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冷背中药知多少?

 一个人的盛开 2019-07-14

神农本草精英会对外合作项目

技术服务

、 受政府及有关单位委托,起草中成药、中药材、中药饮片标准。

二、提供部分疾病临床验方,合作研发新药。

三、对中药质量检验人员进行培训。

四、解决药品检测过程发生的问题。

五、降低检验成本,优化生产工艺。

六、进行传统中药饮片的研发和制备。

七、进行各种剂型传统中药制剂的研发和制备(涵盖红升丹、白降丹等濒于失传的制剂品种)。

八、承接中药特色产品及中药传统手工艺品订制。

九、分析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判定中药应用后中毒反应发生的原因;进行临床合理用药指导。

十、帮助客户规范其产品的设计及生产流程,提高其产品质量,提升其品牌影响力。

培训讲座

一、中医药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临床药学、中药鉴定、中药制剂、中药炮制、中药种植)等。

二、中医药养生、食疗、药膳的专题讲座。

三、中医药知识普及及中医药文化宣传讲座。

四、适于生活中应用的中药特色产品及中药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的讲座。

宣传服务

一、帮助企业制定企划宣传,书写企划宣传文案。

二、在授课课件及文案中以知识融入形式宣传客户产品。

三、接受客户委托编写文案及书籍。

四、在《中国中医药报》、“神农本草精英会”平台、“头条”平台等媒体发表文案宣传企业及客户产品。

合作共赢

一、合作举办会议,设计会议流程、设计项目实施方案。

二、承办中医药古籍、中医药文物、中医药特色产品的展览、展会。

三、开展中药行业、地区中药经济发展调查研究,向政府提出中药行业发展规划、立法、重大经济政策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四、开展与国际传统医药社团等非政府组织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

五、承担政府有关部门委托的其它任务。

业务联系邮箱:

zhongyaochch@163.com

业务联系微信:TXBENCAO

添加微信请附留言说明相关事宜

    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自然环境复杂,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错综复杂,气候条件多种多样。中药资源极其丰富,据最近一次规模宏大的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表明,我国中药资源有12807种之多。其中药用植物为11146(约占87%),药用动物1581种(约占12%),药用矿物80种(占不足1%)。其中《中药大辞典》收载6008种,《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618种中药材品种,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鉴定学》收载362种。而据了解绝大部分二甲、三甲中医医院常规使用的中药品种约有400至500种。也有不少药品仅仅在民间或地方使用。对我们来说,这就意味着绝大部分中药是不熟悉、不了解甚至是未知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冷背药材”。而这些“冷背药材”中不乏奇功异效者,有待我们了解、探索、研究、应用。本人自参加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学习以来,陆续认识了不少“冷背药材”,学习之余摘录部分品种分期与大家分享,以期抛砖引玉。

1.鱼脑石


异名

    鱼耳石、鱼首石、鱼枕骨、石首鱼头石(《千金方》),石首鱼脑中枕(《日华子本草》),石首鱼魫(《濒湖集简方》),石首骨(《本草汇言》),黄鱼脑石、鱼首石(《浙江中药手册》)。

来源

    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或小黄鱼头骨中的耳石。(大黄鱼和小黄鱼的主要区别是小黄鱼体长短于大黄鱼,大黄鱼的鳞较小,在背鳍起点与侧线间有5-6个鳞片,大黄鱼的尾柄较长,其长度为高度的3倍多。而小黄鱼的尾柄较短,其长度仅为高度的2倍多。大黄鱼的下唇长于上唇,口闭时较圆,小黄鱼上下唇等长,口闭时较尖。)

性状

    为长卵形,具三棱的颗粒。大黄鱼的脑石长1.5~2cm,宽0.8~1.8cm。小黄鱼的较小,长1~1.2cm,宽0.5~0.7cm。中间宽,一端稍圆,另一端尖。全体磁白色。关节面较平坦,表面可见明显的圆形节痕;另一面向一侧隆起,近尖端部有一斜的凹沟,并有横突数个,其隆起一侧的下方可见细长纹理,即生长线。质坚硬,不易破碎。气微,味稍涩。以洁白、坚硬、无杂质者为佳。主产浙江。

药性

   《医林纂要》:'咸,平。'

功用主治

    化石,通淋,解毒,消炎。主治石淋,小便不利,中耳炎,鼻炎,脑漏。

①《日华子本草》:'取脑中枕烧为末,饮下治石淋。'

②《开宝本草》:'主下石淋,磨石服之,亦烧为灰末服。'

③《纲目》:'研末或烧研水服,主淋沥、小便不通。煮汁服,解砒霜毒、野菌毒。'

用法与用量

    内服:研末,1~3钱(折合3~9g)。外用:烧存性研末撒。

2.蛴螬

异名

    蟦(《尔雅》),蟦蛴(《本经》),应条(《吴普本草》),地蚕(郭璞),蜰齐、敦齐(《别录》),乳齐(陶弘景),土蚕(《安徽药材》),老母虫(《四川中药志》),核桃虫(《药材学》),粪虫,鸡婆虫。

来源

    为鳃金龟科动物东北大黑鳃金龟及其近缘动物的幼虫。主产于江苏、安徽、四川、河北、山东、河南等地。

性状

    虫体呈长圆形或弯曲成扁肾形,外表面棕黄色、棕褐色或黄白色。全体有轮节,头部较小,棕褐色或棕红色,有光泽,胸足3对,多已脱落。质较硬而脆,断面呈空泡状,可见常与外壁分离的棕色内含物。气微腥。

药性

    咸,微温。有毒。归肝经。

①《本经》:“味咸,微温。”

②《别录》:“微寒,有毒。”

③《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味咸、甘,有小毒。”

④《本草汇言》:“味咸微甘,有毒。可升可降,入足劂阴肝经。”

功用主治

    破瘀,散结,止痛,解毒。主治血瘀经闭,癥瘕,折伤瘀痛,痛风,破伤风,喉痹,痈疽,丹毒。

①《本经》:“主恶血血瘀,痹气,破折,血在胁下坚满痛,月闭,目中淫肤,青翳白膜。”

②《别录》:“主治吐血在胸腹不去,及破骨踒折,血结,金疮内塞,产后中寒,下乳汁。”

③《本草拾遗》:“主赤白游疹,疹擦破,碎蛴螬取汁涂之。”

④《日华子》:“可敷恶疮。”

⑤《纲目》:“主唇紧口疮,丹疹,破伤风疮,竹木入肉,芒物眯目。”

⑥《四川中药志》:“活血行瘀,缓急解毒。治癥瘕积聚,瘀血凝滞,月经闭止,及破伤风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2~5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用汁涂。

3.蜣螂

异名

    蛣蜣(《尔雅》),天社(《说文》),转丸、弄丸(崔豹《古今注》),推丸(《本草经集注》),胡蜣螂(《蜀本草》),推车客(《本事方》),推屎虫(《孙天仁集成方》),黑牛儿、铁甲将军(李延寿),大乌壳硬虫(《普济方》),夜游将军(《纲目》),屎蜣螂(《本草原始》),滚屎虫、车屎客(《医林纂要》),牛屎虫(《苏州本产药材》),推车虫(《药材资料汇编》),大将军、触角牛(《河北药材》),铁角牛(《山西中药志》),粪球虫(《中药志》)。

来源

    鞘翅目金龟子科昆虫蜣螂的干燥全虫。

性状

    干燥虫体呈黑褐色,有光泽,长3~4cm,宽1.8~3cm,雄虫较雌虫稍大。雄虫头部前方呈扇面形,易脱落,中央具角突1支,长约0.6cm。前胸背板呈宽半月形,顶部有攒形隆脊,两侧各有角突1枚。后胸约占体长1/2,为翅覆盖。雌者头部中央及前胸背板横形隆脊的两侧无角状突。前翅革质,黑褐色,有7条纵向平行的纹理;后翅膜质,黄色或黄棕色。足3对。体质坚硬,有臭气。以体黑、干燥、完整者为佳。

性味

   咸,寒,有毒。归肝、胃、大肠经。

①《本经》:'味咸,寒。'

②《别录》:'有毒。'

③《汤液本草》:'气寒,味酸,有毒。'

功用主治

    定惊,破瘀,通便,攻毒。主治惊痫,癫狂,癥瘕,噎膈反胃,腹胀便结,淋病,疳积,血痢,痔漏,疔肿,恶疮。

①《本经》:'主小儿惊痫瘈疭,腹胀寒热,大人癫疾狂易。'

②《别录》:'主手足端寒,肢满,奔豚。'

③《药性论》:'治小儿疳虫蚀。'

④《本草拾遗》:'治蜂瘘,烧死蜣螂,末和醋敷之。'

⑤《日华子本草》:'能堕胎,治疰忤;和干姜敷恶疮,出箭头。'

⑥《本草权度》:'去大肠风热。'

⑦《本草求原》:'治小儿积滞,土包烧食。'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g;研末,1~2g。外用:研末调敷或捣敷。

4.手掌参

异名

    藏三七、佛手参(《纲目拾遗》),掌参(《宁夏中草药手册》),手儿参(《陕西中草药》),阴阳参(《全国中草药汇编》),旺拉(藏名)。

来源

    为兰科植物手参和粗脉手参的块茎。

性状

    干燥块茎形如手掌,指状分裂,通常4~6裂不等,稍扁,长2.5~3.5cm,径2~2.5cm,表面皱缩,淡黄色,有时茎痕周围有1褐色环。质坚硬;断面白色,胶质。气特异,味淡。

药性

    甘,平。

①《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味甘、微苦,性微寒。”

②《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辛、苦、温。”

③《宁夏中草药手册》:'甘微苦,微寒。'

④《四川常用中草药》:'甘,平。'

⑤《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性微温,味甘,无毒。'

功用主治

    补益气血,益肾健脾,生津止渴。主治肺虚咳喘,虚劳消瘦,神经衰弱,久泻,失血,带下,乳少,慢性肝炎。

①《东北药植志》:制成粘液,用于中毒和泻下;泡酒为强壮、强精剂。

②《山西中药志》:收敛止血,解毒。治久泻失血,淋病,带下。

③《黑龙江民间中药》:泡酒治阳痿。

④《中国药植图鉴》:消瘀。治跌打损伤,积血不行。

⑤《四川常用中草药》:补血益气,生津止渴。治肺虚咳喘,虚痨羸瘦,缺乳汁。

⑥《西藏常用中草药》:治慢性肝炎。

⑦《陕西中草药》:滋补强壮,补脾润肺,安神镇惊,益气止痛。治身体虚弱,神经衰弱,劳伤,咳嗽,气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研末或制成糖浆或浸酒。

5.草石蚕

异名

    地蚕(《日用本草》),甘露子、滴露(《饮膳正要》),甘露儿(《救荒本草》),土蛹(《余冬录》),宝塔菜(《中国植物图鉴》),蜗儿菜(《江苏植药志》),土虫草(《陆川本草》),地牯牛草、地纽(《贵州草药》)。

来源

    唇形科水苏属植物草石蚕的块茎及全草。

性状

   块茎多呈纺锤形,顶端有的呈螺旋状,两头略尖,长1.5~4cm,直径0.3~0.7cm。表面棕黄色,多皱缩,扭曲,具5~15个环节,节上可见点状芽痕及根痕。质坚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白色。气微,味微甘。用水浸泡后易膨胀,节结明显。

性味

①《饮膳正要》:'甘,平,无毒。'

②《贵州草药》:'性平,味甘、微辛。'

功用主治

    解表清肺;利湿解毒;补虚健脾。主治风热感冒;虚劳咳嗽;黄疸;淋证;疮毒肿痛;毒蛇咬伤 。
①《钦膳正要》:'利五脏,下气,清神。'
②《江苏植药志》:'治心痛。'
③《陆川本草》:'滋养强壮,清补肺金,功类冬虫草。治身体羸瘦,虚劳咳嗽,小儿疳积。'
④《贵州草药》:'清肺解表。全草:治风热感冒;根:治肺痨。'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全草15~30g,块茎30~60g;或浸酒;或焙干研末。外用:适量,煎汤洗;或捣敷。

6.猫爪草

                                         

异名

    猫爪儿草(《河南中药手册》),三散草(《浙江药用植物志》)

来源

   为毛茛科毛茛属植物小毛茛的块根。

性状

     块根纺锤形,多5~6个簇生,形似猫爪,长0.3~1cm,直径0.2~0.3 cm,顶端有黄褐色残茎或茎痕。表面黄褐色或灰黄色,久存色泽变深,微有纵皱纹,并有点状须根痕和残留须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空心或实心,粉性。气微,味微甘。

性味

   辛、甘,温。归肝、肺经。

①《中药材手册》:“味微甘。”

②《广西中药志》:“味酸、甘,性平,无毒。入肝、肺二经。”

③《河南中草药手册》:“性温,味辛。”

④《广西本草选编》:“味辛、苦,性平,有小毒。”

功用主治

    化痰,散结,解毒。主治瘰疬,结核,疔疮,偏头痛,疟疾,牙痛,蛇虫咬伤。

 ①《中药材手册》:“治颈上瘰疬结核。”

 ②《广西中药志》:“去火化痰结。治痰火瘰疬。”

 ③《河南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消肿,截疟,治瘰疬。”

 ④《广西中草药》:“治淋巴结核,淋巴结炎,咽喉炎。”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研末敷,或鲜品捣敷。

7.西青果


异名

    西藏青果(《饮片新参》),藏青果(《中药大辞典》)。

来源

    为使君子科榄仁树属植物诃子的幼果。

(注意区分‘青果’, 为橄榄科植物橄榄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状

    幼果呈长卵形,略扁,一端较大,另端略小,钝尖,下部有一果柄痕。有的稍弯曲。长1.5~3cm,直径0.5~1.2cm。表面黑褐色,具明显的纵皱纹。质坚硬。断面褐色,有胶质样光泽,核不明显,常有空心,小者黑褐色,无空心。气微、味苦涩,微甘。

性味

   苦、酸、涩,平。归肺、大肠经。

①《饮片新参》:“酸、苦、涩、微寒。“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苦、微甘、涩、凉。”

功用主治

    清热生津,利咽解毒。主治阴虚白喉,扁桃体炎,喉炎,痢疾,肠炎。

①《饮片新参》:“治阴虚白喉,杀虫生津。”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生津,利咽解毒。主治慢性咽喉炎,声音嘶哑,咽喉干燥。”

用法与用量

①《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1.5~3g。

②《中药大辞典》:内服:煎汤,3~6g;或含服。

8.竹黄

异名

淡竹黄、竹三七、血三七、竹参(《全国中草药汇编》)、赤团子、竹赤团子、竹赤斑菌、淡菊花、天竹花、淡竹花、竹花、竹茧(《中国药用真菌》)。

来源

   肉座菌科竹黄属真菌竹黄的子座及孢子(它的主要寄主为箭竹和短穗竹植物)

性状

   子座瘤状,略呈椭圆形或纺锤形,长1~4cm,直径1~2cm。背部隆起,有不规则的横沟,基部凹陷,常有竹的残留枝竿。表面粉红色,有细密纹理及针尖大小的灰色斑点。质疏松,易折断。横断面略呈扇形,外层粉红色,内层及基部色浅,可见竹的枝竿断面。气特异,味淡。

性味

    味淡,性平。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淡,平。”

②《福建药物志》:“甘,温。”

功用主治

    化痰止咳,活血散瘀,祛风除湿。主治咳嗽痰多,百日咳,带下,胃痛,风湿痹痛,小儿惊风,跌打损伤。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祛风除湿,活血舒经,止咳。主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小儿百日咳,白带过多。”

  ②《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活血散瘀,通经活络,镇惊,化痰止咳,补血。治中风,小儿惊风,胃痛,百日咳,气管炎,牙痛,坐骨神经痛,关节炎。”

 ③刘波《中国药用真菌》:“能止嗽,祛痛,舒筋,活络,祛风,利湿,补中,益气,散瘀,补血,活血,通经。”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外用:酒浸敷。

……

心里话
中药种类如天上繁星难以术数,中药知识如大海般浩瀚,无穷无尽。我们唯有一个一个将它拾起,积少成多,让更多的中药应用于临床,治疗更多的疾病,使中药这块瑰宝发挥更多的光和热,造福人类。

【注】    

图片来源于本人自拍及网络截图。

【参考资料】   

  1. 《中药大辞典》

  2. 《中华本草》

  3. 《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

  4. 《中药鉴定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编者:谭富林   2015级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

单位:湖南省茶陵县中医医院


    向上滑动屏幕可阅读

神农本草精英会

神农本草精英会发端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的“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养项目”

项目发起者及创始人为原世界卫生组织总部传统医学部技术官员、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传统医学顾问、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副司长吴厚新先生

中华中医药学会炮制分会主任委员贾天柱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特邀教授张继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祝之友教授、济南中药行业协会秘书长宋希贵主任药师为神农本草精英会特邀顾问。

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

为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2011-2020年)》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选拔,通过全国统一招考,先后四批录取学员,共计1253人,参加国家组织的中药全产业链培训学习,目前通过结业考核的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313名。

学员涵盖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科研院校以及医药生产经营企业、药品检验等系统。

他们热爱中医药事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能精湛,在中药种植、中药资源保护利用、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制剂、中药临床药学、中药药事管理等领域均有所建树。

    责编:林家祎   赵慧林

审核:曹   臣    李宝芬  

统筹:吴   镝

2019年第30期 总第98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