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学敏院士针灸治疗多发性抽动症

 369蓝田书院 2019-07-15

多发性抽动症

多发性抽动症,又称抽动 - 秽语综合征。其临床特征为慢性、波动性、 多发性运动肌快速抽搐,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起病在 2~12 岁之 间,病程持续时间长。

本病病因尚不清楚,有认为本病与遗传及多巴胺系统 受损有关,各种病因造成的基底节病变及抗精神病药物也可引起,精神刺激 常为其诱因。本病似属中医“瘛疭”“搐搦”范畴,与先天禀赋不足、产伤、窒息、感 受外邪、情志失调等有关,多由五志过极、风痰内扰所引发。病位主要在肝, 与心、脾、肾密切相关。 

石院士治疗本病重视心神不定,肝风内起。

针灸治疗

1. 治则

醒神宁心,平肝息风,化痰开窍。

2. 处方 

主穴:水沟、百会、大椎,双侧神门、肝俞、风池、合谷、太冲。 

配穴:病程较长、心脾两虚,加脾俞、心俞、内关、足三里。 

操作:水沟向鼻中隔斜刺 0.3 寸,施雀啄泻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百 会沿皮平刺 1 寸,施捻转平补平泻 30 秒;大椎直刺 0.5~1 寸,施捻转泻法 30 秒;神门直刺 0.3 寸,施捻转平补平泻 30 秒;肝俞向脊柱正中斜刺 1~1.5 寸, 施捻转泻法 30 秒;风池向对侧眼角斜刺 1~1.5 寸,施捻转平补平泻 1 分钟;合谷、太冲直刺 1~1.5 寸,施捻转泻法 1 分钟;脾俞、心俞向脊柱正中斜刺 1~1.5 寸,施捻转补法 30 秒;内关直刺 1 寸,足三里直刺 1.5 寸,施捻转补法 1 分钟,诸穴针刺施术后留针 20 分钟。每日或隔日 1 次,10 次为 1 个疗程。

应用要点

1. 穴位选择 

水沟为醒神抑志之要穴;百会、大椎同属督脉,为诸阳之会,取之以统 摄阳气、潜阳息风;配合神门安神宁心;肝俞以疏理肝气;风池疏泄肝阳, 祛风止抽;合谷、太冲名曰四关,合谷为手阳明经之原穴,为阳中之阳,位 上主气。太冲为足厥阴经之原穴,为阴中之阴,位下主血。平衡阴阳,调和 气血,平肝息风。诸穴合用以达醒神宁心、平肝息风、镇静止抽之功。 

2. 预后 

儿童多发性抽搐症为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若不积极治疗,大部 分患儿到少年后期症状好转,也有部分患儿症状持续到成年,甚至终生。针 灸治疗本病有良好疗效,能够显著降低发作频率、减轻发作程度、缩短病程, 是治疗儿童多发性抽搐症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对于重症患儿可针药结合治 疗,也应配合心理疗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