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读者小林和我哭诉,她和室友闹掰了。 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室友总喜欢对她“评头论足”,有时候是“善意”的建议,有时候明显是恶意的嫉妒。 如果你也有故事,或者生活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也可以发微信告诉小编! 故事的主人公不愿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小林为化名。 有一次,她刚用姥姥给的零花钱买了套贵价水乳,室友在一边念叨:“年纪轻轻,没必要用这么贵的护肤品,为何不等到自己挣钱再买。” 室友心不算太坏,但她的“刀子嘴”气哭小林好几次。在很多个夜不能寐的深夜,小林因为室友的话语多次掉泪,本来怼回去还能消消气,但小林却选择把每句话放在心上,久久不能释怀。 班上同学都说小林“玻璃心”,遇事太敏感,甚至曲解别人意思,小林很是委屈,做不到大大咧咧视而不见,心里的难过也无法消化。 还有一次,小林买了很喜欢吃却一直舍不得买的甜品!回到宿舍,那个室友就开始说:““你已经胖得虎背熊腰了,你需要节食,你的脸是水肿了吗?”小林那次很不开心,也没有心情再去吃甜品。 生活中像小林这样的高敏感人群其实不少,对他人的一言一语格外在意。 著名心理学家伊尔斯·桑德曾做过一项调查:在我们身边,每五个人当中,就有一人是高敏感人群。 日子过久了,难免觉得枯燥,或许我们做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但至少对生活中细碎的小事保持敏感。用自己的触觉、味觉、听觉去温柔的感受这个世界,让自己充分体验这世间的人情冷暖。 比起过得麻木,我更偏向于活得真切,我们无法改变潮水的流向,能做的,就是时刻保持敏感,温柔的爱着身边的一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