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解某,女,40岁。 既往史:慢性气管炎,时常发作。 主诉:头痛、头昏、头胀反复发作2-3年,发作时目黑头眩,每因情绪波动或劳累则诱发。虽经中西药物治疗,始终不愈。今来中医就诊,1998年5月8日初诊。 现病史:头痛如束,伴头胀,日不欲睁,泛泛欲呕,胸脘满闷,四肢不温,心烦不寐,情志易怒,苔白腻,脉象弦滑。 证析:此系痰湿浊阴内伏,久而化热,又兼肝火挟痰上蒙,浊阴上逆,清阳不升,导致头痛且胀,胸满欲吐;痰热内就则心烦不寐;苔腻、脉弦滑乃痰湿内蕴化热之象。 诊为:痰厥头痛(痰浊上逆)。 西医诊断:血管神经性头痛。 治则为除痰降逆、化浊熄风。采取半夏天麻白术汤合二陈汤化裁加减。 处方:半夏15g、天麻10g、白术25g、茯苓15g、陈皮25g、甘草10g、川芎15g,菊花25g、蔓荆子10g、荷叶10g,葛根20g、佩兰10g,引用生姜10片,水煎,日2次口服,照方投药6剂。 5月17日复查,头痛缓解,诸症改善,睡眠好转。但胸脘满闷,时欲呕,乃痰湿阻胃,仍宗前方加枳壳15g,以理气开胃祛痰,连续服用14剂,头痛头胀症状明显改善,头脑清爽,神清目开,泛呕止,饮食如常,心安不烦,情络稳定,精神振,诸症消除,头痛痊愈。 按语:痰浊上逆头痛,非半夏不能除,故取二陈化痰郁、降浊逆、调气滞、止呕吐有专功;与二术为伍,可健脾燥湿,以助二陈祛湿除痰之力;天麻、僵蚕熄风镇痉、消风化痰,头痛眩晕,虚风内动,非天麻不能定;久病入络加川芎,可和血平肝、行瘀止痛;蔓荆、菊花可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头痛可止;配葛根、荷叶升清阳;佩兰、生姜化湿浊、和中止呕,使中焦湿阻可除。全方可使痰湿化、浊阴降、清阳升、内风熄,胸满除、欲呕止,使经久不愈之严重头痛服药20剂而告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 (本文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查玉明卷》中国中医药2001版p109-1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