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叶梦得(1077年-1148年 )出身名门,《全宋词》说他是叶清臣曾孙,后人考证叶清臣应该是其从祖父(叔祖) 。叶清臣是宋仁宗天圣二年的进士,和宋祁兄弟、苏轼伯父苏涣、舅父程同期,那一届状元是宋痒,榜眼就是叶清臣。 叶梦得父亲是叶助,母亲是晁补之的妹妹,因为晁氏怀孕时梦见龙盘梁柱,因此给儿子取名为叶梦得。 唐宋间有名的“梦得”有三位,唐刘禹锡,字梦得;两宋之间叶梦得,字少蕴;还有北宋张梦得,是苏轼兄弟的好友,也叫张怀民。 叶梦得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因为叶梦得年轻时受到过多蔡京的举荐,所以被有的人误解为是蔡京奸佞一派。 一、妙年出蔡京之门 叶梦得是奸佞之徒吗?叶梦得写过一首七律《送严壻侍郎北使》
元代方回《瀛奎律髓》评价这首诗的时候说:
绍述:续承的意思。 宋神宗时王安石创行新法,后来废除。 哲宗时,章惇入相,复行王安石新法,历史上称为“绍述之政”。蔡京无需介绍, 舒亶就是那个在乌台诗案中,一心想致苏轼死地的人物。 可以看出,方回对叶梦得为人和文学成就都进行了贬低,认为叶梦得依附蔡京而且在南宋初期对金有求和态度。叶梦得因为年轻时受到过蔡京的举荐,所以方回认为他是“绍述之徒”,是蔡京、舒亶一类的奸佞人物。 至于““楛矢石砮、医闾析木”被认为是赞扬秦桧的求和主张,所以方回说“无一毫忠义感慨之意”。 据(宋)李攸《宋朝事实》记载,叶梦得并不是一个昏庸的官员,在抗金方面至少有萧何的后勤之功:
李攸的这一段文字被元人写入了《宋史》,宋史中还写到叶梦得曾经督促张俊抗金,看来叶梦得也是一个抗金的功臣。后来叶梦得调往福建,还平定了海盗叛乱,
《宋史》是元朝末年丞相脱脱主持撰修的 ,但是《宋朝事实》作者李攸是经历了靖康之乱的学者,他对于叶梦得的记录和宋史基本一致,应该有一定的真实性。 二、南渡前作品 “婉丽”之词因为经历了靖康之难,所以两宋之间的诗人文风都有所改变。例如我们所熟知的李清照、朱敦儒等人都有这个特征,叶梦得也不例外。 以南渡为界,叶梦得的作品也分为两个阶段。早期词作风婉丽,仍是传统题材,如《贺新郎》:
词人南渡以前的作品大抵如此,即使苏轼的豪放之词,大多也超越不了个人的宦海浮沉,以及亲友或者情人的悲欢离合。宋人刘昌诗以为作者“赋此词时年方十八”,这首《贺新郎》据说在青楼广为传唱,颇有柳永风味。 上阕写明时间,季节是”渐暖霭、初回轻暑“。 傍晚时分,主人公午睡乍醒,望见窗外苍苔点映飞花、垂杨迎风而舞,耳边有流莺婉转歌唱。低头看到团扇尘侵,扇上画有与丈夫萧史乘凤飞去的弄玉,不由得想起自己的情感经历。上阕用一系列的意象组合,写明了时间、地点,远景、近景,视觉、听觉, 见扇而惊旧恨,引出了情感线索。 下阕承接上阕”惊旧恨“,第一句即梦断。接下三句写景,见”浪黏天“、”烟雨“可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后面用到采萍之典,读过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就明白其意:
古人作品多从诗骚中化出,《湘夫人》云:“搴汀洲兮杜若,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此情无处可寄,佳人似乎不可再得。 兰舟容与,看上去闲暇自得,然而主人公内心充满了伤感,所以说”怅望“而不仅仅是”遥望“。 温庭筠有词”过尽千帆皆不是“,所以佳人只好”目送归鸿“。注意,鸿用了一个”孤“字,可知佳作一字不可随意,处处需要为主题和情感服务。 结尾处,失意之人感慨万千,谁为我唱这首新写成的《金缕曲》呢? 《金缕曲》是《贺新郎》的另一个名字。 词中没有时间的交错,却有空间的变化,有男主和女主不同的角度,有心人可细细分辨。 三、南渡后作品 “雄放”之词这首《水调歌头》是叶梦得南渡后的作品,还写了序言: 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客较胜相先。将领岳德,弓强二石五斗,连发三中的,观者尽惊。因作此词示坐客。前一夕大风,是日始寒。
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有很大转变,叶梦得的这首词可以看出,词人们从花前月下走了出来,开始有了英雄之气和报国之志。北宋的豪放词与南宋的豪放词差别也在于此,整体格调有了升华,词人们多了家国情怀。 上阕开篇的意象有:霜、碧天、秋、西风、寒声、夜、梧桐、高城,尽是后面所说的”寥落“景色,写景一定要配合整首词的感情色调。 高城回望,寥落关河,正是南宋人的悲愤之由。朱敦儒也有词”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和东晋”过江诸人,新亭坐叹“有异曲同工之感。 这首词大约作于绍兴八年(1138),叶梦得”执政帅金陵“ 时期。当时国土沦丧,只剩半壁河山,建康(即金陵)已成为扼江守险、支援抗金的重镇。词中所习射等均与宋金战事有关。这类词在南渡以前词人们是写不出来的 。 下阕”问衰翁、老矣真堪愧“,叹惜自己壮志未酬身先老。”回首望云中“有苏轼”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之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辛弃疾晚年也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豪迈之情。 冯唐持节去云中郡赦免魏尚成为守边大将,词中的”当筵虎士“寄托了作者的期望之情。 四、 学苏轼 清旷超逸之词作为晁补之的外甥,叶梦得很早就受到过苏轼的影响,王灼《碧鸡漫志》评价说:
王灼说,晁补之(无咎)、黄庭坚(鲁直)学苏轼得七八分,而叶梦得(少蕴)则得六七分。下面这首《水调歌头·次韵叔父寺丞林德祖和休官咏怀》颇有苏轼的清旷超逸特色:
结束语在南渡词人中,叶梦得是年辈较长的人物,老街做了简单梳理,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叶梦得(1077年-1148年 )、陈克(1081—1137)、朱敦儒(1081-1159)、周紫芝(1082-1155年)、李纲(1083年 -1140年 )、李清照(1084年 -1155年)、向子諲(1085年—1152年)、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胡铨(1102年-1180年)、陆游(1125年—1210年)。 叶梦得历经五朝:北宋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南宋高宗 ,参与了宋词复杂多变的发展进程。南渡以后,叶梦得相对张元干、李清照等人生活舒适稳定,因此他的词在雄放、婉丽之间,更有少见的超逸和旷达。 前有苏轼、周邦彦、秦观等人,后有张孝祥、陆游、辛弃疾等人,叶梦得是两宋之间不可忽视的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之一。通过学习其三种不同的词风,更能够领悟到宋词之妙。 结束时,按照惯例,老街用叶梦得”霜降碧天静“韵填词一首,《水调歌头·读叶梦得霜降碧天有怀》:
@老街味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