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孩子的体重是否在正常范围,每天都应该进行一定强度的身体活动。
目前我国学龄儿童存在着身体活动不足、静坐及视屏时间长、近视率高、睡眠不足的现象。
儿童超重肥胖率也快速上升,增加了儿童期、成年期慢性病发生的风险。儿童应当正确认识自己的体型,保证适宜的体重增长,并积极开展身体活动。
积极进行身体活动:
有利于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预防肥胖;
减少近视的发生率;
提高学习效率;
促进心理健康。
学龄儿童保持累计至少60分钟中等强度以上的身体活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每次最好10分钟以上。

每周至少三次高强度的身体活动(如长跑、游泳、打篮球等),3次抗阻力运动和骨质增强型运动(如伏地挺身、仰卧起坐及引体向上等)。
做到运动强度、形式及部位的多样化,合理安排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关节柔韧性活动、躯干和四肢大肌肉群的抗阻力训练、身体平衡和协调性联系等。
注意运动姿势的正确性,以及低、中和高强度身体活动之间的过度环节。
运动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避免空腹运动。
学龄儿童尤其要增加户外运动的时间,减少静坐、视屏时间。
家长应当鼓励孩子进行形式多样的活动,与孩子一起运动。
雾霾天或者空气污染严重时,可以再室内进行不明显增加呼吸和心率的运动、协调性和平衡性练习等,适当延长运动间隔,降低运动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