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李哲 解剖列车第九讲 (美慧整理)

 郭医 2019-07-14
备注:蓝色字体是原文,黑色是老师讲解,红色是重点。

P117
腹直肌
前表线当中最重要的一块肌肉---腹直肌通则前表线通
可怜的腹直肌经常遭遇以下情况:为了“燃烧脂肪”而过度运动或徒手治疗师的错误治疗。
错误治疗:通过手法掐出马甲线,对腹直肌强性揉捏,抓举。

P118 图4.18
下图中,1、贴近肚脐
2、髂前上棘连线处,在这个地方腹直肌非常薄
两个腹直肌之间的白线到了下端,后面没有封闭。
小腹的突出和下腹无力都要考量负直接的问题。
腹直肌:上端延续到第五肋软骨,下端连到耻骨联合。
腹直肌有很多腱划。一般3--4条腱划
腱划与生俱来。当我们在练习腹肌的时候,最上端和最下端都比较难练。
一般有三个腱划的人一般只能练出6块腹肌。而有4个腱划的人,一般就能练出8个腹肌
腹直肌特别好的人,腹肌与腹肌之间有着非常明确的腱划。

P118
对于腹直肌,我们需要从三个独立的部分进行评估,即肌肉自身的张力、肌肉前后筋膜的张力。
张力:紧张度
如果腹直肌是平的,我们要怀疑腹直肌及其浅层筋膜过紧。
如果腹直肌膨隆,我们必须评估其肌肉的紧张度,但是我们很确定其深层筋膜、腹横肌筋膜是短缩的
当腹横肌筋膜短缩,想象成弓箭🏹,如果后表线一直缩短,他就会推着整个人体向前,身体前移
如果股直肌深层的筋膜比较紧张,当它收缩时,就会把腹直肌向前顶。
我们要特别的注意,要激活腹直肌。

腹直肌分离
2厘米即两指,
腹直肌分离2cm正常、大于2cm要注意。
腹直肌分离跟腹直肌没有关系。跟腹横肌和腹横筋膜有着直接的关系。
腹直肌的分离是腹横肌及其筋膜导致
腹直肌分离检测:
肚脐下方5cm 肚脐 肚脐上方5cm
三个地方都要检测。
腹直肌分离禁:仰卧起坐,平板支撑、扭转。
不是不对,而是在先期的腹直肌分离时这些做法都是禁忌。
腹直肌分离更多的是一种表象,他只预示了问题,但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腹直肌。
如何做:
把手放在腹部的两侧,配合呼吸向肚脐的方向挤压,每次300次起。
当腹直肌分离小于两指,这个时候再用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的方式来完成塑形。

要放松腹直肌及其浅层筋膜
浅层筋膜:表面的腱鞘、皮下脂肪

可以让患者仰卧位,屈膝,双脚放于床面上。术者(你)面向患者头侧,将弯曲的手指放于患者腹直肌的下部,向肋骨方向向上推移肌肉;
身体后面的问题,很多都是因为前表线引发的,一味的处理后表线能够缓解很多问题,但前表线与后表线是配搭的。如果把前后表线分别看成两个肌肉,就类似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原理。(肱二头肌--类似前表线)
每到腱划部分时,就重新开始。必要时重复上述动作,知道腹直肌浅层筋膜放松之第五肋高度。
附着在第五肋上方的肌腹参与呼吸

呼吸节律:呼出去多长,吸回来多长,在呼吸时要保证胸廓的扩张和收缩匀速。

做法:把手放在下图粉红色的尖头,按住黑色箭头点往上提,不需要很大的力量,手不要移动,只是提住浅层筋膜。然后做呼吸
感觉:胸骨深面顺畅,上背部舒服。
P118 小腹为啥突出?
对腹直肌深层的筋膜进行治疗时,操作要更深入和有效。
越是往深入按压,手法则越轻。
首先需要了解其短缩的原因,如果腰椎过伸造成脊柱前凸或骨盆呈前倾状,腰就会将腹腔内容物向前推向限制性腹直肌。
小腹突出
(看本文第一张图)
这种情况下,需要放松腰部的后表线以使腹腔有更多的空间让脏器回位。
⚠️ 在下腹部突出的时候,不要一味的练习下腹部力量,你应该松解后表链,尤其是腘绳肌,竖脊肌腰段,臀大肌、臀中肌。
如果不是这种情况,腹部隆起是由于饮食过量或鼓胀而使腹腔内容物的体积增大造成,就必须通过控制饮食来进行调节。当然,也可能是由于皮下或腹膜下网膜的脂肪堆积过多造成。

任何情况下,即使腹部向前凸出时肌张力看似偏低,其实腹直肌后面深层筋膜的张力也可能很高,很紧。
深层的腹横筋膜非常紧就会把腹直肌向前推,看上去好像是腹直肌无力,但很可能是腹横筋膜非常紧张。
下腹突出考量四点:
1、腰椎有无前凸
2、饮食
3、是否腹横筋膜过紧
4、下腹无力
但是每一个人发生情况的时候,都不会是单纯的原因。
从而影响了呼吸或牵拉背部。

目前我们只集中讨论腹直肌及其相关筋膜。当然这些腹部的路线会相互影响,但前表线仍然垂直向上,到达位于第五肋的下一站
表述腹直肌第五肋和第五肋的关系。腹直肌是众多肌筋膜的交汇处。但阔筋膜张肌最多。

P119
配合深呼吸运动,在腹直肌附着点、腹部筋膜与胸部筋膜融合处实施松动术,松解粘连,通常会有不错的效果
腹直肌激痛点基本固定,但是他引发的症状总是变化多端,而且症状和腹直肌激痛点的位置又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腹直肌激痛点最常见的两种情况
以肚脐为界,分为上腹直肌和下腹直肌。
上腹直肌有高位痛点,这些痛点都能向双侧中背部传导疼痛
而且在描述时:胸腰椎后背有一条疼痛
碰到此类问题,先检查腹直肌上端痛点
但如果只是单侧疼痛,基本上不是腹直肌的问题,可能是单纯背阔肌(功能线)的问题。
而且腹直肌的疼痛,有人剑突特别疼、烧心、消化不良、恶心想吐。(上图)
这个时候一定要检查周边有没有痛点。但依然建议去医院检查。先排除器质性疾病,如果心脏疾病这个地方也会疼痛。

腹直肌的外侧缘(马甲线)
腹直肌外侧缘疼痛,会出现腹部痉挛,绞痛。有人按压这个点会特别痛。
按压时,一定要绷紧腹部,然后再去探查。
而且这种疼痛一旦出现的时候,会有弯腰症状。绞痛会出现嗳气(打嗝)
在很多新生儿当中,很多哭啼都是因为肚脐周围产生了疼痛点。不要按压。
用冷敷的方法解除痉挛

下腹直肌
肚脐到达耻骨联合中点的地方。
充分缓解痛经。如果非常痛,可以建议先用热水袋敷这个区域。

麦克伯尼点:
麦克伯尼点——是指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
外1/3交界处,称麦氏点。
产生痛点原因:疲劳,焦虑、月经来之前。都会出现此处的疼痛。
女性的月经前哨点。按压痛时说明快来月经了
但如果做过一些阑尾手术,在这个地方都有可能出现疼痛。
腹直肌引发的疼痛完全可以呈现出反常呼吸的状态。
当出现此类呼吸的时候,一定要去检查腹直肌。

腹直肌一但有激痛点的时候,有些时候他并不会出现腹直肌绷紧,反而会导致腹直肌过长。
当腹直肌出现问题的时候,旁边的腹内外斜肌都会受到连累。
当你会员腹直肌有问题的时候,你在做评估时可以先让他做点深呼吸,他会采用反常的呼吸做出来
人平静呼吸的时候,呼气主要靠肺的弹性来完成。他是一种自主的完成。不需要肌肉的力量来参与
但是腹直肌一但有问题,他为了缓解他的疼痛或者他下意识保护自己的时候,他就会下意识限制自己的吸气,而且让膈肌出现不正常的收缩,气短。-----腹直肌、膈肌反射性抑制
腹直肌的处理,对于横膈的处理、对于呼吸模式的调整,都对日后前、后表线的处理,都打下了非常坚实的根基。

P119 胸部
从第五肋沿同样方向上行,经过胸骨肌(如果有的话)
胸骨肌出现的概率百分之十几。而且有些人的胸骨肌非常薄

胸骨肌是一块多变的、不规则的浅层肌。它通常以筋膜的形式存在而非肌肉形式。
当有一部分人缺失这块肌肉的时候,它靠筋膜来填充
他是嫁接胸锁乳突肌与腹直肌的桥梁。两侧连着胸大肌,上连胸锁乳突肌下连腹直肌

最近我们发现了筋膜中有纵向纤维位于胸大肌肌外膜深厚的边缘处,的确向下与腹直肌附着点相连。向上至颈前筋膜下部和胸锁乳突肌。
虽然腹直肌正常情况下止于第5肋,但前边线不然,他继续上行至胸骨区,包括胸骨本身的浅表组织,特别也包括胸骨与胸大肌内侧缘之间,覆盖于胸肋关节上的组织。
在做肩颈调整时,要特别关注此区域。

当腹直肌不通的时候,直接处理上端胸骨两侧的筋膜和胸大肌,有些时候徒劳无益。

腹直肌通侧前表线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