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敦煌初印象

 梦中飞鸟 2019-07-14

师门今年计划去敦煌去调研,内心十分激动,毕竟这是一个独自出游十分不便的地方。但是要出调研计划,于是去图书馆搬了好几本关于敦煌的书。

第一次萌生想去敦煌的想法,大概是在大学的时候,那时候因为看了一本小说,名字已经不记得。只记得女主要留在敦煌,守护那里的艺术,与男友分了,男主上位,并计划打造数字敦煌,这样子女主就可以回去和他相守了。那时候的印象,大概就是那是一个黄沙漫漫的小城,但是因为敦煌莫高窟的熠熠生辉。

读了几本书之后,脑海中对敦煌的印象更清晰了点,但却只是客观层面,对于敦煌的人民确实全无半点概念。或者说是对敦煌莫高窟的印象更加清晰了,黄沙弥漫中的一座艺术宝库,类似红色九层塔的入口,自公元366年乐尊和尚在这里建立第一个洞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有繁荣也有衰落,有被认可也有被遗忘,但都无可撼动敦煌莫高窟在世界艺术中的地位。

看了敦煌莫高窟的故事,觉得很神奇。想到了埃及金字塔,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但是人对永生的追求却是类似的。石窟里面的壁画多是供养人为了通往永生请画工做的画。

关于敦煌莫高窟不得不提的是王道士,第一次听说这个人还是在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当时对这个人的印象大概就是一个没有文化但想投机取巧的小人。当时看的书正好是从图书馆里面借的,上面对此有两种不同的观念。一种是骂名,以一己私利将国宝级的文物低价贩卖给外国人,一种相关客观的看法,大概是文化是世界的,在当时中国的环境下,留下来也未必都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因为当时的政府并没有正视这件事。我觉得,无论怎样说这个人都是可恨的,一种鼠目寸光的可恨,但是如果当时的学界、政府能够正视这件事情,那么这种事情也不会发生。

关于数字敦煌,之前曾在朋友圈看到同学转发数字敦煌捐款,好像是和腾讯合作制作的,当时就在想数字敦煌如果真的可以建设到AR阶段,其实是很赞的,毕竟现在去敦煌莫高窟不仅要提前预约,而且每次也只能看七八个,尤其是在旅游旺季的时候,基本就是走马观看的看一下。但是在敦煌的官网上看了,关于全景展示的内容,只能感慨数字敦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实景体验无法取代。

在央视科教频道看了关于《敦煌生命》的纪录片,对敦煌的保护有了直观的认识,很敬佩那批人专注于莫高窟的保护,感觉就像是在对自然对抗,有人说敦煌莫高窟是“看一眼少一眼”,确实如此,总有一天莫高窟会被蚕食掉,这是自然演化的进程,如今所做的不过是延缓这个过程罢了。其实如今的敦煌研究院对莫高窟的研究已经很先进了,我甚至觉得即使敦煌莫高窟消失了,完全可以重新复制一个,但是问题在于文化的原真性。我想这些石窟不仅仅是旅游吸引物,对当地人来说更是一种信仰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