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在当今世界,还是上个世纪,空军无疑是各国国防建设中的重要部署之一,同研制一架先进的飞机一样,拥有一批批高素质的飞行员也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如果飞行员的技术水平以及作战水平低的话,再好的飞机其性能也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但训练一批优秀的飞行员绝非是一日之功,因此,即便是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如今也面临着很大的飞行员供给不足的问题。 下快报 新用户必领6.2元 为此,二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就将“飞机遇难跳伞的任何人员,在伞降过程中都不应当受到攻击,空降兵除外”这一项规定纳入《日内瓦公约》中。但未来若真爆发战争,这一规定真的会被坚定地践行下去吗?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不会。 其实早在1923年,日内瓦军事法学委员会就已将这一规定纳入《空战规则草案》中,但二战爆发后,各参战国完全已经到了杀红眼的地步,即便是一心想恪守国际约定,对方敌军也会逼你开枪动手,发展到最后就根本不会顾及这一条款,只要看到是敌方士兵就会大开杀戒。就比如二战时,苏联著名的空中作战之父波克雷什金。他的义子在与德军作战时,所驾驶的飞机被击中,于是选择跳伞保命,但德军看到后,毫不留情地对其开火,最终惨死空中。 经历这件事之后,波克雷什金性情大变,在他后来的回忆录中讲述到,只要看到是迫降的敌军飞行员,他就会立马开枪,为他的义子报仇。这还算是人们比较能理解的一种射杀飞行员的理由,但并不是所有的军队都是复仇,比如美军和日军,他们完全就是以射杀降落的飞行员为乐。这两国士兵演变到最后,所幸直接在空中就对飞行员动手。美日两个国的飞行员直接用机翼将对方飞行员的降落伞割破,听着对方渐远的惨叫声而哈哈大笑,毫无人性可言! 总之,一旦战争爆发,很多事先达成的约定都会随之泡汤,毕竟战场就是一个你死我活的地方,没有人会有时间顾及这些条条框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