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宇宙学需要哲学吗?

 天高云淡书客 2019-07-14

天体物理学界和宇宙学界中憎恨哲学的人到底是怎么回事?从已故的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宣称“哲学已死”,到史蒂芬·温伯格(Steven Weinberg)在1992年出版的《终极理论之梦》(Dreams of a Final Theory)中对哲学的长篇悲观论调《反对哲学》(Against Philosophy),许多物理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都认为哲学毫无用处,至少对科学毫无用处。与此同时,霍金和他的合著者Leonard Mlodinow在《大设计》(2010)中提出了一种科学探索的方法,称为“依赖模型的唯实论”,而温伯格的书激烈地且哲学地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和形而上学。如果它毫无用处,那么为什么霍金和温伯格——以及尼尔·德格拉斯·泰森、劳伦斯·克劳斯等其他反哲学的人——会如此频繁地参与哲学讨论呢?

不管那些仇恨者怎么想,所有的科学领域都面临着在科学内无法回答的问题。每当科学家检验一个检验理论的最佳方法,或想知道科学模型如何与现实相联系的时候,他们就是在研究哲学。但处于对整个存在的研究的独特地位,宇宙学尤其充满了哲学的困惑和立场。

宇宙学原理

但其实有一种哲学信仰隐藏在宇宙学的核心。宇宙学原理指出,在大尺度上,宇宙是同类的(在所有位置看起来都一样)和各向同性的(在所有方向看起来都一样)。例如,从海洋中央的一艘船看到的景象是各向同性的,但是,当看到陆地时,从各个方向看到的景象是不一样的。海洋表面本身可能是同类的,直到你靠近海岸。

宇宙学原理对于我们理解宇宙是如何从一个均匀的、炽热的等离子体,膨胀到冷却,形成了我们现在可以通过望远镜看到的错综复杂的宇宙网来说至关重要。为了假定所有地方都具是同类性和各向同性的,人们必须首先将不重要的、较小的差异平均起来,比如整个行星,甚至整个星系。因此,宇宙学原理是一个统计学原理:只有当你把它应用到足够大的尺度上,它才成立。

但即便如此,这可能也不是真的。宇宙不一定是均匀的;如果宇宙学原理不成立,那么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也照样成立,而且引力会导致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从而夸大了微小的初始差异。(这些最初的区别是来自于虚拟粒子的“量子涨落”还是其他更奇怪的东西?或者是更奇怪的理论?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因此,科学家们在接受方面上犹豫不决。宇宙学原理是我们如何描述宇宙演化的基础,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能证明它一定是真的。试图测量宇宙是同类的——或者在什么尺度上变得同类的尝试得到了混合的结果。但是宇宙的各向同性确实已经被观察到:在宇宙大爆炸后几十万年从宇宙的任何地方发射出来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各向同性的10万分之一。类似地,我们的船在海洋中可能会看到微小的差异,比如小波浪,但视图基本上是各向同性的。        

○ COBE(1989年发射),WMAP(2001年发射),Planck(2009年发射)三个探测器观测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观测分辨率依次提高,测量宇宙结构的尺度逐渐变得精细。在大尺度上,宇宙几乎是均匀和各向同性的。

哥白尼原理

现在,在没有同类性的情况下,是可以得到各向同性。在物质的球形分布中心的观察者看来,事物在各个方向上看起来都是一样的,但这样的分布不一定是均匀的。然而,许多宇宙学家满足于相信在某种范围上存在着同类性,无论它是否被测量过——因为在非经验的哲学原理的帮助下,同类性从逻辑上遵循各向同性。       

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哥白尼原理,它指出没有特权观察者,我们在宇宙中并不是一个特殊的地方,而中心当然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根据这一原理,宇宙必须是各向同性的,并且从所有有利的角度来看都是,而不仅仅是我们的角度,为了实现这一点,宇宙也必须是同类的。如果每一艘船都能看到各向同性的景象,那么就一定没有能让一切看起来不同的陆地,所以海洋在每个地点都肯定是相同的。   

图中的M代表拉丁文Mundus,是“世界”的意思,意在说明人类所在的地球不过是无数相似星体中的一个而已。

哥白尼原理在宇宙学中已经被彻底接受了,以至于许多科学家把它和宇宙学原理混淆了,或者仅仅把它当作成为一个给定的东西,这种情况甚至出现在教科书中。平心而论,宇宙学原理可以被看作是哥白尼理论的一个更普遍的版本——因为在一个同类的、各向同性的宇宙中,没有特权的观察者或者特殊的地方。然而,宇宙学原理可以被明确地检验,而哥白尼原理采用了一种宇宙是怎样的,而不依赖于经验数据的信仰。这也是一个非常现代的概念;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也毫无疑问地相信地球是万物的中心。

哲学对于宇宙学的意义           

这些观点在宇宙学中的意义,只是这门学科依赖于哲学论证的其中一种方式。就像天文学研究天体一样,宇宙学只能通过观察而不是实验来验证它的理论。我们不能在整个宇宙上做实验,就像我们不能在实验室里引爆一颗恒星一样(即使我们可以在实验室里引爆一颗恒星,但我们也应该采取我们不应该在实验室里引爆的哲学立场)。尽管天文学家们正在建造望远镜来观测数百万个星系或10亿颗恒星,但宇宙只有一个(或者,如果你必须要这么想的话,也只有一个多元宇宙)。此外,我们被困在它的一个有利位置上,只能观察到宇宙的有限(虽然非常大)体积。这些局限性意味着哲学的选择将在建立和检验宇宙学理论中发挥作用。

除了方法的问题,宇宙论的内容还提出了关于存在本质的哲学问题。宇宙学用最基本的方法来探究宇宙的开端。宇宙是从大爆炸的初始奇点开始的吗?时间本身呢?(这个问题有意义吗?)或者奇点——一些局部无限的点,比如黑洞——是否意味着我们的理论存在问题?也许我们应该更喜欢周期性的宇宙理论,在这种理论中,大爆炸发生之前,一些过去的宇宙已经消亡,而我们自己的宇宙就是在这些过去的宇宙的消亡中诞生的。如果不可能重现早期宇宙的条件——如果这些高能量是我们能够想象出来(先不说能不能造出来)的粒子加速器都无法企及的话——那我们该如何着手解决这些难题呢?

思考或回答这些问题不一定是宇宙学家的工作,就像提出“万物理论”不是科学哲学家的工作一样。但是宇宙学家可能会从与他们的哲学同行更和谐的合作中获益。有如此多的科学家执着于波普里亚证伪等理论,以及粒子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在多元宇宙的人为推理中艰难前行,我们肯定需要一些帮助。越来越多的宇宙论倡议可能是一个迹象,表明前景正在改善,尽管仍然有讨厌哲学的人。宇宙学原理的例子提醒我们,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宇宙学中处处充满了哲学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