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 | 术】中医妇科用药经验选编(二)

 道佛儒医旧葫芦 2019-07-15

藁本用治痛经

哈荔田经验  关于藁本效能的记载,初见于《神农本草经》,如说“藁本辛温无毒,主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除风头痛。”此后历代本草书中多有记载,如《本草汇言》也指出,藁本“又能利下焦之湿,消阴障之气,故兼治妇人阴中作痛,腹中急,疝瘕淋滞……若利下焦寒湿之证,必兼下行之药为善。”综合诸书记载,说明藁本具有多种效能,其作用趋向既可上达头部,辛散风寒,又能下行腹部阴中,温化寒湿,且有疏达厥阴郁滞、调和冲任督脉作用,因此它在妇科痛证中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哈氏认为,凡由寒湿痰阻胞宫,损伤冲任督脉所引起的月经不调、痛经、经行头痛、带下量多及宫寒不孕等痛证,都可以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配伍藁本,以提高疗效。

【按语】藁本用治痛经,主要取其通利寒湿、疏达厥阴、止痛的效能,临床适用于寒湿停蓄、胞脉瘀阻的证型。藁本与细辛、川芎、柴胡、香附等药同用,则能加强诸药温经散寒、疏肝理气的作用,与当归、赤芍、蒲黄、延胡索、川楝子等药同用,则能加强诸药之调经活血止痛之功效。一药而有多能,每能加强其他方中各药的固有效能。

栀子治顽固性痛经

赵荣胜经验  治顽固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膜样痛经)时,每于方中加栀子一味,多获良效。栀子既是清热利湿之佳品,又是解郁化瘀止痛之良药。如《伤寒论》中用栀子豉汤治“心中结痛”,丹栀逍遥散解肝经火郁,民间治跌打挫伤肿痛常用生栀子末调鸡蛋清外敷等。故发前人之意,移治痛经,多年应用。每随栀子用量增大而效果更佳。对寒凝血瘀者,与姜、桂配伍,恒用30~50克。

如乔某,30岁,患痛经4年,进行性加剧,遇寒尤甚,近年来,每次行经须卧床休息,痛甚则恶心呕吐,汗出肢冷。月经周期正常,持续4天,量偏多,色紫黑,有血块,平时畏寒,少腹坠胀,大便质稀,苔薄白,脉沉弦。B超提示:左侧巧克力囊肿(5厘米×5厘米×5厘米)。西医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结婚3年未孕,其丈夫精液检查正常。余予以少腹逐瘀汤加栀子40克,令其每周服3~5剂,经期每日1剂。患者连服50余剂,痛经基本消失。后受孕,顺产一女婴。

羌活治疗痛经

陈拥军经验  《名医类案》载有李东垣治疗痛经医案一则“一妇三十岁,临经预先脐腰痛,甚则腹中亦痛,经缩二三日,以柴胡钱半,羌活一钱,丁香四分,蝎一个,归身一钱,生地黄一钱,都作一服,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前稍热服。”其方中用到羌活。陈氏临证时,遇顽固性痛经,久治罔效者,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伍用羌活,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如治刘某,女,33岁。1993年8月30日初诊。痛经10余年,每于经前3~5天,小腹及腰部疼痛难忍,喜温怕凉,月经量少血块较多,行经后腹痛自失,多年来曾服多种中西药物治疗,痛虽减而不除,且停药后又发。舌质暗红有瘀斑、苔薄白,脉弦。诊为血瘀痛经,以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2克、红花15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白芍15克、羌活10克、全蝎6克,水煎服。每于月经前5日始,连服6剂,经5个月经周期治疗后痛经乃愈,随访2年未复发。

【按语】痛经多由冲任瘀滞、脉道不通引起,羌活辛温通达,具走窜之性,配血药走血分,引诸活血药通行经络,逐瘀破滞。羌活既有通行经脉之功以治本,又具止痛之效以治标,确为治疗痛经之良药。

香附善调痛经

丁蔚然经验  香附通调血气,乃痛经之良药。痛经病因多为气血瘀阻,冲任经脉不利,经血滞于胞中而作痛。香附为血中之气药,善能通调气血,调经理痛。在痛经辨治中,辅助姜、桂温而通之,辅助芩、连清而通之,辅助胶、艾补而通之,合四物养血调经,合四君益气调经,合参、芪补血调经,灵活配伍起到一定作用。古人虽有虚人禁用之说,但多年临床实践体会:无瘀不作痛,若虚中夹瘀者,辅佐四君四物,何尝不能用之。

于伟臣经验  香附,妇科主药,善调痛经,一般用量,不过10~20克。若其胀痛急迫,经水涩滞,通用量力有不逮,对症复方重用香附50克,痛随药退,疗程减半,足资研究。

吴某,女,24岁。经水未见,小腹胀痛不可忍,约1周经止痛定。困顿2年,服药多剂,时有小瘥。此次经将行,小腹刺痛,胸满闷,处调经饮加味。

当归、茯苓、桃仁、红花各16克,青皮、柴胡、牛膝各10克,2剂,效不明显。

原方增香附50克,1剂经畅痛减,3剂经止痛定,岂料一劳永逸,竟不再发,初非理想所能及。后治痛经多所借鉴。

本文摘编自郑晶、王艳春、张书堂《中医妇科用药经验》,特表致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