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莱雅/宝洁/资生堂都出手了,人工智能将如何颠覆化妆品行业?

 莉莉莉莉莉莉1 2019-07-14
人工智能时代的化妆品行业,想象空间更为广阔。如果哪天,你走近一家化妆品柜台,发现接待你的BA是一位机器人“小姐姐”,不妨安心享受“她”的服务。

本报记者 李娜

人工智能(AI)有多火?回避这个问题,大概就像当初拒绝互联网的后果一样。

近日,耐克发布了可以自动系鞋带的Nike Adapt BB新款篮球鞋,通过内置在球鞋内的传感器,Nike Adapt BB可以根据运动情况自动调整松紧度。这款球鞋依靠电力驱动,为了给球鞋充电,耐克还专门设计了一个无线充电座。难得的是,球鞋售价350美元(约合人民币约2500元),对于“打脸可以别踩我鞋”的“发烧友”来说,价格也还好,对吗?

时间往前推几周,1月16日,YOGO Robot在上海发布了新产品YOGO STATION智能配送站。据说,从机器人配送到机器人配送站,体现了单体机器人向群体机器人的进化,而驱动这种进化的一是业务量激增,二是业务环节需求。所以哪天,当一名“快递小哥”为你配送来一批金刚芭比版的BA时,请平静地签收就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第一次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进入21世纪后才开始取得突破性进展。正如大规模电气化推动了美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的崛起一样,人工智能有可能重塑全球秩序。有预测显示,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给全球经济带来15.7万亿美元的巨大增长。

1

花式蹭热度,智能美妆飞入寻常百姓家

几乎与耐克球鞋和机器人配送站同期,2019年刚到,日本高丝旗下品牌VISEE就推出了“用人工智能提供个人颜色诊断”的服务。使用智能手机识别照片后,系统会在个人皮肤和瞳孔等特点的基础上,几秒钟就能获取适合的颜色。其中,个人颜色分为春、夏、秋、冬四种类型,这项服务还会根据合适的颜色提供适合自己的化妆品,被称为化妆品牌首次利用人工智能诊断颜色的服务。

继欧莱雅集团旗下理肤泉品牌用于测试UV强度的纹身贴纸后,在精准防晒上,欧莱雅又往前迈了一小步。曾在2018年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的推出的 UV SENSE ——首款无需电池的可穿戴电子紫外线传感器,将在2019年正式向全球发售。UV SENSE 只有 2 毫米厚,9 平方毫米大,像一个指甲贴一样贴在指甲上面,出门前,它会根据天气状况给你一个暴晒指数,提醒你在户外可以待多久;出门后,它可以监测到你受到的紫外线照射强度,并且及时提醒你该补防晒了。

据悉,理肤泉的纹身贴纸的销量当时超过了100万贴。而UV SENSE体积更小、更具设计感、更加智能,虽然具体价格未知,但是欧莱雅表示希望价格控制在40美元(人民币约 260元)左右,也就是一瓶防晒霜的价格。

不仅如此,欧莱雅旗下美发品牌卡诗还推出了全球首款智能美发梳,这款梳子能实时监测用户的发质和各类护发产品产生的效果。

强生也很积极。旗下露得清推出的 Skin scanner 是一款 360 度皮肤扫描仪,它可以提供个性化皮肤分析,并给出皮肤护理建议。通过将Skin scanner 连接到 iPhone 配套的 APP——Skin 360上,将摄像头对准皮肤,设备就会自动拍照;接着,再填一份问卷之后,Skin 360 就会自动分析皮肤状况,并将信息进行储存。进行测试分析的次数越多,这款人工智能设备给出的护理建议就会越详细。Skin Scanner 的售价为 49.9 美元(约人民币 320 元)。

宝洁又岂是吃素的?Olay推出的人工智能分析皮肤的工具Olay Skin Advisor,用户只需要提交一张自拍照片,随后回答若干自己关心的皮肤问题以及使用偏好,就能得到一份定制化的产品方案建议。

“黑科技宝藏男孩”资生堂更是当仁不让,在收购加州美妆初创公司MATCHCo后,就展开了定制粉底服务,MATCHCo 用户可通过App评估肤色,而后购买适合自己的定制粉底。

国内企业这一次也起了个早床。2014年,曾是新三板上市公司的PBA品牌母公司美易在线的创始人苏桂强就创立了木薯科技,跨界智能硬件领域,其木薯眼唇按摩仪1s曾获2018天猫双11美眼仪类目全球Top3国产Top1成绩。

于品牌本身而言,利用人工智能来一波噱头十足的营销活动,这波操作“不要太稳”。无论是欧莱雅的千妆魔镜,还是兰蔻携手VR打造夏日机器人补水站,在响应创新技术、种草科技感的同时,让品牌的营销推广赚足眼球这件事,品牌们已经玩得非常“6”了。

2

AI×化妆品,未来还可以走得更远

为了迎接人工智能,化妆品零售企业也下手了。丝芙兰率先尝试将化妆品与人工智能进行结合。早在2014年,法国美妆零售丝芙兰就与加拿大公司ModiFace合作,结合AR创造出可以试妆魔镜,客户只需下载Sephora Virtual Artist App,即可通过内置的AR镜头使用各类化妆品。

有观点认为,美妆AR技术虽然暂时比较单一,局限性较大,大多AR试妆功能也仅限于口红、腮红和眼影等彩妆,用户无法体验到产品质地、使用感以及持久度等效果,但其商业空间仍然不可小觑。

数据更具说服力。ModiFace曾根据75个美容零售商和品牌的数据得出结论,引入了AR技术之后,品牌和零售商的线下销售额平均增长率为84%,互动时长增长了117%。独立研究公司Intage也做了一份针对日本2.5万名年龄在15-69岁之间的女性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和购物历史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日本,使用AR彩妆App用户的购物转化率是不使用App用户的1.6倍,前者的花费是后者的2.7倍。

持续的技术更新后,丝芙兰的AR试妆效果已经非常接近现实,除了直接的销售转化,在增强门店体验的丰富度和可选择度上,智能科技也化妆品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如今,无论是屈臣氏的新型店铺,还是国内百强连锁的二代店铺,如唐三彩的LADY TODY、狐狸小妖的me&we、以及娇兰佳人在新品发布会上展出的高端样板店- C,AR试妆等智能设备已经成为标配。

3

“机械公敌”来了,BA首当其冲

2017年5月,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棋手柯洁输给了机器人AlphaGo,人们开始用理智的目光重新审视人工智能;2018年12月,在《王者荣耀》KPL赛场上,顶级游戏玩家组队开黑打人机,结果输了。王者荣耀的AI已经掌握了“组团开黑”的技能,并且在与人类王者段位玩家打了250局赛事之后,胜率达到48%。换言之,虐人机的快感已不复存在。

如果还有人认为,AI还只是显示屏那一头的传说就太天真了,AI就在身边。如今,在大润发、中百超市等商超系统已经实现无人收银,不难推算,对于一个设有2-3个收银柜台的美妆连锁店而言,智能收银设备将大大缩减用工成本,这还只是其次,由于无法忍受排队买单而流失的客流对于门店而言是更大的损失。

当无人收银、无人超市、无人配送、无人驾驶一个个袭来的时候,人类守不住自己的“铁饭碗”是迟早的事。实际上,流水线的工人、最简单的客服和电话销售其实已经逐渐被人工智能替代了。如今,美国的花旗银行已经准备减雇一半的运营人员,华尔街已经没有交易人员了,因为他们的工作都被AI取代了。

早在2013年,就有研究报告显示,700多种职业都有被机器替代的可能性,其中以行政、销售、服务业最为危险。在AI领域从技术到产品再到投资,人工智能科学家、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无疑是这一领域最具发言权的人之一。在当前的技术发展程度上进行合理的推测,李开复认为,在15年内,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就将替代40-50%的岗位,人类世界一半的工种将会发生重大的变革。“大量的、重复性高的工作以及一些中间层的优化工作是最容易被取代的。”

这并非危言耸听,具备深度学习能力的AI已经可以做出比人脑更科学的判断和决策。在这个基础上,根据人体皮肤问题,输出更标准的化妆知识和产品知识,给出皮肤建议,定制化妆品,对于普通的美容顾问来说还是一门学问的时候,AI已经可以给出更完美的答案。

而比这更为残酷的是,化妆品行业似乎还没有意识到AI的袭来。一直以来,化妆品BA的专业性与服务质量就是消费者广为吐槽的尖锐问题,随着信息时代的带来,这种问题尤为突出,BA的护肤知识储备及不上消费者的现象屡见不鲜,BA在消费引导方面能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有限,甚至可能会因为业绩压力过分推销,招致消费者不满。这也是屈臣氏大规模裁减BA的做法颇得人心的深层原因。

2018年进博会展出的“背投立体BA”机器人给BA这一职业带来了更深的焦虑。该仪器可以定制BA肤色、脸型、发型、服装以及商品介绍内容。这些“BA”还兼具品牌专业知识,对于品牌形象的统一性,产品知识的讲解专业度,更具权威性和统一性。工作人员还在展位现场演示了高丝、怡丽丝尔品牌BA。不仅如此,这些萌萌的BA能非常好地发挥聚客作用。

尽管该仪器价格较贵,单台售价达2万元以上,3D图像制作费用也在万元以上。但对于一个三线城市的普通BA,每年的用工成本至少超过4万元,这还不包括她的职业教育成本以及人才流失带来的门店压力。不仅如此,现场工作人员还透露,但如果批量购买这些BA,价格还会有大幅优惠。

在美妆机器人的研究上,这并不是孤例。

早先,欧莱雅就曾与一家初创公司联合开发了一款名为Beauty Gifter的机器人。通过询问收受问题实现交流,“她”会自动推荐个性化化妆品和护肤品。与此同时,欧莱雅还计划在蒙特利尔建立人工智能中心。

那些以“专业”自居的BA将是首批被AI取代的人。因为在专业领域,AI一定是完胜人类。那这么说,岂不是所有的BA都要下岗了?当然不是,这恰好是线下实体渠道一次绝地反击的极佳机会。

尽管目前的AI可以在众多领域开展无数个应用,但它都是基于“深度学习”这一个技术大跨越,在单一领域里做最专业的数据收集、读取、分析、判断、决策。过去几十年,人类智慧的突破就是让AI学会了深度学习的能力。而跨领域的工作,更为细腻、灵活的工作以及更具温度和人文关怀的工作,AI还做不到,因为短期的技术还无法实现这样的跨越。人工智能做不到的事,一件就是有创意的事情,另一件就是有温度的事。

比如,酒店的礼宾很容易被取代,但五星级酒店的礼宾一定不会被取代,化妆品店的“专业”BA迟早会被取代,但对客情的维护和人文关怀一定不会被取代,不仅如此,化妆(体验)这件事,就算你化得再不好,也比现在的机器人要灵活。

换而言之,机器是冰冷的,它是一种工具,她的智能是让人类更清楚自己的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