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石学敏针灸治疗多小儿发性抽动症

 369蓝田书院 2019-07-15

多发性抽动症

多发性抽动症,又称抽动 - 秽语综合征。其临床特征为慢性、波动性、 多发性运动肌快速抽搐,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起病在 2~12 岁之 间,病程持续时间长。本病病因尚不清楚,有认为本病与遗传及多巴胺系统 受损有关,各种病因造成的基底节病变及抗精神病药物也可引起,精神刺激 常为其诱因。 本病似属中医“瘛疭”“搐搦”范畴,与先天禀赋不足、产伤、窒息、感 受外邪、情志失调等有关,多由五志过极、风痰内扰所引发。病位主要在肝, 与心、脾、肾密切相关。 石院士治疗本病重视心神不定,肝风内起。 

针灸治疗

1. 治则 

醒神宁心,平肝息风,化痰开窍。

2. 处方 

主穴:水沟、百会、大椎,双侧神门、肝俞、风池、合谷、太冲。 

配穴:病程较长、心脾两虚,加脾俞、心俞、内关、足三里。 

操作:水沟向鼻中隔斜刺 0.3 寸,施雀啄泻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百 会沿皮平刺 1 寸,施捻转平补平泻 30 秒;大椎直刺 0.5~1 寸,施捻转泻法 30 秒;神门直刺 0.3 寸,施捻转平补平泻 30 秒;肝俞向脊柱正中斜刺 1~1.5 寸, 施捻转泻法 30 秒;风池向对侧眼角斜刺 1~1.5 寸,施捻转平补平泻 1 分钟; 合谷、太冲直刺 1~1.5 寸,施捻转泻法 1 分钟;脾俞、心俞向脊柱正中斜刺 1~1.5 寸,施捻转补法 30 秒;内关直刺 1 寸,足三里直刺 1.5 寸,施捻转补法 1 分钟,诸穴针刺施术后留针 20 分钟。 每日或隔日 1 次,10 次为 1 个疗程。 

应用要点

1. 穴位选择 

水沟为醒神抑志之要穴;百会、大椎同属督脉,为诸阳之会,取之以统 摄阳气、潜阳息风;配合神门安神宁心;肝俞以疏理肝气;风池疏泄肝阳, 祛风止抽;合谷、太冲名曰四关,合谷为手阳明经之原穴,为阳中之阳,位 上主气。太冲为足厥阴经之原穴,为阴中之阴,位下主血。平衡阴阳,调和 气血,平肝息风。诸穴合用以达醒神宁心、平肝息风、镇静止抽之功。 

2. 预后 

儿童多发性抽搐症为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若不积极治疗,大部 分患儿到少年后期症状好转,也有部分患儿症状持续到成年,甚至终生。针 灸治疗本病有良好疗效,能够显著降低发作频率、减轻发作程度、缩短病程, 是治疗儿童多发性抽搐症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对于重症患儿可针药结合治 疗,也应配合心理疗法。 

验案

刘某,男,11 岁,学生。初诊日期:2009 年 10 月 30 日。 

[主诉]周身不自主活动 3 年,近日加重。

[现病史]患者 8 个月大时有跌仆史(枕部着地),3 年前出现不自主挤眉 弄眼,并逐渐出现晃头,口中怪叫之症。1 年前又出现双手不自主舞动,受 刺激后诸症加重,平素善恐易惊,曾诊于附近区中医院,服用中药至今,疗 效不显。现症:患者神清,精神可,语言清楚,反应灵敏,问答切题,周身 不自主活动,未闻及异常气味,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舌红苔白,脉弦细。 颅脑 CT 检查未见异常。 

[诊断]小儿抽动症。 

[治则]醒神开窍,滋补肝肾,疏肝解郁。 

[选穴]人中、内关、百会、印堂、四神聪、风池、肝俞、肾俞、合谷、 太冲、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人中向鼻中隔斜刺 0.3 寸,施雀啄泻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内 关直刺 1 寸,提插捻转泻法;印堂顺经刺 0.5 寸,捻转泻法;四神聪沿皮平 刺 1 寸,施捻转平补平泻 30 秒;肝俞、肾俞向脊柱正中斜刺 1~1.5 寸,施捻 转泻法 30 秒;风池向对侧眼角斜刺 1~1.5 寸,施捻转平补平泻 1 分钟;合谷、 太冲直刺 1~1.5 寸,施捻转泻法 1 分钟;申脉、足三里、三阴交直刺 0.5~1 寸, 施捻转补法 1 分钟。诸穴针刺施术后留针 20 分钟。 

[治疗经过]治疗 10 次后,患者症状减轻,不自主活动次数减少,发 作时间缩短。治疗 20 次后,患者能自觉控制行动,口中无异常声音,基本 痊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