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英雄郑成功,在临死前,为何要下令处死自己妻子和儿子?

 天亲馆 2019-07-14

康熙帝:“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郑克塽要求将郑成功遗骨迁至故乡,康熙帝首肯,同意以礼安葬,并手书挽联。“朱成功系明室之遗臣,非朕之乱臣贼子。敕遣官,护送成功及子经(郑经)两柩,归葬南安,置守冢,建祠祀之。”

这里讲的四镇是南明江北四镇,分别由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镇守,其中二刘背主,黄得功宁死不降,力战后自尽。高杰被叛将诱杀。虽然高杰和黄得功没有投降,但窝里斗的最狠,几乎是不死不休的也是他俩,所以可以说四个人都有二心,两个贰臣,另外两个行事并没有把南明朝的利益放到首要位置,黄得功算是其中相对来说比较干净的了吧。

初期郑成功凭借金门、厦门,以此为基地希望北伐收复大明故土,连南明诸王都无寸土可守,逃的逃,死的死,那时候郑成功还在狭小的生存空间中矢志不渝的抗击清兵,这种忠贞和勇猛都是值得夸赞的。当然,康熙帝的挽联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我就省略了,毕竟阵营不同,而且另外一层意思是必须要有的,以德报怨何以报德,郑克塽投降,康熙可以优抚,如果郑成功是胜利者会给康熙活命的机会?再者,天下初定,康熙朝还有不少前明旧臣,把郑成功捧得太高,这些人的情绪如何安抚呢,夸赞太过会给人一种错觉,你康熙也要我造反以证明自己是有骨气的忠臣?

这副挽联对郑成功的一生做了很好的概括,再说他过世前的一段时间:

郑成功是收复台湾后的当年就去世的,年仅38岁,正值壮年,去世的原因到现在还有诸多猜测,有的说是因为接二连三的精神打击加上日常军务繁劳造成郑成功心力交瘁,区区小病就能夺去生命,有的学者则说他是死于毒杀,各有各的道理,又没有直接的史料证据。

在他死前,为何要下令处死自己妻子和儿子?

为什么说郑成功受到接二连三的打击,这就是其中之一:

永历皇帝被杀,无从尽忠;

与父郑芝龙暗通书信,清廷察觉,遂杀其父,无从尽孝;

反攻大业受阻,遭受挫折;

麾下叛将,挖其祖坟,愧对列祖宗亲;

最后就是郑经的乱伦不孝。

所谓乱伦之说,其实并站不住脚,乳母也只是个职业,并无血缘、亲眷关系,何来乱伦,虽然尊孝乳母的事例也很多,但并非必然,也没有规制。

郑经娶的正妻,是原兵部尚书唐显悦的孙女,敢打敢拼作风彪悍,她自然是不会打仗,所说的状态是在家里,家有悍妇的郑经是不敢跟父亲提出来休妻的,又实在无法容忍,苦闷异常,所以勾搭上了四弟的乳母,乳母陈氏还产下一个婴儿。

岳父唐显悦斥责郑成功:“令郎狎而生子,不闻饬责,反加赏赉。此治家不正,安能治国乎?”饱受打击的郑成功听说郑经此举,暴怒之下传令郑泰要求他将负有管理责任的妻子董酉姑、儿子郑经、乳母陈氏、所产婴儿全部杀掉,郑泰是郑成功的兄长,对自己人无法下手,只是应付差事杀了陈氏母子,在交令时苦劝郑成功放过董酉姑母子(其实当时要是杀了董酉姑,施琅未必造反),郑成功不允。

这件事最终引发了“兵变”,郑泰无法下手,郑经也无法从容赴死,董酉姑更是自觉冤枉,因为她也极其反感郑经和陈氏的事情,但是他俩瞒的挺好,董酉姑事先也不知道,现在要掉脑袋,董酉姑自然不干。

于是,一个传闻火速在大营蔓延,郑成功军纪极严是众所周知的,凡抗命不杀的都要问罪,众将也觉得冤枉,你自家事我们怎么处理,把你老婆孩子杀了,等你消气了我们还活么,家事自己处理,干嘛拿我们当出气筒,反正里外不是人,所以就推选人望较高的郑泰当首领,集体抗命。

面对这些,郑成功再也无法承受打击了,一病不起,在那种你死我活的状态下,他病死、毒死都有可能,概率都很大:

郑成功有一亲信,是清朝降将马信,不知为何郑会如此相信他,清廷当时已经控制全国局势,一个投降大清12年的将军为何反叛,这很难说,虽然借口可以很多······

马信向郑成功介绍了一位名医,这位医生看了说是没什么,只是中暑,开副药就走了。而民族英雄郑成功服药后当晚也走了······(5日后,马信死)

对于马信只是怀疑,没有实据,但他的功劳是有实据的,收复台湾,马信自请先锋,身先士卒,为夺取台湾城,收复全台湾做出了极大贡献。

“自国家飘零以来,枕戈泣血十有六年。今日屏迹遐荒,遽捐人世,忠孝两亏,死不瞑目。天乎!天乎!何使孤臣至于此极也?”

无君可忠,无父可孝,事业受阻,众叛亲离,郑成功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寰,生前筹谋的最后一件事是出兵菲律宾,为华侨报仇,后来郑经也曾想过出兵菲律宾,里应外合的条件具足,可惜后因驰援耿精忠致使计划再次搁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