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尔夫《布兰诗歌》 2014年柏林爱乐版 中文、拉丁文字幕 卡尔·奥尔夫《布兰诗歌》 柏林爱乐除夕音乐会 2014.12.31 指挥:西蒙·拉特尔(Sir Simon Rattle) 男高音:劳伦斯·布朗利(Lawrence Brownlee) 女高音:莎莉·马修斯(Sally Matthews) 男中音:克里斯蒂安·格哈赫尔(Christian Gerhaher)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Berliner Philharmoniker) 合唱:柏林广播合唱团及柏林国立和大教堂童声合唱团 《布兰诗歌 Carmina Burana》,亦译为《博伊伦之歌》,是德国作曲家及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的大型合唱及管弦乐作品。其音乐充满了令人惊奇的成分和戏剧性,它大开大阖,既有雄壮的呐喊,又有委婉的咏叹,犹如汹涌的急流撞向岩石发出澎湃的声响,又如潺潺小溪蜿蜒地流向柔软的草滩。乐队与唱咏交相辉映,令人震撼的打击乐像是命运的召唤,有着强烈的扣击灵魂的效果。这是一曲对生命的赞歌,似乎有神的目光在暗中注视。既有着世俗的欢乐成分,又有着史诗般的恢弘气势。其中所隐含的真正的动机,则是对短暂人生的垂怜、惋惜和哀叹。 在德国慕尼黑南部阿尔卑斯山谷中的小镇,有一所始建于公元740年的古老修道院——布兰修道院(Burana)。由于偏僻和隐秘,很少受到战乱和其它天灾人祸的破坏。1803年,考古学家在这所修道院中发现了大量中世纪诗歌和戏剧古卷,其创作时间大约在11至13世纪,在内容上可以分为宗教和世俗两类,其中的两百多首作者不详的世俗诗歌经巴伐利亚的学者整理出版,这就是《Carmina Burana(布兰诗歌)》。这些大部分用拉丁文写成的诗歌显然出自神职人员和落魄文人以及流浪学生的手笔,尘埃淹没了几个世纪的神秘诗稿以酒歌、爱情诗与放纵的情歌,道尽人间万象,其中蕴含的放荡不羁的精神和对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的赞美以及对封建社会的无情嘲讽。1935年,奥尔夫读到了这部诗集,这使一生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奥尔夫,产生了作曲的冲动。作曲家以简洁又恢宏的音乐语言,从这部诗稿中选取25首诗歌,谱成这部《布兰诗歌》。1937年6月8日,《布兰诗歌》在法兰克福首演。 卡尔.奥尔夫(Carl Orff:1895—1982),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895年7月10日出生在慕尼黑一个有艺术素养的军人世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卡尔.奥尔夫从小对音乐和戏剧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为他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大师奠定了基础。奥尔夫基本上是自学成才的大师,从少年到青年,他通过自学刻苦钻研大师们的作品,在不断地探究大师们的风格中顽强地寻找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他从不把自己禁锢在某一专业、学科之中,作曲、指挥、戏剧、舞蹈等等,他均报有极大热情去关注、去研究。 卡尔?奥尔夫的《布兰诗歌》庞大的编制中包括了女高音、男高音和男中音独唱,一个小合唱队和童声合唱的大型合唱队,分为25首片段共三个主题: 春天:即自然。中古时期的自然观认为唯有自然界的一切才是真正的自由,充满希望的自由。 在酒馆里:即酒神的化身,是反教士主义者的最爱。 爱之宫殿:骑士精神、效忠领主。也展现伟大男性的表征,对理想化女性的崇拜(亦为对圣母崇拜的延伸)。 1 春天(赞美大自然) 1,合唱 《噢,命运女神》(取材自诗集卷首的《命运之轮》,在整部歌剧中首尾贯穿) 2,男低音合唱《命运打击的创伤》 3,小合唱《春天的笑容》 4,男中音独唱《明媚温和的太阳》 5,合唱《春,圣洁的》 6,舞曲(纯器乐) 7,合唱与小合唱《树林发绿了》 8,童声合唱及合唱《杂货商,给我胭脂》 9,轮舞合唱《来这儿轮舞》 10,合唱《即使整个世界是我的》 2 在酒馆里(歌唱放荡不羁的生活) 11,男中音独唱《我心中似火燃烧》 12,男高音与男声合唱《我曾在河上四处漫游》 13,男中音与男声合唱《我是修道院院长》 14,男声合唱《当我们坐在酒店里》 3 爱之宫殿(颂扬爱情) 15,童声合唱与女高音独唱《爱情到处飞扬》 16,男中音独唱《白天,黑暗与一切》 17,女高音独唱《那儿有一位姑娘》 18,男中音独唱与合唱《在我的心中》 19,男声合唱与男中音独唱《当少年与姑娘》 20,双重合唱《来,来,来》 21,女高音独唱《我心中犹豫不决》 22,女高音,男中音与童声合唱《这时辰多可爱》 23,女高音独唱《最甜蜜的人》 24,合唱《祝福你,最美好的人》 25,合唱《噢,命运女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