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恩师魏少云

 安文书屋 2019-07-14



安升先

记者节来临之际,想起恩师魏少云。魏老今年71岁,从事新闻工作已经50年了。他在咸阳的知名度很高,从市委书记、市长到普通老百姓,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魏少云的:高个子,戴副白色眼镜,说话幽默,待人随和。

魏老是长安县魏家寨人。1952年在省立西安师范毕业,来到咸阳不久,便投入新闻事业。从1958年、1968年的咸阳报,直到现在的咸阳报社,他干过校对、画过版样,当过美工、记者、编辑。编过1版、2版,也编过文艺副刊。他写过新闻,写过通讯,也写过诗歌和散文。他画过国画、水彩画,也创作过不少幽默辛辣的漫画。最喜爱的莫过于摄影。50年来,他用手中的照相机真实地记录了咸阳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咸阳发生的巨大变化。   

魏老照相机的焦点始终对准基层的工人、农民等普通劳动者。从50年代的赵梦桃、鲁桂兰、60年代的吴桂贤,到90年代的张玉兰,魏老师都多次进行过宣传。魏老师是咸阳新闻发展的见证人,是咸阳新闻界资格最老,资历最长,威信最高,业绩最显著的老新闻工作者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他在人民日报、人民画报、陕西日报、西北工人报等全国、省以上的知名报刊,发表过新闻、美术、摄影等作品5000多幅,他的作品剪集堆的比桌子还高。《今日吴桂贤》、《八旬老人献爱心》等17幅摄影作品,获得全国和全省好新闻奖。他荣获陕西省先进新闻工作者光荣称号,也被省记协聘为特邀理事。去年,陕西省影协给他颁发了摄影工作特别贡献奖章。全国影协给他颁发了摄影工作纪念奖章。可以说魏老师是咸阳新闻界的鼻祖。

我们敬重魏老师的文品文风,更敬重魏老师的人品。他挚爱新闻事业,钟情于摄影,终生不悔。不管是在报社还是在宣传部,魏老师都以极大的热情关怀和培养年轻的新闻工作者,通过举办通讯员培训班、新闻讲座、修改稿件、实际采访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帮助青年人成长。我与魏老师就是40年前,他在我们村驻队工作时相识的。1970年他任宣传部通讯干事时,创造性的在全市聘请16名热爱新闻写作的农村青年,担任各公社的“土记者”,后又从中选出我和王治学、陈学超、刘保军、尹西昆等佼佼者到广播站任记者。把我们这些农村知识青年,从通讯员、“土记者”,一步一步地培养成为咸阳的知名记者和高级记者,为咸阳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鼓与呼。有的在全国好新闻评选中多次获奖,有的出国留学成为博士,有的被政府评为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为咸阳的新闻事业做出了贡献。

德高望重的魏老师退休后,仍不肯放下他手中的相机。相机伴随魏老师走过半个世纪的记者生涯,相机是他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发挥余热,他又在老年大学教摄影课。

受人尊敬魏老师过去是我们的老师,现在和今后永远是我们的老师。他深入生活,亲近百姓,朴实无华,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他对新闻事业的挚着与追求,他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都是我们永远学习的好榜样。

在记者节来临之际,我们向敬爱的魏老师表示最真挚的、最衷心地感谢,祝愿魏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2004年11月7日记者节于咸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