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淋巴结肿大案

 中医药方便 2019-07-15

梁某,女,44 岁, 2016 年 3 月 31 日初诊。 

患者自诉 3 月前因感冒后出现右侧颈部淋巴结肿胀、疼痛,期间曾多处诊治, 皆以清热解毒为主,疼痛有所缓解,但肿大淋巴结一直未消, 并伴荨麻疹反复发作,近 1 周淋巴结肿痛加重,面色黄白少华,口苦, 舌咽干燥, 干咳夜甚, 荨麻疹发作 1 周, 失眠, 梦多, 易醒,纳呆乏力,饮食、二便可,舌青嫩,苔黄厚兼燥,脉沉弦兼弱,左尺不及, 脉幅小。

诊断为淋巴结肿大( 右侧) ,辨证属少阳太阴并病, 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处方: 柴胡 18 g、桂枝 15 g、干姜 24 g、天花粉 15 g、瓜蒌 15 g、生牡蛎( 先煎 40 min) 24 g、浙贝母( 先煎 40 min) 10 g、生甘草 12 g、黄芩 12 g、浮萍18 g、夏枯草 18 g、辽细辛 9 g、生石膏( 先煎 40 min)18 g。4 剂,1 剂 /d,水煎分服。

二诊: 服药后自诉淋巴结肿痛及诸症皆有所缓解,效不更方,原方瓜蒌加为 30 g,再加紫花地丁 15 g、法半夏 9 g、槟榔 9 g、草果( 后下) 6 g,继服 10 剂。

三诊: 自诉淋巴结肿大已消,偶有咳嗽,睡眠可,口苦咽干亦大减,前方黄芩减为 6 g,瓜蒌减为 15 g,紫花地丁减为 10 g,加五味子12 g。继服 4 剂以巩固疗效,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禁食辛辣刺激、生冷寒凉之品。

按语: 患者于 3 月前因感冒后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为足少阳胆经所过之处,“经脉所过,主治 所 及”, 因 此 提 示 病 已 传 入 少 阳。《素问·六微旨大论篇》云: “少阳之上, 火气治之, 中见厥阴……太阴之上, 湿气治之, 中见阳明。”病及少阳,相火妄动则心烦失眠,火气炎上则口苦、咽干,少阳之气不能正常升发, 气机郁结则淋巴结肿大。脾气不运, 湿从中生,则纳呆乏力, 苔黄厚, 表邪未解,则荨麻疹反复发作。证属少阳太阴并病, 治当清解少阳、温化太阴,方予柴胡桂枝干姜汤。方中柴胡与黄芩相配以疏通少阳气机、清解少阳热邪; 天花粉性寒、味甘,清热生津以止口渴, 消肿止痛兼散淋巴结肿大; 牡蛎咸寒, 主散淋巴结肿大; 夏枯草、生石膏、紫花地丁、瓜蒌、浙贝母加强散结消肿之功; 荨麻疹反复发作考虑为表邪未解所致, 遂以桂枝、浮萍、辽细辛相配,在疏通气机的同时疏风解表; 干姜辛温、大热,以温补脾阳,脾阳足则中气健,纳呆乏力、苔黄厚之症自然消除;后期考虑微有咳嗽,遂在主方的基础上加细辛、五味子以止咳。方随法出,法随证立,患者少阳病不解传入太阴, 见少阳太阴同病的诸多证候,遂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则其病向愈。

摘自:张建伟, 赖乾, 王小荣. 王小荣副教授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验3则[J].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1):35-38.

编者按:王小荣副教授是张世卿名中医工作室学术经验继承人,临床善用经方,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外感病(如感冒、发热、头痛、咳嗽),脾胃病(如胃炎、肠炎),肝胆病(如胆结石、胆囊炎),心脏病(如心悸、失眠、高血压),肺脏病(如咳嗽、哮喘、慢支),肾脏病(如水肿、腰痛),月经不调,荨麻疹等。尤其对虚寒性疾病,慢性病(如贫血、乏力、亚健康)调理有丰富的经验。

金丝桃


编辑丨王德福

图片丨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