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设计师都开始被AI替代,你在这份清单里吗?

 wu6388 2019-07-13

“大量低质耗时”的设计,最容易被AI取代,那么建筑师和空间设计师需要担心吗?还真需要有所顾虑,首先拼速度和耐心就拼不过AI。我们先来看两个案例:

1、阿里的鹿班(AI Graphics) 智能设计平台,在2017年双11创下“1秒出8000张海报”的新记录,而整个双11期间它1天P图 4000万张,4亿张海报能够在10天内搞定!

2、基于 Rhino/Grasshopper 开发的、可让建筑师在项目早期阶段用来做设计的工具——Finch,Finch 对输入的参数具有响应性,根据给定参数实时生成相应平面空间配置方案,这意味着你的设计将能够适应多个变量和场景。

也就是说,能够通过深度学习和算法就可以做到,并且他的速度是人类无法比拟的。 从总体上看,设计这项工作本身已经处于重大变革的边缘,变得越来越数据化、自动化和效率化。

但这种趋势也是有风险的: 如果设计师不再是技术的使用者或协作者,而成了人工智能创意的保管员,这样一来,设计很可能会失去人的维度,变的越来越同质化,这将是整个行业不愿看到的。

人工智能时代对设计师的能力要求

1、技能+创造力

未来无论你的工作发生什么样的改变,要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创造力;大量的可量化机械性的工作都会被AI替代,如果你的工作还停留在工作量上,那么届时机器都不带你玩!

一直处在创意的前沿的设计师,都具有极强的独特价值,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扎哈·哈迪德,菲利浦·斯塔克这样的设计奇才,国内也有一些设计师在走这样的路线,敢于不断否定自己,并寻求创新,比如琚宾,他独创的中式风格其实可以坚守十年二十年,但他并没有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不断在寻求更符合当下人们审美体验的中式风。

2、跨领域的能力

未来的人工智能,是跨行业的的整合;比如机器人行业,会是人工智能+互联网+机器人硬件等多领域的交集,同时能懂这三方面的人才是会很抢手的。

设计本来就是一个多边际学科,无论是以前或者未来,设计师都需要懂设计、懂心理、懂营销、懂用户,比如,就单对客户来说,设计师需要分析客户诉求,并从中辨别伪需求,做出判断,客户有很多随机的,复杂的需求,不只是需要听取,还需要做减法,谈单能力强的设计师一定会引导客户去除不合适的需求,这是人工智能无法做到的;

而且要人工智能来判断客户的需求是真是假,太难了;而且人工智能无法具备人类所能够修炼成的超强的沟通能力和人格魅力,更不用提与客户做朋友了。因此千万不要让某一边界来限定自己,如果你框死自己的工作边界,那么你离被取代也不远了。

3、学习的能力和毅力

不管是跨领域的能力还是创造力,都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获取,现在我们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能静下心来继续学习的人就没几个了,大多数人大学毕业以后就从来没有拿起过书,所以这里强调学习的能力和毅力,持续不断的学习才是最强大的护城河。

人工智能与设计师之间的关系

设计需要创造力和感情,恰好应该在智能时代扮演更重要的链接人工智能和人性的角色。因此,设计与人工智能的关系远远要比工作取代关系深入和复杂。

人与机器的关系会呈现出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机器取代人,比如翻译这样的简单脑力劳动;还有一种叫“共同进化”——机器能力的增长,给人脑制造了更大的成长空间,反而会促进人脑的进化。

2017 年 4 月 27 日,在阿里巴巴 UCAN 用户体验设计峰会上发布的《设计与人工智能报告》中认为,设计行业本质上属于后这一种,即“共同进化”,当机器能够帮人承担更多重复性的工作,也就无限激发了人脑的创造力。

从技术升级到设计升级,随着计算能力的提高、大数据存储能力的提升、图形图像算法的成熟,未来人工智能和设计将结合得越来越紧密。技术升级将导致设计升级,这个升级是革命性的升级。AI可以解决在设计上重复性的、有规律的设计活动,提升设计效果,提升商业结果,从而根本改变整个设计行业。因此“AI淘汰的只会是没有价值的设计,但创新永远不会被淘汰,行业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但却会促成未来更多真正的大师涌现。

小结

人工智能解决的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但设计的核心并不是技术,而是创意思维过程。设计的营养来源于生活的土壤,来自于对历史、文化、宗教、习俗等多维度的观察。设计师的眼界和阅历,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能给消费者带来多少情感共鸣和生活体验。如果说人工智能解决的是效率问题,创意设计解决的是人性问题。当机器能够承担更多工作后,人类设计师需要更聚焦于管理、创意创造、沟通等能力,才能持续保持竞争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