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辞典》:黄皮果2.1 出处《纲目》 2.2 拼音名Huánɡ Pí Guǒ 2.3 黄皮果的别名黄皮子(《桂海虞衡志》),黄檀子(《八闽通志》),黄弹子(《广东通志》),金弹子(《本草求原》)。 2.4 来源2.5 原形态黄皮(《桂海虞衡志》)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幼枝具瘤状突起的腺体。叶互生,单数羽状复叶,幼叶卷曲;小叶5~13,顶端1枚最大,向下逐渐变小,长2.5~11.5厘米,宽1~6.2厘米,椭圆形或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不相等,全缘,略带微波状;硬纸质,密布透明腺点,上面深紫色,下面绿色;小叶柄长2~5毫米。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黄白色;萼片5,短三角形,外被短毛;花瓣5,匙形,开放时反展,背面有隆起的中线;雄蕊9~10,通常10;子房5室,有短柄,密被淡黄色的柔毛,花柱粗短,柱头扁圆呈盘状。浆果球形,黄褐色,果皮具腺体,有柔毛。种子绿色。花期4月。果期6月。 2.6 生境分布分布我国南部,广东、广西、福建均有救培。 2.7 性味甘酸,温。 ②《福建民间草药》:'甘酸,微温。' 2.8 功能主治①《广志》:'消食,颗气,除暑热。' ②姚可成《食物本草》:'主呕逆痰水,脚膈满痛,蛔虫上攻,心下痛。' ③《福建民间草药》:'化气消疝,除积止痛。' 2.9 黄皮果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2.10 注意《本草求原):'多食动火,发疮节。' 2.11 附方①治痰咳哮喘:黄皮果,用食盐腌后,用时取五钱,酌加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食积胀满:腌黄皮果五钱至一两。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2.12 摘录《*辞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