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用甘草泻心汤治因痞而变异的症侯颇有效验 《金匮》用甘草泻心汤治疗狐惑病,原文指出,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上声喝(一作嘎),甘草泻心汤主之。 虽然有明文给予指导,但始终还未见有这类病案,多读古人的书,临证总有益,以上各类病案,病表皮,根源都在脾胃,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肺脾又为母子关系,脾胃又是表里关系,因此,皮肉之病又必从脾胃治之,甘草泻心汤实则内外之方。既然治内,亦能治外故也。 方药:甘草15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干姜6克,大枣10克 方义:方以甘草命名者,取和缓之意也。用甘草、大枣之甘,补中之虚,缓中之急,半夏之辛,降逆止呕,芩连之寒,泻热除痞。干姜之热,散阴之痞寒,缓中降逆,泻痞除烦,寒热并用也。 手足湿疹 陈某某,男,28岁。1981年7月5日,掌心湿疹如顽癣,奇痒烦心,脉弦细,苔白。 辨证:胃虚不和、湿热结于心下蕴毒,随经脉达于四肢。 治宜:清热燥湿,扶正温中兼活血化瘀。 方药:甘草泻心汤加桃仁10克,红花10克,土鳖10克,银花10克,玄参12克,土茯苓10克,二付。 共四诊八付药,手足脱皮痊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