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汤
【方源】:《伤寒论》
【组成】:桂枝4.5克,黄芩4.5克,人参4.5克,炙甘草3克,半夏7.5克,芍药4.5克,大枣6枚,生姜4.5克,柴胡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和解少阳,解肌发表。
【主治】:少阳病兼太阳表证,发热,微恶风寒,肢体关节烦疼,轻微呕吐,心下支撑闷结,舌苔白,脉浮弦。
【方解】:本方为少阳,太阳表里双解之轻剂,取小柴胡汤、桂枝汤各半量,合剂制成。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辛散,以治太阳之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宜展枢机,以治半表半里。
【按语】:主用用于治疗伤寒邪入少阳,以及妇女热入血室、产后郁冒等症。方用柴胡透泄少阳之邪从外而散、疏泄气机之郁滞,黄芩助柴胡以清少阳邪热,柴胡升散,得黄芪降泄,则无升阳劫阴之弊;半夏、生姜降逆和胃;人参、大枣扶助正气,脾正气旺盛,则邪无内向之机,可以直从外解,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肋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为其辩证要点。只要抓住其中一二个主症,便可应用本方,不必待其证候悉俱。
临床如见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如栝楼根;腹中痛,去黄芩、加芍药;肋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不渴,外有微热,去人参,加肉桂;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此处,妇人热入血室、热伤阴血,加生地、丹皮;淤血内结,少腹满痛,去人参、甘草、大枣、加延胡索、归尾、桃仁;兼寒者,加肉桂;气滞者,加香附,郁金。
外感病邪在表或已入里,一般不宜用本方。如需应用,则应酌情加减。疟疾需要本方时,宜加抗疟药物同用。
【附方】:桂枝柴胡各半汤加吴萸楝子茴香木香汤(《温病条辩》),本方加吴茱萸、小茴香、川楝子、木香构成。功能解肌散表,疏达肝气,通络镇痛。主治秋燥,身寒热,头痛、胸肋痛,甚则疝瘕痛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