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医不离药,再好的名医,也要有好药作为支撑,才能药到病除。所以药工这个群体,在我们的印象中都是身怀绝技的。 山西振东道地中药饮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老药工杨福照也有他的“绝活”。 2013年,在首届中国国际中药和植物药博览会上,杨福照带来百闻不如一见的饮片切工。 一根根粗糙的人参,一把极为普通的炮制刀,手起刀落,片片饮片薄如膜、细如丝、吹能飞,质地均匀。取一片轻轻置于报纸上,竟能透出下面的字来。菲薄片、薄片、顶刀片、顺刀片、盘香片、蝴蝶片、斜片等只在中药书上听说过的饮片制法,纷纷揭开开神秘面纱。 2015年,杨福照来到了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在平时工作中,身为“顾问”的他总是不离车间第一线,和职工一起工作,一起打拼。 比如在炮制炒药时,生怕职工火候拿捏不到位,经常亲自上阵演示,边操作边交谈,炒药的方法和技巧之外,更让人受益的还是他独到的心得。休闲时间,他又自编了中药炮制口诀、中药养护口诀,句句字字都浸透着多年摸爬滚打中积淀的经验和阅历。 杨福照现在振东收有四个徒弟。他很欣慰,因为徒弟们都有好学好德之心。在杨福照心里,人品良知大如天。他说:“做药材生意就是做良心生意,因为药和患者的生命可是直接关联的。失去了患者的信任和口碑,那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吗?” 排在第二位的才是技术工艺。一般而言,拥有三年以上炮制经历,在经过考试拿到中药师、炮制工证,就算得入门了。 杨福照有“三心”之说:“信心决心恒心,一个人要有这三种心,不成功才是怪事哩。” 曹伟丽是振东道地中药饮片公司质管部QA主管,跟随杨福照师傅有三年了。谈起杨师傅,她说:“杨师傅懂得多,只要你问他,他就会很热情地为你解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随时随地都在传播中医药文化。” 走进杨福照的工作室,进门一股特别的药香就扑面而来,他端坐在一头装有炮制刀的条凳上,将一块白布铺在双膝,用一把类似镊子的工具夹起一颗槟郎,向刀口移近,只听刷刷刷,一片片薄如蝉翼的槟郎片就纷纷落地了,待记者上手尝试时,才发觉小小的槟郎总是不易控制。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正是老杨这一刀刀看似细小而简单的事,在长年累月的积淀中才成就了老药工的绝活。 |
|
来自: 阿牛哥8mi3kbb7 > 《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