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种”出来的诗词

 诗草苑 2019-07-14

点击上方“诗草苑”,再点“关注公众号”,免费订阅本公众号,欣赏美景和诗词。

本文为自己在个人微信公众号“诗草苑”分享的学诗历程及部分原创诗词,现将文字部分同步到个人图书馆,希望更多朋友看到。因尚未解决图片同步过来问题,只好将文中插图删除,有兴趣的朋友可搜索微信公众号“诗草苑”阅读原稿。

编者的话:

微信公众号“诗草苑”自2017年2月开办以来,得到亲朋好友的关心支持和大力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受水平和精力所限,期间多次长时间停发,实在抱歉。今年6月重开“诗草苑”,仍坚持“摄影存景美,诗词悦心扉。人生多美好,与君共分享。”的主旨,坚持“种诗词花草,分享人生美好!”,同时对栏目略作调整,分三个重点:一是介绍传播诗词知识,欣赏名家名作;二是原创诗词、摄影作品;三是人生漫步栏目,分享人生所见、所得、所悟、所感。欢迎亲朋好友们继续关注支持,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建议,也欢迎宣传“诗草苑”、转发其中好的作品。谢谢。


“种”出来的诗词

 丙申年春,从模仿填“沁园春”开始了自己学习诗词的历程,不知不觉中已四个年头了。近来潜心研究诗词,自觉有了很大提高,也想对四年来的学习创作做个总结回顾,以利于进一步提高。

记得第一次填“沁园春”是以南山苑所种花草名拼成上阕,下阕则是谈自己的经历和感想,初稿如下:

沁园春

小院春光

(丙申年春日周末,山人闲耕于南山苑院里,赏花拍照发微信,偶发灵感,填词自娱。)

小院春光,千种姿态,万种妖娆。

看海棠迎春,玫瑰含笑;

牡丹芍药,各领风骚。

油菜丁香,鸢尾连翘,群芳争艳怎比较。

凭喜好,看芳菲美艳,别样娇妖。

花草如此多娇,

引山人浇花竟弯腰。

忆青春年少,苦读高考;

金榜题名,也算天骄。

卅年拼搏,为国效劳,转眼人生近年高。

不服老,种诗词花草,乐享逍遥。

初稿确定,自我感觉良好。但初学乍练,一是受所看参考资料等影响,对沁园春词牌的格律规范,如对仗要求等,理解掌握不到位。二是受自己发音等影响,对字的平仄把握不准。词中多处有不合格律规范之处。然而这是自己填词的处女作,是深入学习诗词的开始,也是“种诗词花草”的起源。敝帚自珍,终不忍将此稿丢弃。

后来在网上找到了诗词检测工具,可以比较方便地检测所填词是否符合平仄变化和押韵等要求,大大方便了对诗词的查错、纠错,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性和优越性极大地帮助了自己的提高。但是,对于是否符合对仗等要求,检测工具还是无法判断的,这是其局限性。通过深入学习研究和反复修改,《小院春光》终于完全通过计算机软件检测,对仗等也按规则调整完毕,比起最初定稿确实有不少改进。

最终定稿:

                     沁园春

                    小院春光

小院春光,千样风姿,万样妖娆。

看牡丹富贵,玫瑰含笑;

 芍药花好,鸢尾连翘。

桃杏迎春,海棠凌霄,争艳群芳怎比娇。

凭喜好,赏芳菲美艳,别样娇妖。

花草如此多娇,引超然山人竟弯腰。

忆青春年少,题名高考;

 年逾而立,挑战天骄。

岁月蹉跎,时光过隙,转眼人生年近高。

人不老,种诗词花草,乐享逍遥。

有人曾批评我这首《小院春光》模仿毛泽东《沁园春 雪》的痕迹太重,对此我深不以为然。坦率地说,自己确实非常喜欢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学习模仿的成分肯定有。模仿学习,自然是要学最好的,至于学到多少、模仿的好坏,则另当别论。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是一代伟人的鸿篇巨制,可以说是千古绝唱。《小院春光》抒发的是一个知天命之年的普通百姓的情怀,天壤之别。若真有万分之一的形似或神似,都是自己求之不得的。

正是从这首词的最后一句“人不老,种诗词花草,乐享逍遥。”开启了自己种诗词花草之旅,这也是“诗草苑”的源头。

也许有人会说诗词怎么能“种”,语言不通啊。这里我不想多做辩解,只是作简单提示,请大家想一想“笔耕”、“耕耘”等等说法、用法,就不难理解可以“种诗词花草”了。

我丙申年的诗词也大多与“种”相关,如:《种田》、《种竹》等。

《种田》

(丙申年春日周末,山人闲耕于南山苑家中,种花种菜,赏芍药、鸢尾、木瓜等花果,照片中却将大葱等摄入,微信分享朋友圈,感言“闲耕房前三分地,忙时偷闲闲时忙,花开赏花花自艳,花香果香菜亦香”,后增加四句修改为下稿。)

闲耕房前三分田,

不为吃穿不为钱。

春夏秋冬花不断,

菜瓜果草种齐全。

花开赏花花自艳,

果熟品果果亦鲜。

闲时种田忙时闲,

不羡陶翁不羡仙。

                  《种竹》

(几年前在南山苑房后栽下一棵竹子,随着时光流逝,竹子繁衍成一大片。冬季周边树木凋敝,独竹青翠。近来习诗词,总想以竹为题写点什么,又感爱竹之人、咏竹之诗句太多,无处下笔。5月26日晨,灵感突至,一气呵成,基本符合七律规范,甚喜。)

山人耕种南山苑,

种草种花种诗篇。

常游江北名胜地,

勤习诗书精细研。

竹风竹韵少竹林,

名篇名诗多名联。

吾种一丛清瘦竹,

只为三冬绿映天。

《小麦颂》、《牡丹颂》虽不是讲种,但也与种密切相关。原作如下:

《小麦颂》

秋种小麦三两行,

破土绿芽日日长。

冬至麦绿百草黄,

雪后地白麦苗强。

春来百花齐开放,

拔节麦苗抽穗忙。

夏初麦熟腾麦浪,

麦收新麦馒头香。

《牡丹颂》

(余于南山苑栽牡丹数棵,精心培育几年终于开花,牡丹居花王宝座,其贵、艳自不必多说。牡丹属毛莨科,芍药属植物。牡丹喜肥、耐旱、耐寒。牡丹的种子秋天收获后播种,秋天生根而不发芽,次年春萌芽。牡丹生长有长一尺缩九寸的说法,是指其木质部分生产缓慢,每年新生芽长势旺盛可长一尺,但最终形成木质的仅一寸而已。前人咏牡丹的诗颇多,山人偶得五言诗一首。)

种子秋入土,嫩芽春始萌。

进尺缩九寸,累年花木增。

寒暑轮回过,花苗往复生。

花开显富贵,娇艳惊无声。

自己喜欢“种”诗词,除了与前面说的“人不老,种诗词花草,乐享逍遥”相关之外,与自己在农村长大、是农民的儿子、受中国数千年农耕文明影响深远有密切关系。既然讲“种诗词”,那就得有种子,诗词的种子是什么?几经思考追问,写了现代诗《诗的种子》分享在“诗草苑”。按个人的理解,诗词的种子就是诗词的精华、诗词的灵魂,也许一个关键的词句、一个意境、一缕思绪等等,以此为核心构建出诗词的枝叶血肉。

现在回头看当初这些诗词,稚气十足。当时,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无知者无畏,自以为写的是五律、七律了,但由于对五律七律格律规则掌握的不深不透、对字的平仄把握不准,当时所写的五言诗、七言诗与律诗的要求仍有不小差距。

虽然可以按规范改造成严格的律诗,但是时过境迁,改造出来就失去了当初的韵味意境,所以还是保留当初的青涩,留下永久的纪念吧。只是,牢记不是严格符合律诗格律要求的,一定不要称“五律”、“七律”,否则就贻笑大方了。

随着水平的提高,写出一些比较规范的律诗词作品,如:《白雪楼前花似雪》、《醉美名湖榆叶梅》、《春花夏草觅诗才》、《浣溪沙二月风吹串串金》、《蝶恋花 人生注定桃花数》等,也是从捕捉到一丝灵感的种子,种出比较满意的诗,只是耕种技术有了提高而已。

四年来,自己先后写过《七律》、《五律》等律绝类诗,填过《沁园春》、《行香子》、《菩萨蛮》、《渔家傲》、《蝶恋花》、《浣溪沙》、《摊破浣溪沙》、《鹊桥仙》等词牌的词,也写过《十六字令》等。

近一段时间深入研究五言诗、七言诗和部分词牌的格律规范和变化规律,按自己的思路整理相关格律要求,已经在诗草苑分享了《“菩萨蛮”词牌简介及名篇欣赏》、《五言律诗的格律变化规律及名篇欣赏》、《五言绝句简介及名篇欣赏》等,希望做成一个传播诗词知识的系列栏目。一是方便自己学习提高用,另外也想把这些诗词知识传播出去,方便诗词爱好者学习。

如在《种田》中所说过的:“闲耕房前三分田,不为吃穿不为钱”,自己耕耘“诗草苑”,同样“不为吃穿不为钱”,目的正如自己对“诗草苑”的定位,一是为了“摄影存景美,诗词悦心扉”;二是“分享人生美好”,希望对有缘的朋友们有所裨益。

最后以数年前在武汉归元寺抽到的一签作为本文结束,与大家共勉。签曰:

几分耕耘几分收,

嗟来之食君莫求,

自己种瓜自己尝,

莫羡他园果飘香。

相关阅读见微信公众号“诗草苑”:

1、《五言绝句简介及名篇欣赏

2、《五言律诗的格律变化规律及名篇欣赏

3、《“菩萨蛮”词牌简介及名篇欣赏

4、《大明湖畔的诗与景

5、《生命交响曲(诗景共赏)

6、《蝶恋花       人生行旅新开始

7、《醉美明湖榆叶梅

8、《七律  明湖春好

版权声明:本文及诗词为超然山人原创作品,文中插图均为超然山人摄影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公众号所有。欢迎朋友们阅读或整体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