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美女戚姬,甚得刘邦欢心。前208年,给刘邦生了个儿子,叫刘如意。前200年,刘邦封刘如意为代王,前198年,赵王张敖被贬,改封刘如意为赵王。 【奈何生于帝王家】
刘邦总觉得太子刘盈过于仁慈懦弱,而刘如意更像自己,虽然封他为赵王,却把他长年留在长安。刘邦出巡关东,戚夫人也常常随行,日夜在刘邦面前哭泣,想要立如意为太子。而吕后因年老色衰,常留守长安,与刘邦愈发疏远。刘邦逐渐将换储之事提上议事是程,然而,臣下一致反对,但刘邦也没放弃这个想法。 吕后惊恐,不知该怎么办。有人建议说,皇后娘娘啊,赶紧找张良问计啊!吕后立即派老哥建成侯吕泽找到张良,吕泽见到张良,一把纠住袖子,说,张先生,救命啊! 张良说,侯爷啊,别开玩笑了,谁敢要您的命啊,呵呵呵。 吕泽说,谁跟你开玩笑啊!现在皇上打算换太子,难道你没听说吗?我那老妹子和我们都快急死了,你居然还在这里蒙头睡大觉呢! 张良说,皇上以前是采用过我的一些计谋,不过现在情况不一样了,那时处于危急之中,而如今天下安定,皇上换不换太子,这是他的至亲骨肉之间的事,是他的家事,我们进谏有毛用啊。 吕泽开始耍无赖,说,老张,我不管那么多,反正,你今天不给出个主意,老子不走了! 张良实在没办法,说,这事儿啊,不是那种口舌争辩的事儿,得借点儿势。 吕泽说,怎么讲? 张良说,如今,天下能人基本上都被皇上拢住了,只有四个人,皇上曾经召他们来,居然他们不肯来。这四个人年级都很大了,他们躲藏在山野间,坚守他们的道义,不肯做汉朝的臣子。正因为这四个人的这种举动,皇上反而很敬重他们。现在您果真能不惜金珠财宝,让太子写一封信,用谦恭的言辞邀请他们,预备好安车(可以躺在里面睡觉的车子),派能言善道的人去恳请他们过来辅佐太子,他们应当会来。来了以后,把他们当作贵宾,让他们时常跟着太子入朝,一定要让皇上见到他们,那么皇上一定会感到惊异并询问他们。一问他们,皇上知道这四个人贤能,那么,有可能会改变对太子的态度。 吕泽大喜,一道烟跑了。然后,吕后让吕泽派人携带太子的书信,用谦恭的言辞和丰厚的礼品,迎请这四个人。四个人果然来了,就住在吕泽府第中为宾客。
前197年,刘邦和御史大夫周昌在朝廷上公开发生争执,刘邦要换太子,就好像要了周昌的命一样,宁死不让步。这周昌,有必要多啰嗦几句。周昌也是沛人,和刘邦是纯老乡。周昌有个哥哥叫周苛,是刘邦最器重的大将之一。前204年,项羽大军围困荥阳,五月,刘邦用陈平计,逃离荥阳,留韩王韩信、大将周苛守城。六月,荥阳城破,项羽许周苛三万户封地,招其投降,如此大方,对项羽可是不破天荒的,说明,连项羽都非常看中周苛。周苛不降,反而劝项羽投降刘邦,项羽大怒,把周苛扔进大锅煮成了肉汤(详见拙文《刘邦的两个活命法宝:常跑路、听人言》,韩王韩信后来投奔匈奴,汉将柴武劝其重新回归大汉,韩王韩信说有三个原因没脸回来,其中之一就是这次守荥阳,周苛死节,而韩王韩信只是被俘)。 周苛如此人物,老弟周昌也不是吃素的,刘邦第一次封侯时,十八个侯,周昌排第十六,可见,战斗指数也是杠杠的。周昌为人,坚忍刚强,敢于直言不讳,萧何、曹参等人对他都非常敬畏。周昌曾经有一次在刘邦休息时进宫奏事,正撞见刘邦抱着戚夫人亲嘴儿,周昌老脸一红,掉头就跑。岂料刘邦一点儿不在乎,光着脚就追出来了,一把抓住周昌,骑在周昌的脖子上,晃着周昌的脑袋,问,周夫子,你看我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周昌梗着脖子,昂着头,吼道,你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 刘邦听了哈哈大笑,放周昌去了。但是,更加敬畏周昌。 这回,周昌强烈反对换储,刘邦问,老子要换太子,跟你有个毛关系?你反对什么? 周昌是个结巴,说话口吃,又急又怒之下,说,臣、臣、臣口不、不、不能言,但臣知、知、知道不能这、这、这、这样做,陛下要废太、太、太子,臣、臣、臣、臣不奉命! 刘邦本来也是气得七窍冒烟,听周昌嗑嗑巴巴说话,竟然“噗嗤”乐了,这下子,气儿就泄了,换太子的事也就只能暂告段落。吕后在旁边偷听,等刘邦走了,她把周昌叫来,二话不说,一头跪拜下去,泪水喷涌而出,对周昌说,要不是您,太子就完了,我替太子拜谢您! 【为了我儿皇位,我可以跪,也可以杀!】
刘邦换太子,始终换不了。心下十分担心赵王刘如意的安全,特别是,一旦他死了,刘如意怎么办!符玺御史(掌玺监察官)赵尧建议说,不如为赵王配备一个地位高而又强有力,平时能让吕后、太子及群臣敬惮的宰相(封国宰相一般由汉政府任命,这样,一方面帮助封国治理国家,另一方面,也是皇权对诸侯的一种制约)。 刘邦说,你看谁合适? 赵尧说,周昌。 刘邦便任命周昌为赵国的宰相,令赵尧代替周昌为御史大夫。 【英雄垂暮,如之奈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