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严惩贪官,但是效果却不是他想要,大臣:不能怪我们贪!

 江山携手 2019-07-14

草根皇帝朱元璋,在元末群雄逐鹿之时,凭借一票骁勇将士,和众多谋士的襄助下,终于推翻腐朽的元朝,建立了大明王朝,作为皇帝自然会对有功之臣大为封赏,可是渐渐地朱元璋发现,曾经自己理想的朝廷现在变样了,陆续听到或者见到有贪腐的情况发生,为了给那些有功之人敲敲耳边鼓,口头训诫自然是少不了,虽然可能有消停一段时间,可是一段时间后他所知道的贪腐事件却越发的多了起来,朱元璋就纳闷了,自己惩戒贪官的手段还是比较严厉的,这些在朝为官的都是什么心态?怎么对于雷霆手段还是不收手,继续顶风作案,而且贪官的数量还越来越多?对此,那些大臣估计私底下都会大吐苦水:不能怪我们贪!

影视作品中的大明官员

贪官就是贪官,怎么还好意思大吐苦水,说什么不能怪他们贪?原来在明朝为官的确实有很多无奈,首先就是薪水不高,就连明朝有名的海瑞他的俸禄为70两,而且这待遇还是他从五品才能有的,即使是正一品也不过在700两左右,虽然那时的物价水平很一般,但是这正一品700两的收入,不仅要养活自家老小,还得养活看家护院等一众下人,这个水平确实低的只够温饱了;其次,正一品大员这个俸银虽然低,但是他们这个级别的不会为此发愁,古时都讲门生故吏,下面的官员自然会以一品大员是自己老师而自豪,但是这个老师可不是那么好叫的,每年的节日都得有所走动,朝廷官员那么多,就靠走动的“孝敬”都够那些大员舒服地生活了,下面的官员的“孝敬”自然也不会从自己的腰包掏出来。

影视作品中的海瑞

就是这样的层层效仿,官场的风气开始变得,谁不贪谁傻,谁不贪就是假清高,既然朝廷规定的俸银是有定数,那就赚点外快吧,例如在银子上做点文章,银子本身的材质比较软,在实际的流通环节确实存在损耗,那就在征收税银环节多留个心眼,多报的损耗便落入了私人腰包,同样的征收百姓纳粮环节,百姓装在斛内多的粮食都会被官吏抖一抖,散落在地上,这部分多出来的粮食积少成多,就归实际办事人员所有了。其实手段还有很多,级别低的官员其俸禄自然也低,家里的要吃饭,上头的要“孝敬”,那就用歪点子补充缺口,一是存在侥幸的心里,觉得就是点粮食或者是税银的损耗,是在规则之内的行为,况且每次也不多。二是觉得既然已经贪,贪几十两是贪,贪几万两也是贪,其结果都是要杀头,那就往多了方面发展。

影视作品中的朱元璋

那么朱元璋惩治贪官,为什么会出现虽然从重处罚,但是效果很差?抛开俸禄低的因素外,不难发现,朱元璋的治贪只是在重复简单的杀戮行为,没有自己反思问题的根源,官员的俸禄如此之低,各个基层的县衙门还能正常运转,不觉得奇怪?要知道作为一个县衙的主管,他的俸银里面还含师爷和衙役的那一份,可想而知,县衙的主管实际到手的俸银该多低,就这样的收入水平,屡屡出现贪官也就不足为奇了,最好的例子恰恰就是被朱元璋所严惩的十几万的贪官!

影视作品中的大明官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