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为音乐的隐喻?

 阿里山图书馆 2019-07-15

「今日荐书」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其内在性(即隐喻式思维)的特征是音十分明显的。隐喻的声音不同于一般声音,“它仅仅限定在艺术的范围内,只作为一种艺术交往而存在。任何音乐中的声音,它本身绝不会有确定的含义,它们是非语义性的。”也就是说,音乐的感性材料是声音,它和人的感觉知觉、情感密不可分,它的隐喻价值也就体现在声音中。音乐的隐喻主要表现在节奏、旋律、情感等方面。本书探索了德国音乐中的隐喻及其广泛内涵,并为解释其内容开辟了新的途径。

            

《德国音乐思想中的深度隐喻》从霍夫曼到勋伯格
为何音乐会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还是说,音乐的审美价值源于其深层结构?本书的研究范围从广泛使用的音乐的深度隐喻追溯到德语的音乐批评和分析。

              

从霍夫曼的浪漫主义美学到阿诺德·勋伯格的现代主义音乐理论在本书中均有体现,本书证明了音乐与神学、地质学、诗学、心理学、哲学和经济学的跨学科交叉影响。该书表明在音乐学和音乐理论中,深度隐喻的持续存在,是音乐学者们表达和传播日耳曼文化价值观的重要作用的结果。

尽管音乐的深度隐喻历来被用来传递德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作者沃特金斯表明,这些研究为广泛欣赏音乐隐喻的内涵的开辟了新解释途径。

论音乐隐喻的产生
可以说,人类在认识、表述社会的开始时,就已经开始使用隐喻了。意大利著名思想家 G. 维柯揭示了人类从一开始就使用隐喻的原因: 一是原始人缺乏更为丰富的语言;二是原始人尚不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

因此就出现了所谓的 “诗性智慧”,也就是替代式表述的思维方式,实际上这就是隐喻式的表述。有了这种 “诗性智慧”,就使得原始人语言的表达力大大增强,他们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把未知变成了已知,把抽象的存在变成了形象的存在。

这种表述首先是基于情感的表达需要,而最能表现情感的艺术形式当然是音乐了。因此,人类最早思维方式之一的隐喻的使用就首先表现在音乐领域,所以,音乐隐喻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音乐问题的焦点之一。一般认为,音乐从其产生起就是隐喻的。

也正因此,西方学者亚里士多德、弗雷泽、摩尔根等人便都把探讨音乐隐喻的产生作为音乐的核心学术问题之一。在我国,《尚书》 《论语》 《毛诗序》 《礼记》等古代典籍等都直接或间接论及音乐隐喻的产生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