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府文化·成都观花记】自带“监狱功能”要给小虫虫“关禁闭”的花,见过吗?

 angzipiaoxiang 2019-07-13

四川大学华西校区有一个极安静的小型植物园,这里栽植着许多在都市街巷中难得一见的药用植物。6月夏日的清晨,在一处角落里,一种藤蔓植物悄悄地开出了一朵长相怪异的花,花朵散发出的腐臭气息,吸引了一只好奇的小蝇,嘤嘤嘤地围着这朵臭臭的花飞舞,然后受到气味的引诱,便顺着这朵花喉部钻了进去。

◢长相怪异且有臭味的马兜铃花朵。

小蝇爬进了这朵长得弯弯曲曲的怪异花之后,再也没见到它爬出来。在夏日季节的这一天清晨,光天化日之下,四川大学的华西校区这一处小小的药植园偏僻角落里,正在发生一起对虫虫极不友好的事件。

◢虫虫被吸引进花朵后,要第二天才能逃出来。

 这个长相怪异的植物还曾出现于家喻户晓的《西游记》中,在第六十九回里讲述了孙悟空为朱紫国王用“乌金丹”治病的故事。朱紫国王因为在三年前的端午宴上被妖怪掳走了皇后,受到惊吓,吞下的粽子积留在肚子里,几年时间“面黄肌瘦,形脱神衰”。腹黑的孙大圣用锅底灰(孙悟空叫它百草霜)和上白龙马的马尿混合成一个药丸子 ,还给起了个好听的名叫“乌金丹”,朱紫国王服下后,病果然痊愈。在国王的答谢宴上,猪八戒为了表功差点讲漏嘴:“我老猪可是没少跑腿,是我拿着碗去接的马……”孙悟空赶紧接过口骗国王说:“是马……马兜铃”。

◢马兜铃这种草质藤本植物,自古就是一味极为寻常、用途广泛的草药。

《西游记》成书于明,让猴哥脱口而出的马兜铃,在古时一直是一味极为寻常、用途广泛的草药。这种草质藤本植物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中国南方。许多人认为马兜铃名字是因其成熟果实像挂于马颈下的銮铃而得名,其实,这一直是以讹传讹的误会。

◢马兜铃成熟的果实。

 马兜铃在宋代以前一直叫“兜铃”,查阅宋代以前的方书,均为“兜铃”而无“马字”。“兜铃”并非马颈下的銮铃,而是古时烽火台上盛放草薪燃料的铁笼,亦称兜零。明代梵琦禅师曾作《居庸关》一诗说:“渠荅自今收战马,兜铃无复置边烽。”而“马”在古时候常常作“大”字解,尤其是动植物命名时,往往有这样的习惯,宋《本草衍义》说:“汴人谓大者为马”,章太炎在《新方言·释言》中讲:“古人于大物辄冠以马字”。

◢马兜铃的黄绿色近球形蒴果,相对于它的小花来说,比较大。

和马兜铃的妖异的花相比,它蒴果极大,近球形,黄绿色。在果实成熟后会开裂为六瓣,极似古时边关之兜铃。明代后,因其果实之大,才始称为“马兜铃”。

◢马兜铃开裂的果实,外观很像古时边关烽火台上盛放草薪燃料的铁笼(兜铃)。

马兜铃是一种草质藤本的植物,它的花显得妖气十足,它们的花朵总是在夏日的清晨开放,花单生或2朵聚生于叶腋,整朵花形成了一个极为扭曲的花被管,管子的基部膨大呈球形,管口扩大呈漏斗状,黄绿色口部有紫斑。

◢马兜铃的花一般单生或2朵聚生于叶腋,整朵花形成一个极为扭曲的花被管,管子基部膨大呈球形。

◢花被管管口扩大呈漏斗状,黄绿色口部有紫斑。

通常而言,植物的花和昆虫之间总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友好合作关系,蜜蜂为植物传粉,花儿用蜂蜜做为回馈。和这些性格正常的花儿不同,也许因为生来就长得怪异,马兜铃的性格实在是有些扭曲,它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关虫虫的禁闭。

◢马兜铃的花不仅外形怪异,性格也“扭曲”:为了传粉,就用味道诱惑小虫顺着花被管内的毛毛进入到花基部的空腔内,一旦进去,想要出来就只能等第二天花中部的毛开始变软、萎缩。为马兜铃传粉的小虫虫些是妥妥地被安排了个“禁闭”。

马兜铃属的花在开放时发出腐臭气味,花基部的空腔内味道最浓。这臭味吸引了寻食的昆虫,通常是喜欢腐食味道的蝇类。当昆虫被臭味吸引而来,顺着喉部的小孔钻到了味道最浓的花基部的空腔内。马兜铃弯曲的细管状的花中部内长满了向内的毛,于是小虫进去容易出去难,马兜铃属的花开启了“关禁闭”模式,进入的昆虫将被逼留在花中过一天。

不过,马兜铃自带的“监狱系统”的待遇还不算坏,“禁闭室”里提供伙食,马兜铃的蜜汁总能让“囚犯”饱餐一顿。次日,凌晨3时半左右,花药开裂,散出花粉,急于脱身的昆虫在花内乱钻,期间身上粘了许多花粉。而这时花中部的毛开始变软,萎缩,长度只有之前的四分之一,且贴在花中部内壁上,于是关了一天的小虫终得以逃脱。之后,脑子不太好使的昆虫在清晨又被另外一朵马兜铃花的气味吸引,把花粉散播在这朵花的柱头上,替马兜铃完成了异花传粉。

在马兜铃属、细辛属等马兜铃科植物中存在着一种叫马兜铃酸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对人类而言,它们会引起人类的肾脏损伤无法恢复,并可导致肾功能衰竭。甚至有人声称:马兜铃酸就是撒旦创造出来的完美毒药。它们阴险,狡诈,善于隐蔽而且破坏力巨大。服用这类草药导致的疾病被称为“马兜铃酸肾病”。

◢马兜铃植株内的马兜铃酸对人类的毒性很大,但这种毒性能被有些昆虫很好地利用。

有毒的马兜铃却是许多凤蝶幼虫的食物来源,在南太平洋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部,就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蝴蝶——亚历山大鸟翼蝶。它们的幼虫就在当地的马兜铃属植物上觅食,这些植物的叶子及茎上均有马兜铃酸,被幼虫取食后,这些毒素也会积聚在幼虫体内,毒性避免了蝴蝶的幼虫成为鸟类等捕食天敌的美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