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永福《映水藏山》山子系列

 fxiaog 2019-07-15

千形万象竟还空 映水藏山片复重

——寿山石雕刻家林永福

《映水藏山》

山子系列作品赏析

寿山石雕刻家林永福从事寿山石雕刻二十年,他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艺术理念,不断创新、改进,接受新技艺,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近段时间,他厚积薄发,进入了创作的丰产期,一系列有力度、有深度的好作品横空出世,这些是山水题材的作品,每件作品中都蕴含着“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的深远宁静的意境,他为自己的作品命名为《映水藏山》系列。

从雕刻技法来看,林永福的艺术风格属于镂雕,有山有水,风格各异,令人耳目一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寿山石雕刻界刮起了一股强劲的山水全镂空艺术流。《映水藏山》系列雕刻作品最大特色,就是非常讲究意境和细节,单单看这些作品的名字,如《望庐山瀑布》、《晓行望云山》、《空灵幽谷》、《坐看云起时》、《望岳》、《净土天籁》、《水月洞天》、《祥云映日流》、《红霞天色晚来秋》、《清幽旷远》等,你就会产生一种迫不及待想要近距离欣赏的强烈欲望。

就像绘画的工笔一样,特别讲究细节。

《映水藏山》系列雕刻作品,就是以中国画的原理来延伸出自己的雕刻风格。细看作品,你会发现,他的每一件作品都做得很细腻,很耐看,意境深远,韵味无穷!以镂空为主,你会感觉到,一种气韵在无声无息地流动,环绕在空灵的空间里。

林永福擅长以创作一幅画的方式去雕刻寿山石,他讲究布局与造型,远近与虚实。雕刻手法也跟一般的雕刻家不一样,他的作品以全镂空为主,就是我们常说的镂雕,但手法各异,对造型的处理,有的从中间破,有的从外边破,主要是突出镂空;其次是细工,特别是对山、云、花、草的处理,到了细腻得不能再细腻的地步,比如垂下来的榕树的须,都纤毫毕现,栩栩如生,他最早也是因为雕工细而出名,他对细节和意境的把握非常注重,简直到了痴迷执着的地步。我们不妨选取《映水藏山》系列作品中的部分作品进行分析。

▲《望庐山瀑布》▲

紧扣主题“望”字,细节就是“望”,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都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雕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刻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整件作品雕刻出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

▲《晓行望云山》▲

善于摄取自然景物的特征,把晓行所见静与动的景致雕刻得变幻神奇。云,云有千形万象,但终究不是实物,云能映水,又能叠成山,云卷云舒,时而散去,时而重叠,重叠时那云山又是那么相识,秋风飒飒,秋雨萧萧,寻一方天地,放归内心,抱朴守真,心随静安。

▲《净土天籁》▲

则诠释着一种另类而全新的风格。奔忙不息于世俗间,世间琐事令你心烦意燥。繁华落尽,走出心灵殿堂,祈求天籁与净土。静观这件作品,仿佛被带到了远方大美人间、徜徉于大美自然,乐享心灵的静歌。这件作品的最大特色,就是空灵静远,你不禁会有一种让灵魂栖息的冲动,传达出了一种空灵剔透的意境,让生命有了漂泊的意义

松风明月,幽谷鸟鸣,山顶一平台,放目远眺,山高地阔,山巅万里长空碧蓝如洗。作品《望岳》描绘出一种如仙如梦的意境——白云似洁白的羊群,奔走于峡谷之间、丛林之上;远处一个个山头,犹如万顷碧波中一个个小岛浮出海面。当朝阳从地平线上缓缓升起,万里雾海染上一抹淡淡的红色。看群山尽收眼底,感受绵延无际的壮阔景象。

踏进这幽静的山谷里,眼前浮现一幅静寂深远的世外桃源之景,山潭中的一壁瀑布,飞檐映水,恬静舒适, 古隆中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树木蓊郁,别有一种可人而悠然自得的心境。作品《清幽旷远》叙述于人内心的一片净土,无染,安详,又那么美好,旭日东阳冉冉升起,火红的热量照耀大地万物,它,向往着美好未来,静静的,自在从容,闲适静谧。

▲《净土天籁》▲

雕刻出这样一种意境——寂静的山涧里杳无人迹,路旁古木苍翠遒劲,参天蔽日,杳远的群山深处隐隐有座亭台,在山林间萦绕尽头;涧壑中的清溪挂瀑萦绕曲折,在山石间倾泻而下,旭日的暖阳更增其苍郁清凉。花开花落,一切来之于自然,又回归自然,一切随缘。大自然的花开花落,松风明月,幽谷鸟鸣,溪涧清流,身心清净愉悦心情仿佛已融入了山间的美景。

▲《坐看云起时》▲

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种清新、清醒的禅意。人生就是一条伸向远方的路,路边有春花灿烂光风霁月,但也有风狂雨骤电闪雷鸣,有一马平川的坦途,也有难行的荆棘密布。有大道如青天的傥荡,也有我独不得出的苦闷。有江河之隔,有高山相阻。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景无尽、纷而不杂,自有一方悠然天地间。往来明月牖,坐卧白云关。晚岁有余乐,谁人似此间。以心会境,意境相融。以寂静之心入寂静之境,物我两适,氤氲化机。

▲《水月洞天》▲

雕刻出一种深远宁静的意境,空山寂静,水月洞天,这世外幽静的山林,不惹一丝世俗的尘埃。夕阳西下,疏林上一抹微云的情景。在世外之中,保持着内心的淡定和从容。传达出这样一种哲理:人生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林永福以前是雕高浮雕出来的,在他看来,这种技法已经太普遍又传统,极易产生视觉疲劳。现在,他的技法属于山子,概念元素以立体和镂空为主。清朝有很多雕刻艺人雕山子,他们刻的山石印章,全部都是一座山一座山,全镂空、全立体,跟雕人物一样,当时有人把它定义为“山子章”, 林永福的山子就是从高浮雕延续出来的,属于高浮雕的升级版,他善于思考和借鉴,把自己的思考跟古人的思维结合,形成自己的独特技法和艺术风格。他现在的作品,全部都是镂空雕刻,显得更加立体感,使作品疏朗、剔透,主题集中,或人物亭阁、或鸟兽虫鱼,无不生动有趣,就跟精致的山水画一样,360全方位、无死角,无论从各个角度都能欣赏到,把国画的意境展现出来,变成真正的实物,远近虚实,疏密有度,都十分到位,这种雕刻手法在寿山石雕刻界并不多见。

寿山石的镂雕技法,是把石材中没有表现物像的部分掏空,把能表现物像的部分留下来。镂雕是圆雕中发展出来的技法,它是表现物像立体空间层次的寿山石雕刻技法。由于镂雕的难度很大,所以从石料挑选、作品布局、刀具配备到雕刻程序等,都与一般的雕刻技法有所不同。镂雕的石料必须质细性纯,尤其是镂空部分,内部景物的运用空间受到很大限制,只能依靠扩大入刀方向的办法来克服操作上的困难,所以镂雕景物的设计要求最好是多面透空,展现场景的立体空间层次感。由于镂刻内部景物的用刀受到很大的限制,操作不易,雕刻家不仅需要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更要有熟练的圆雕基本功,对石料的要求,雕饰的刀法,雕刻师的工艺都有很高的要求。

镂刻是创作的最关键阶段,要求雕刻者施刀的功力、线与面的处理以及各种造型手段的变化,都必须切实服从主题内容的需要,使意、形、刀有机地融为一体。在这个系列中,林永福灵活地运用冲、划、切、刮等刀法和浮雕、透雕等表现方式,以及具有丰富内涵的东方艺术语言,在造型的疏密虚实、方圆顿挫、粗细长短的交织变奏中,表现精巧入微、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使《映水藏山》系列作品产生音乐般的韵律和感染力,成为盈盈珍品。

对于石材的选择,完全到了驾轻就熟、烂熟于胸的程度,在他的刀下,任何一块石头都完全不会被浪费,能利用的基本都利用起来了。选择石材时,基本以中上品质的石头为主,根据外形来布局,人物放在哪里,景色放在哪里。在人物的设置和布局上,他特别注重空间感和层次感,在他刀下的人物,视野感表现得恰到好处,比如两个主人公往前看,它的视野一定要有一个空阔感和距离感,距离一定要交代得很清楚。选材不好的没关系,可以因材施艺,因色取巧!

林永福擅长浮雕与透雕山子创作,充分利用材料的纹理、俏色等特点,用毛笔在石面上描绘出图画,其雕刻注重艺术在心,表达在意,而言其意,吸收了中国画的艺术精髓,取材广泛,因材施艺,因色构图,避格取巧,掩饰瑕疵,作到简而有致,章法雅典,整洁挺秀,将雕艺与画理融为一体,这是艺人文化修养、艺术素质和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自以刀笔相容写意为尚简而洗脱且富饶韵味,工诗能画,巧琢善雕,刻当相石,宜山水,相石势,下刀之先,心开一境,以尽画意诗情,作品意境空间布局,咫尺画面,游刃有余地表现了峰峦叠嶂,层次奇崛。其刀法圆润、浑厚,构图别开生面,观其作品令人由生“登泰山,而一览众山小”之感叹。 以刀代笔,别开生面地将山子艺术提高到新的境界。作到繁而不乱,简而有致,虚实相间,写意高古,陶治情操,净化心灵。

作者:陆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