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外!鹳雀楼、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其中仅一座是全国文保!

 智者1111 2019-07-14

中國古代名樓眾多,或建於江河湖泊之濱,或立於城中鬧市。

各種入選名錄也是眾說紛紜。

王老師在這裏先給大家介紹壹致公認的“四大名樓”。

鸛雀樓

鸛雀樓,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

鸛雀樓建於南北朝時期的北周,大約在557~571年之間。北魏末年,大丞相高歡逼走孝武帝,立元善見為帝,定都安陽,建立了東魏。

隨後的北魏大丞相宇文泰又殺了投靠自己的孝武帝,立南陽王元寶炬繼帝位,定都長安,建立了西魏。

高歡和宇文泰分別在東西魏專權。

東西魏成對峙之勢,長年征戰不休。

宇文泰封其侄宇文護為王爵,鎮守天下。

550年高歡之子高洋篡權東魏建立北齊,557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覺篡權西魏建立北周。

其時蒲州為北周的戰略要地,宇文護為了鎮守蒲州,在蒲州西黃河東岸建造了壹座戍樓,作軍事瞭望之用,這便是後世所稱的鸛雀樓。

鸛雀樓雄偉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尤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王之渙

元初,成吉思汗入侵中原,金主完顏氏下令死守蒲州。

蒙古鐵騎多次攻打蒲州。金元光元年(1222年),在最後的壹次爭奪戰中,金蒲州守將侯小叔在元兵攻城時,擔心戍樓落入元兵之手後,作為軍事瞭望之用,居然下令燒掉了鸛雀樓,同時被下令焚毀的還有舉世聞名的蒲州大浮橋。

從此,無限輝煌的鸛雀樓毀於戰火,僅存故址。

明初時,其故基猶存,後因黃河泛濫,故址淹沒,致使樓毀景失。

後人曾以蒲州西城樓當作“鸛雀樓”抒發詩情。

鸛雀樓逐漸在歷史長河中消失了身影。

2002年,位於永濟市的黃河東岸、蒲州古城城南的新鸛雀樓建成開放。新鸛雀樓高73.9米,座南朝北。

外觀四檐三層,內分六層,總建築面積3萬多平方米,在建築形制上充分體現了唐代風格,是采用唐代彩畫藝術恢復的仿唐高臺樓閣建築。

樓名為江澤民題寫。

壹如其它鋼筋水泥的新建名樓,其內部已經是現代建築,有電梯直達頂層。

由於距離黃河尚遠,周圍皆為田地,自然也看不到“黃河入海流”了。

黃鶴樓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代東吳黃武二年(223年),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黃鶴磯頭。

唐代《元和郡縣圖誌》記載:孫權始築夏口故城,

“城西臨大江,江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

是為了瞭望守戍的軍事設施而建的樓。

唐永泰元年(765年)黃鶴樓已具規模。

由於歷史上武昌地區兵火頻繁,黃鶴樓屢建屢廢,僅在明清兩代,就被毀7次,重建和維修了10次。

有“國運昌則樓運盛”之說。

最後壹次建於同治七年(1868年),毀於光緒十年(1884年)。

遺址上只剩下清代黃鶴樓毀滅後唯壹遺留下來的壹個黃鶴樓銅鑄樓頂。

晉滅東吳以後,三國歸於壹統,黃鶴樓在失去其軍事價值的同時,逐漸演變為著名的名勝景點。

歷代文人墨客到此遊覽,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使得黃鶴樓自古以來聞名遐邇。

最有名的是唐代詩人崔顥在此題下的《黃鶴樓》壹詩: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傳說李白登黃鶴樓,有人請李白題詩,他說: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不過,李白其實還是寫了壹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從北宋至上世紀50年代,黃鶴樓還曾作為道教的名山聖地,是呂洞賓的道場。

《道藏·歷世真仙體道通鑒》上說:“呂祖以五月二十日登黃鶴樓,午刻升天而去。故留成仙聖跡。”

1957年修建武漢長江大橋武昌引橋時,占用了黃鶴樓舊址。

1981年重建黃鶴樓時,選址在距原址約1000米的蛇山峰嶺上,原址已經蕩然無存。

1981年10月黃鶴樓重修工程開工,1985年6月落成,主樓以清同治樓為藍本。

黃鶴樓的形制自創建以來,各朝皆不相同,但都顯得高古雄渾。

曾經1871年的老黃鶴樓

新黃鶴樓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頂,樓高5層,總高度51.4米,建築面積3219平方米。

當然也是當下流行的鋼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結構了。

黃鶴樓內部由72根圓柱支撐,外部有60個翹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構建而成。

黃鶴樓的平面設計為四邊套八邊形,謂之“四面八方”。

滕王閣

滕王閣,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始建於唐朝永徽四年,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曾被封於山東滕州,稱為滕王。

他在滕州築壹樓命名為“滕王閣”(已被毀)。

後來李元嬰調任江南洪州(現南昌)都督,因思念故地於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修築了壹座“滕王閣”。

與滕王閣相關的事情,最為有名的自然是王勃寫的《滕王閣序》。

唐上元二年(675年)洪州都督閻公重修滕王閣,宴群僚於閣上,王勃省父過此,即席而作。

文中鋪敘滕王閣壹帶形勢景色和宴會盛況: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

  (原文太長,老王就不在此全文照錄了)

少年王勃不諳人情世故,欣然創作滕王閣序的故事與《滕王閣序》壹樣,成為千古流傳的佳話。

滕王閣重建的次數壹點不輸黃鶴樓,歷史上共重建達29次之多,亦是屢毀屢建。

此後,宋元明三朝都有重修。

清代更是多災多難:

康熙年間,竟然三次火災燒毀;

鹹豐年間,太平軍攻陷南昌,滕王閣被燒成為壹片灰燼;

光緒年間又遭火焚,於宣統元年(1909年)重建,規模大不如前。

1989年10月,第29次重建的滕王閣落成。

滕王閣主體建築凈高57.5米,建築面積1萬3千平方米。

其下部為象征古城墻的12米高臺座,主閣取“明三暗七”格式,即從外面看是三層帶回廊建築,而內部卻有七層,就是三個明層,三個暗層,加屋頂中的設備層。新閣的瓦件全部采用碧色琉璃瓦。當然也是鋼筋混凝土的現代建築了。

嶽陽樓

嶽陽樓,位於湖南省嶽陽市洞庭湖畔,古城西門城墻上,樓下有城門直通洞庭湖邊碼頭。

登樓遠眺,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嶽陽天下樓”之美譽。

嶽陽樓始建於公元220年前後,其前身相傳為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魯肅的“閱軍樓”,西晉和南北朝時期稱“巴陵城樓”。

歷史上,李白、杜甫、白居易、陸遊、李商隱等人也曾登樓,寫下眾多詩詞。

北宋範仲淹膾炙人口的《嶽陽樓記》更使嶽陽樓著稱於世。

慶歷四年(1044)春,滕子京受謫任巴陵郡太守,次年重修嶽陽樓。範仲淹應好友滕子京之請,為重修嶽陽樓作《嶽陽樓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沈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矣!”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怎麽樣?

是不是寫的很好?

不過~

歷史真相是:範仲淹壓根沒去過嶽陽樓。

想想古人真是厲害,沒去過的地方能忽悠的那麽美麗。

在宋、明、清朝代,嶽陽樓也曾數次重修。

現在的嶽陽樓應該是清代乾隆五年(1740)興工重修的,民國時期也有修葺,蔣介石曾送“砥柱中流”匾, 1949年前後遺失。

嶽陽樓保存的歷代文物,以李白的對聯“水天壹色,風月無邊”最為著名,其次要數清代書法家張照書寫的《嶽陽樓記》雕屏。

嶽陽樓主樓高19.42米,進深14.54米,寬17.42米,為三層純木結構。樓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貫樓頂,周圍繞以廊、枋、椽、檁互相榫合,結為整體。其獨特的盔頂結構和彎曲的飛檐,更是設計精巧。

與前述三座名樓相比,嶽陽樓遠沒有它們高大雄偉,但卻是四大名樓中唯壹的全國文保。

道理很簡單,因為它是古建築。

鋼筋水泥的現代仿古建築有旅遊價值,文化價值,卻沒有文物價值。

為何那麽多名樓,只能留下壹座原身?

咱們祖宗改朝換代總喜歡把前朝全部推翻重來,項羽燒了秦宮、明朝毀掉大都、清朝重修紫禁城~

嶽陽樓小小的,也許就這樣沒人管的留下來了。

多留點老城給後代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