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的姓名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他的姓名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阿尔诺德。他不是列宁的弟弟,他是他是当代最伟大的俄国数学家之一,不幸于2010年6月3日在巴黎因腹膜炎逝世,享年73岁。
阿尔诺德,以超凡的思想光辉,照亮了20世纪数学许多领域。包括动力系统理论、突变论、拓扑学、代数几何、经典力学等。
他是一个神童。在莫斯科大学跟随伟大的俄国数学家柯尔莫哥洛夫当学生期间的1957年,20岁的他就完全解决了希尔伯特第13问题:任何多个变量的连续函数可以用有限个2个变量的函数表示。
他是一个开拓者。例如,他开创了对称拓扑新领域,提出了KAM(柯尔莫哥洛夫-阿尔诺德-莫尔斯)理论和阿尔诺德猜想。其中KAM理论指出,尽管没有扰动的完全可积动力系统德轨道局限在不变环面,但是一旦有扰动,那么只有一部分不变环面还存在,其它不变环面将消失。阿尔诺德猜想则激发了对称拓扑的费隆尔同调理论的发展。
他是一个数学“传教士”。他的许多教课书是名著中的名著,例如,我们国内曾经翻译出版的《常微分方程》就是其中之一。他关于数学教育的认识,非常具有远见卓识。例如,当年,他曾激烈地批评中学数学中把过多地采用布尔巴基学派的抽象处理当成改革的方向,后来的实践证明了他的正确性。
他是一个用物理和几何直觉指导数学理论的大师。他常常因为既有一定的数学严格性,又具有直观的物理和几何解释,给数学,特别是古老的数学理论注入新的生命力。当然,也有人激烈批评他在破坏数学的严格性。
他又是一个固执于来自观察和直觉的宗教般狂热数学教条主义者。例如,他提出ADE分类理论的本原问题和进而扩展到所谓数学三位一体理论。当然这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阿尔诺德1965年与他老师柯尔莫哥洛夫一道获得列宁奖(这是前苏联的最高科学荣誉,50年代,本来也打算给华罗庚先生授奖,说明华先生的确不凡,后来不知为何没有授予),1982年与尼容波格一道获得首届克拉福德奖,2001获得沃尔夫奖,2007年获得俄罗斯联邦国家最高奖,2008年获得邵逸夫奖(100万美元大奖)。可谓万千荣宠集于一身。
他本来一直在莫斯科大学、斯捷克洛夫数学研究所工作,但是随着苏联德解体,他把主要工作地点转移到了法国,直到在巴黎逝世。呜呼哀哉!
少时英才纵横驰骋功彪数学生为苏联人
暮年名师解惑答疑垂范学人死却高卢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