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交所联合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中证金融组织全市场开展科创板交易业务预通关测试。为模拟真实交易业务,本次测试中使用的5只科创板产品代码为真实的科创板产品代码,产生的行情为测试行情。 这五只科创板产品分别为华兴源创(688001.SH)、睿创微纳(688002.SH)、天准科技(688003.SH)、杭可科技(688006.SH)和澜起科技(688008.SH)。 据悉,下周六还将有一次科创板交易业务通关测试。接下来,科创板首批企业将正式上市! 7月5日,上交所在《关于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安排的答记者问》中表示,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的条件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将于7月22日举行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仪式。 首席科创官(微信公号:sxkcg666)将首批上市的25家企业大致分为8种产业:电子芯片、精密制造、人工智能、锂电池、交通制造业、特种材料、医疗器械和卫星遥感。 从分类名称来看,皆带有较强的科创属性。其中,电子芯片领域企业有7家,占比最多;精密制造次之,达5家;同样曾受资金热捧的人工智能、锂电池则分别为2家、3家;剩余企业中,交通制造、特种材料、医疗器械分别占据3个、2个、2个席位;卫星遥感领域的航天宏图,主要涉及卫星遥感和北斗导航相关技术。 当然,这些分类中的企业亦可能存在交叉,例如交通制造分类中的天宜上佳主营高铁粉末冶金闸片,亦有精密制造及特种材料特性。 除了对概念股进行划分,在募集资金、注册地、2018年营收和净利润、研发投入、保荐机构、发行价及发行市盈率这八大方面,首席科创官(微信公号:sxkcg666)发现: 25家企业合计拟募集资金共310.89亿元。仅中国通号一家的募资金额就高达105亿元,占募资总额近三分之一。募资金额最少的是安集科技,为3.03亿元。募集资金的平均值为12.4亿元。 平均发行价为29.2元。发行价最高的是乐鑫科技的62.6元,最低的是中国通号的5.85元。 这些企业2018年营业收入平均值是23.8亿元。其中,中国通号以400.1亿元的营收遥遥领先其它企业;第二名是营收30.4亿元的容百科技;新光光电的营收最少,为2.1亿元。 “巨无霸”中国通号以37.2亿元荣登2018年净利润榜首,澜起科技以7.4亿元排第二,安集科技以4496万元的净利润垫底。值得注意的是,在这25家企业中,13家企业去年的净利润过亿,占比约一半。 25家公司中发行市盈率最高的中微公司为170.75倍,最低的中国通号为18.8倍,市盈率跨度较大,平均发行市盈率为53.4倍。据了解,2009年创业板首批18家公司的发行市盈率最低为40.1倍,最高为82.2倍,平均发行市盈率达到56.6倍,略高于科创板。 在研发投入占比方面,各家公司的平均值是11.5%。其中,虹软科技的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最高,为32.42%。其次是中微公司和安集科技。嘉元科技研发占比最低,仅为3.32%。中国通号的数据比前者略高,是3.45%。 从注册地来看,这25家公司归属于9个省/直辖市,地域以东南沿海为主。其中,北京和上海的企业最多,各有5家公司;其次是江苏有4家公司;广东和浙江各有3家;陕西有2家;福建、黑龙江和山东各有1家。 从保荐机构来看,中信建投5.5家(联合保荐算0.5家),排名第一;华泰联合3.5家,排第二;中信证券3家,排名第三。这三家券商保荐的公司数量占首批上市公司的一半。 7月22日,科创板首批25家上市的钟声即将敲响,你是否充满了期待?在看完首席科创官(微信公号:sxkcg666)精心盘点的数据后,你有没有对哪支股票“一见钟情”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