苏舜钦钟爱此亭,常驾舟游玩,写下《沧浪亭记》,词《水调歌头·沧浪亭》,《初晴游沧浪亭》等诗。欧阳修、归有光等大家也作有沧浪亭的游记。沧浪亭从兹名声大噪。

现在的沧浪亭,几经兴废,不复旧时模样。北面的大片水塘,古称葑溪,波光潋滟,让人恍惚间回到苏舜钦泛舟其上的时代。

亭阁俨然,游廊曲折。高处歇山顶的沧浪亭,在高低错落的白墙黛瓦中最为高耸。

游人沿葑溪边迤逦前行,步移景异,但见玉树芝兰,郁郁葱葱。

行到沧浪亭北门,前有曲桥,导引人流。正门以实墙为主,高出周边。顶覆瓦脊。

葑溪向西渐渐变窄,前方陆路通往文庙。

沧浪亭门楼。

沧浪亭于1982年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增补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沧浪亭整体上不是一处私家园林,和其它的苏州名园有宅有园,宅园占有相当比重的情况不同,这里更像是一处公园。想必和苏舜钦当年“沧浪独步亦无悰,聊上危台四望中”的情形已有相当差距。唯有山环水绕的格局大约还在。这和沧浪亭的历史变迁有关,宋庆历间苏舜钦买地作亭,名曰“沧浪”,后为章申公家所有。建炎间毁,复归韩世忠。自元迄明为僧居,明嘉靖间筑妙隐庵,韩蕲王祠,释文瑛复子美之业于破残不治之余。清康熙间,宋荦抚吴重修,增建苏公祠以及五百名贤祠。道光七年(1827)重修,同治十二年(1873)再重建,遂成今状。因此园在性质上就与他园有别,略似公共性园林,“官绅”讌宴,文人“雅集”,胥皆于此,宜乎其设计处理,别具一格。

进入园内,迎面是一座高大的假山,几乎遮住了视线。山上林木葱茏,浑然天成。这是沧浪亭建园之时就具有的“草树郁然,崇阜广水”的特色。

沿山路上行,土石相间,但见古木森森,极富山林之乐。香樟皆百年以上,蓊郁青翠,枝如虬龙。

山洞开敞自然。

石阶上下,得登山之乐。

登上山丘,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山下的一汪清泓,是园外葑溪的余脉,被筑园人导引进来,周边复廊环绕。

复廊的壁上施葫芦门洞,光线透进来,明暗相间。

沧浪亭假山上的古树嘉木应是苏州诸园林中最多者,品类各异,有常绿乔木,落叶残枝,树木几乎成为土丘的主宰。。

和树木相比,石头就显得矮小苍白。

土丘南面是明道堂。

土丘北面有面水轩。

曲廊环绕沧浪亭,随形就势,蜿蜒屈曲。

土丘深远的地方出现一座方亭,这便是著名的沧浪亭。

沧浪亭本为苏舜钦所创,原亭置北踦,清康熙三十四年巡抚宋荦移此山岭。登高望远,极目骋怀。

梁柱间有镂空卷草雀替,檐下斗栱五铺作,首跳施枫栱,栱眼壁镂空刻花草图案。

歇山顶的内部结构采用斗栱做法。

横枋上有俞樾所题的“沧浪亭”三字。檐柱上的对联颇为知名: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这幅对联出自欧阳修、苏舜钦二人的合作。当年苏舜钦作《沧浪亭记》,寄给欧阳修求副对联,欧阳修回信:“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沧浪亭是苏舜钦花四万钱购得,欧阳修认为太值了。苏舜钦收下上句,取自己的《过苏州》诗“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的下句,合成“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此联遂成千古佳话。

清风明月本无价(欧阳修)

近水远山皆有情(苏舜钦)

梁枋出头处置雕刻精美的石刻。


垂脊头置雄鸡。

雄鸡。

沧浪亭,千古名亭。

山丘下有树龄二百七十年的紫藤。

明道堂北面廊檐,与游廊相通。

西部御碑亭,又名闲吟亭。

御碑下为基座。

“御书”碑首。

葑溪边有复廊,两边皆可行走,墙壁上嵌有各式漏窗,间隔设置,和而不同。

廊内为假山,廊外为池水。山水灵性交融,树木蒙络摇缀。

复廊沿水面砌山石,既为点缀风景,更为遮蔽水流的冲激。

西北向水面伸出一座亭子,即“观鱼处”,亦名“静韵斋”。

南边两根檐柱间设屏风墙,上书宋苏舜钦的《沧浪亭记》。1959年蒋吟秋隶书,苍劲古朴。

抱柱对联云:共知心似水,安见我非鱼。这使人想起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那段含意深远的对话。庄子曰:“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谁又是谁的主宰。

沿复廊回到假山的南边,看见闻妙香室。是清同治十二年(1873)巡抚张树声重修时题,取唐杜甫诗“灯影照无睡,心清闻妙香”之意,室前植梅花,乃赏梅之佳地也。

梁架为圆料五界回顶。

再向是天井,细石铺地。

前院。

门廊为四根檐柱撑起歇山山面。对联写道:自翦露痕折尽武昌柳,恰似明月只寄陇头梅。

高踞山顶的沧浪亭,是园区的重心,总在视线之内。

沧浪亭南立面。

梁头是凤凰等瑞禽的图案。

明道堂北门对着假山,上挂长联:“五簋可留宾何用张灯结彩教百姓都来看看想平日间竞奢斗靡孰是孰非?三秋刚报赛休辜良辰美景请先生闲坐谈谈问地方上士习民风何因何革?”此联是乾隆四年巡抚徐士林所撰。从字面词意,此处的“先生”可能指的是下江南的乾隆。

复廊。

漏窗造型各异,奇花异草,无一雷同。

花墙漏窗。

明道堂正房,为四合院布局,单檐歇山,周以回廊。

百花潭烟水同情,年来画本重摩,香火因缘,合以少陵配长史;万里流风波太险,此处缁尘可濯,林泉自在,从知招隐胜游仙。

堂名取苏舜钦《沧浪亭记》中的“观听无邪,则道以明”之意。明道堂系清同治年间巡抚张树声所建,为会文讲学之所,为沧浪亭内最大的殿堂。

“渔笛好同听羡诸君判牍余闲清兴南廔追庾亮,尘缨聊一濯拟明月刺船径去遥情沧海契成连。”堂上抱柱联为清同治湖北巡抚郭伯荫撰。用晋庾亮南楼赏月的典故以及春秋伯牙仙岛学琴的典故,紧扣沧浪水园特色和超尘脱俗、操守高洁的园林主题,反映了士大夫的思想情操。

明道堂南为瑶华境界,与明道堂隔天井相对。宋时为梅亭,清时为戏台。

中跨为圆料四界。

两厢为游廊,东菑、西爽。

再向西行,山石之上,架空叠屋,为看山楼。

看书楼北有一小园,园中有摩崖石刻:圆灵证盟,系林则徐手笔。圆灵,指天。圆灵证盟则意为天如明镜,可以作证。大约是抒发内心情怀不为人了解的愤懑。

看山楼底层是石屋,南面无门。

地面为卵石铺地。

从石阶登至二楼。

面南的方向有四扇落地罩,两边为两扇木板门将楼梯间隔断。

碑刻是一座园林的精神内涵。

从看山楼俯视西北,是曲尺形平面的翠玲珑。

翠玲珑。

翠玲珑的东面,青竹苍翠欲滴,环绕看书楼。 

翠玲珑横匾下,用竹节写就一副对联: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苏舜钦有诗云:“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此处乃园主赏竹之所。

前后皆为短窗,高雅匀致。

花瓶状的门洞,可雅游、静观、觞咏、作画。

看山楼西侧,底层有门洞。

门洞上嵌石匾,书“印心石屋”。印心石屋是道光皇帝御笔亲书,赐给两江总督陶澍的。陶澍视之若珍宝,把“印心石屋”的刻石嵌于江苏各地的名胜古迹。苏州的这一块,大概就属于沧浪亭了。

石屋内,奇石嶙峋,势若凌云。陶澍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留下《印心石屋文钞》等著作。陶澍还提拔了左宗棠、林则徐等晚清名臣,可谓大有功于社稷。这里,也许磨砺了陶澍的性情。

生公石上论诗图,是描绘生公与船山太守觞酒论诗、纵横古今往往达旦的景况。石刻共三块,首有篆文题字。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图后有陶澍、林则徐等的题辞。

仰止亭位于翠玲珑西北的院子里,为半亭,始建于同治年间。抱柱的对联写道:未知明年在何处,不可一日无此君。说的是纵使凌云也虚心的翠竹。

亭内嵌有御题文徵明小像石刻,弥足珍贵。

碑首。

碑座。

沧浪亭小坐图,邓廷桢题篆。

《沧浪五老图》,描绘一个秋高气爽、花木扶疏的日子,五位老者在风景如画、水石回环之中,或对酒当歌,或弈棋,或垂钓,或倚树孤吟,如醉翁般悠闲自得。

《七友图》则是相邀同岁好友。这七友均为嘉庆七年的同科进士,陶澍捻髭倚松而立,似有所思,欲吟诗,卓秉恬执书坐松下,朱士彦横琴膝上,梁章钜侧旁听琴,吴廷琛在观看顾莼、朱洊对弈。

陶澍捻髭倚松而立。

仰止亭北就是著名的五百名贤祠。五百名贤祠建于清康熙间,宋荦抚吴重修沧浪亭,增建了苏公祠和五百名贤祠。祠为五间硬山顶建筑,门前栽有朴树、绿竹、芭蕉,环境清幽。

周以围墙。东西月亮门洞上分别嵌以砖额:周规、折矩。

檐柱对联十分点题:“千百年名士同堂,俎豆馨香,因果不从罗汉证;廿四史先贤合传,文章事业,英灵端自攘王开。”说明了祠堂纪念先贤的宗旨。

梁上悬“作之师”匾,为人师表之意。此为清道光七年,江苏巡抚陶澍创建。咸丰年间毁于兵燹。同治十年布政使恩铭重建。       

三面墙壁嵌有594方历代人物平雕石刻像,形成一处蔚为大观的肖像画廊,生动传神,堪称姑苏一绝。

五百名贤祠建造经过及五百名贤像赞之石像的收集、议定、摹绘、篆刻其人其事在沧浪区志第四卷艺文篇中可考。历史人物分属政治、文学、忠节、循吏、经学、隐士、军事、理学、水利、医学、历算、孝子等十二个门类。时间跨度由春秋至清,长达二千五百年。代表人物有伍子胥、董仲舒、李白、白居易、范仲淹、苏东坡、苏舜钦、韩世忠、文天祥、林则徐。

苏轼、米芾、苏舜钦、梅尧臣、叶梦得,宋朝的名贤大多皆是耳熟能详,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才辈出,同时有良好的人才选拔机制,政治清明。

文天祥、张世杰南宋二杰当之无愧地位列其中。对文天祥的评语是: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岳岳文公,于斯无愧。       

五百名贤祠,“有德有言,千载风徽”。这表明了苏州地区良好的社会风尚、道德依归。

向西是一处港湾式空间,墙壁上嵌许多残旧而古朴的石刻,大约是元代南禅寺遗迹。

石刻已斑驳,漫漶难辨,却依然风致绰约。有点“岁月从不败美人”的意思。

山林胜景。

古树奇石。

石刻残迹。

山林人物皆备。

观音兜山墙前,走廊分割出灰空间。

竹里通幽,松寮隐僻。山林之胜,自成田园之趣。

有曲有深,有峻有悬,有平有坦。粉墙漏窗,自成院落。

有一棵枯树,树上洞穿日月,旁边的门厅是清香馆,又名“木樨亭”。

清香馆内现陈列一套清末树根家具。

系用福建榕树根精制,采用天然造型有飞禽走兽、龙凤呈祥图案。

假山摩崖石刻:流玉。

步碕亭与复廊相连。碕为曲岸,这里曲廊高下逶迤,弯曲有致,故名步碕。为清康熙年间宋荦扶苏时所筑。

步碕亭前,即是沧浪亭里唯一的水渊,幽深莫测。

开径逶迤,竹木遥飞。

夹道旁的粉墙壁开葫芦门洞,正是回路。

苏州沧浪亭放生会碑。

沿廊将尽处有藕花水榭临水而建。因榭北溪流中植有荷花,故名。

散华梦醒论诗客,烧叶人吟读易窗。

沧浪亭西部还有一座御碑亭,亭中嵌有康熙皇帝所书碑刻,碑刻为一诗一联。

联曰:“膏雨足时农户喜,县花明处长官清。”诗曰:“曾记临吴十二年,文风人杰并堪传,予怀常念穷黎困,勉尔勤箴官吏贤。”康熙十二年,康熙帝南巡至苏州,写下这些文字。

石梁通至大假山。

康熙三十五年,重修沧浪亭记碑。

碑首。

面水轩。袭唐杜甫诗“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之意,故名。此轩北面临流。

离开沧浪亭,西边的路口尚有一座“沧浪胜迹”石牌坊,四柱三门冲天式。这是苏州唯一有石牌坊的古典园林,原位于沧浪亭门前,现移至人民路口。       

沧浪亭由于长期为一座公共式园林,以自然取胜,不似其它私家园林之工巧。这也使它别具疏朗大气,自成一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