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5年,大清乾隆皇帝面对着不远万里而来的不列颠来使,非常自然又极其傲慢地说出了那一段被后人视为笑话的“我天朝上邦,物产丰盈……尔等小国处在偏海之地,只需心向天朝即可。”这时候的乾隆并不会想到,在若干年后他眼中的这个小国就会对大清国发动攻击,不仅得到赔款还可以割据土地。 毕竟那时候的乾隆皇帝确实有着足以自傲的资本,在继承了祖父与父亲的统治后,大清帝国不仅疆域极为广大,而且呈现出了“天下无事,万邦来朝”的盛世景象。就在前几年,就有一个西南偏远小国主动来拜谒天朝,并且奉大清国为宗主国,那一个国家的国王也以大清臣子自居,乾隆对于这个国家非常满意,同时也让他对自己的治理才能非常满意。 于是在知道此国地处偏远且物资匮乏国民穷困之后,乾隆非常大度地表示虽然他们需要每一年都纳贡,但是每次都只需要上贡砂金一两五钱,和一点点象征意义的粮食。然后大清国就承认他们是自己的人,一旦遇到了什么问题就会去帮助他们,这个国家叫做坎巨提,在乾隆统治期间主动成为了大清的藩属国。 坎巨提地处帕米尔高原西南地区,是一个很小但是地势非常重要的国家,同时作为印度、中国以及克什米尔与阿富汗的门户,战略地位可想而知。在古代的时候这种作用尚且并不凸显,毕竟古人们很难翻山越岭去进行军事行动,然而到了近代的时候,坎巨提就成了多事之地,尽管在它与克什米尔的军事活动中,大清国帮助它获得了胜利。 然而当占据了印度的英国开始北上帕米尔的时候,身处其间的坎巨提自然是毫无还手之力,而当时的大清国面对着这个曾经“偏海之地的小国”,也是灰头土脸狼狈不堪,并没有余力来支援自己的藩国。以至于坎巨提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在英军威逼下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每年都被迫需要向英国上贡。 然而坎巨提是一个很讲义气的国家,尽管大清已是风雨飘摇,但是它依然每年坚持向清朝朝贡,直到1947年的时候仍在朝贡,实在是不抛弃不放弃的典型例子。今天的坎巨提虽然被并入了巴基斯坦,但是至今依然认可中国地位,乾隆皇帝若是泉下有知,大概也会大为感动吧。对此,你怎么看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