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亲的白发》:余秀华,诗人聚会讨论诗歌,她干脆说,听不懂

 阿W_sd 2019-07-14

《父亲的白发》:余秀华,诗人聚会讨论诗歌,她干脆说,听不懂

余秀华的文采,跟鲁迅王朔自然不在一个量级,跟冯唐倒可一比。对那些认为余秀华“火”仅仅是因为她“脑瘫”引起同情的人来说,只能用作品粉碎他们的偏见。冯唐自述文学努力,“写诗第一,小说第二,杂文第三。”咱就看他流传最广的这首:“我们是世人最好的朋友,我们是世人最差的情人,我们彼此相爱,就是为民除害。”且不说没有叙述转身、没有中断回旋、平面拓深这些技巧,单说意象,也是平平无奇。

《父亲的白发》:余秀华,诗人聚会讨论诗歌,她干脆说,听不懂

而看下余秀华的诗,“手腕上的刀疤,月光照着会疼。”“我还活着,如一片摇摇晃晃的银杏叶子,为雨水指出河流的方向。”“爱雨水之前,大地细小的裂缝,也爱母亲晚年掉下的第一颗牙齿”“母亲蹲近麦子地的时候,只看见她的几缕头发,仿佛百年后他坟头的草在静止。”这些意象的“惊奇”,相信即使从来没碰过诗的人都会感动。

《父亲的白发》:余秀华,诗人聚会讨论诗歌,她干脆说,听不懂

余秀华的诗歌,首先是复活了古典诗歌的意象。她写父亲:“第二次,他把它举到了齐腰的高度,滑了下去,他骂骂咧咧,说去年都能举到肩上,过了一年就不行了?第三次,我和他一起把一包麦子放到他肩上,我说:爸,你一根白头发都没有,举不起一包小麦,是骗人呢,其实我知道,父亲到九十岁也不会有白发,他有残疾的女儿,要高考的孙子,他有白头发,也不敢生出来啊。”这意境与辛弃疾的“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有一拼。

《父亲的白发》:余秀华,诗人聚会讨论诗歌,她干脆说,听不懂

更可贵的是,余秀华并不像八十年代的田园诗人那样赞美农村、诅咒城市。农村和城市,古典与现代,在她的诗歌里是没有边界的,她也不会发出遗老遗少般的慨叹。所以,她写爱情婚姻才会有这样明亮的诗句:“如果我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我的诗歌,我会寄你一本关于植物的书,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告诉你稗子那提心吊胆的春天。”她的诗歌意象是古典的,但个体意识是现代的。在她的诗歌里, “古典”与“现代”的耦合相当自然,就好像是扁担挑着箩筐、斧头带着柄、茶壶配着盖子。

《父亲的白发》:余秀华,诗人聚会讨论诗歌,她干脆说,听不懂

有一次,余秀华参加一个活动,主持人和几个嘉宾讨论诗歌,自以为是说了些有的没的听起来逼格很高的长难句,然后挨个问嘉宾感受,其他的文学教授、诗人都顺势而为,另起话题夹带私货,问到余秀华,她接过话筒说,没听懂。全场大笑,我想,若是我在当场,恐怕笑过之后就是毫不掩饰的钦佩,这么直截了当的回答,没有故作高深,没有一丝掩饰。

《父亲的白发》:余秀华,诗人聚会讨论诗歌,她干脆说,听不懂

余秀华即使有时候像个泼妇,那也是以“拖着强者在泥田里一起滚”的方式战胜外部的恐惧而已,不像海子是想通过诗歌想象的天梯上天堂。接受采访时的余秀华尽管走路是摇摇晃晃的,眼镜是斜的,嘴巴是歪的,但逻辑思维却相当清晰,应答常带机锋。那神态总让我想起八大山人画的鱼,白眼向青天,愤懑中有孤独,泼辣下有隐痛,倔强里有慈悲,太酷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