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滁州▌凤画:世上独一无二的画种

 冬不拉拉 2019-07-13

凤画起源

凤阳凤画(又称龙凤画)源于明初,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其凤凰造型必须是'蛇头、龟背、鹰嘴、鹤腿、如意冠、九尾十八翅'等,聚集了百鸟之长。


在绘制技法上,以民间工艺色彩为主,并吸取了工笔花鸟画的勾线敷色技法,又兼蓄年画通俗画风,有'五彩、素彩、水墨'的色彩表现手法,能做到雅俗共赏。

凤画的题材很多,其中有:丹凤朝阳、百鸟朝凤、带子上朝、五凤楼、龙凤图、凤撵麒麟、百鸟献寿、四扇屏等传统佳作,故深为广大群众喜爱。

关于凤画的故事

前清时候,江淮两岸有这种说法:'皖北有三绝:凤阳凤画、天长天官、灵璧灵判。'据说朱元璋当上皇帝后,立即在家乡凤阳建造一座皇城,名曰中都城。

忽一日从天边飞来一只五彩凤凰,金光闪闪,祥云缭绕,香风习习,那凤凰鸣叫数声,在皇城上空翱翔一圈,遂飞到城南一座小山上落下,这小山却正是朱元璋父母的墓丘(今为明皇陵)。


全城百姓都扶老携幼争相观看。可巧,人群中有一位号称'神笔张'的画师将凤凰模样画了下来,自此,专以画凤为业,开设画店,传经授艺,并在每年春节绘制几幅精品献给朱元璋,马娘娘尤为喜爱,总是挂在后宫大殿上,率领众嫔妃焚香朝拜,祈祷富贵、吉祥。

凤画的特点

凤阳凤画的造型特点和表现手法独具一格。绘制凤的形态时,画者心中默诵口诀:蛇头、龟背、九尾、十八翅、鹰嘴、鸡爪、如意冠,如有偏离或某处不到位,都不够格称为正宗凤阳凤画。

凤有三种:一是墨凤---全身以黑墨浓淡深浅画成;二是素凤---在墨凤基础上,仅用少许绿色或青色蓝色并外加金泥,勾勒和圈点凤身的局部花纹、翎眼等;三是彩凤,即涂染大红大绿大青大紫,交织形成鲜丽耀目、五彩缤纷的图案。

画上的图章也有区分。明人和清代有三种大印章分为'品'字形盖在画面上方正中央,一是'凤阳画印'---这种印章各画店都有,随买随盖;想盖'凤阳县印',必须具有相当面子或买通掌印的人方能盖到;'凤阳府印'则更难盖到。一张凤画如能三种印章齐全,说明这张画已经过官方鉴定,画的身价一下增长百倍。

有凤来仪 有凰来栖

今日所见关于凤凰的最早记录,在《尚书·益稷》篇中。大禹治水后举行庆典。由夔龙主持音乐,群鸟群兽在仪式上载歌载舞。最后,“萧韶九成,凤皇来仪。”孔传:“灵鸟也,雄曰为凤,雌曰凰。”凤凰来仪,即凤凰来跳舞。


全国也有很多地方画凤凰的,而凤阳县的“凤阳凤画”可谓独树一帜。凤阳凤画,也有人称“龙凤画”,起源于明代初年,曾为宫廷画,是图腾艺术的延伸发展,是一朵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奇葩。

造型独特 画工精细

凤凰集众鸟之长,造型绚丽多姿,形态生动多变,线条刚柔相济,是人们想象的神禽。数千年间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朴素到华丽的过程。即便是同一时期的凤,由于地区和作者的不同,表现手法和适用形式的不同,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凤阳的凤画和一般的凤凰形象有相同之处,但也有某些规定:凤的尾羽有九条,中间三条是主尾羽,长而飘逸,色彩绚丽美观,卷曲自如。两旁各三条次尾羽,样式和中间的主尾羽一致,色彩和主尾羽可相似也可不相似,但两旁次尾羽的色彩则一定要统一。凤翅也有严格的规定,每只翅膀都由九根硬羽翅组成,左右一对,一共18根,称为“十八翅”。凤凰的颈背部是竖立的颈项,组成既有规律而又参差不齐的四束。嘴颌下是一束山羊胡子样的细毛。


凤尾是凤凰最美丽的部位,也是体现凤凰隽雅秀美的一个主要特征。凤画色调明丽,红绿相衬,色彩强调鲜亮,属于工笔重彩画。画形体时,手法细腻,线条清晰,以细微中求神韵,力求做到雅俗共赏。在绘制技法上,以民间工艺色彩为主,并吸取了工笔花鸟画的勾线敷色技法,兼蓄年画通俗画风,有“五彩、素彩、水墨”的色彩表现手法,能做到雅俗共赏。

传承发展 推陈出新

凤画自形成后至清嘉庆、道光年间达到鼎盛阶段,府城内的府东街有画店数十家之多,被称为“凤凰街”,后因战乱逐渐萧条。新中国成立后,为拯救凤画艺术,凤阳县请来李凤鸣、王德鑫、华先荣等老艺人专门作画,与全国著名画家叶浅予、陈半丁等老画家共商绘画之计。


新中国凤画艺人创作了大批具有时代精神的凤画精品,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美展并获奖,吴德椿的《大包干凤还巢》和吴文军的《中华祥云图》分别被国家博物馆和国家奥组委收藏,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曾专题制作新闻电影片及地方电视台多次录制专题片播放。


凤阳文联主席吕建东介绍,凤画2007年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马夕林、吴文军、吴德椿、涂维良、王金生、王云之、张维武、刘云刚等从事此艺,有代表作参加进京交流展。


吴文军、吴德椿、涂维良、王金生、张维武等被选定为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和民间工艺美术名人,挖掘整理、继承与创新凤画,举办凤画培训班,培养凤画人才,现拥有艺术造诣较深的凤画作者70多人和500余名少年凤画作者庞大群体,梯次创作队伍已经形成,传承状态良好。著名文艺评论家董玉龙听说后,连声说“好,好,很好!”。


北京非遗中心理事长、清华美院教授赵玉亮感叹:“从凤画作品中可以看出,凤阳有丰富的艺术沃土和创作素材。只有紧贴时代的脉搏,把创作融入时代的洪流,这样的作品才能有记录时代的永恒价值。”


面对凤画作者刘晓玲关于继承和创新的困惑,中央美院教授李骏给出答案:“艺术是一条滚滚奔涌的河流,允许每个人去创新,好的艺术是在不偏离历史血脉基础上的大胆开拓。从展出的凤画已经有了创新,可以在画法口诀的基础上,改革创新,让时间去淘汰糟粕、留存精华。”


原解放军总装某部少将、凤阳籍人士王建俊说:“可以考虑成立凤画企业集团发展凤画产业,把更多的凤画作品变成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实现‘文化强县。”著名文艺评论家董玉龙说:“这些展现地方风土人情的画作在我看来具有浓厚的宫廷和民间两种情调,很多画笔法细腻而优美,应证了‘凤阳真是个好地方’,真想在空闲的时候去凤阳看看呢!”

优秀凤画作品欣赏





来源|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滁州日报

主办|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运维|滁州学院蔚然新媒体中心

小编|邹烨

联系|chzu@qq.com(如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