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舌生疮】

 医道无涯 2019-07-15

概述

口舌生疮或溃烂、出现局部疼痛的口腔病。本病的主要症状是口腔黏膜反复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小溃疡,部分患者常反复发作,甚至溃疡久不愈合。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口腔溃疡。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中医科

别名

口破、口疳、口疡

临床症状

口腔黏膜反复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小溃疡。

危害

发作时疼痛剧烈,严重者还会影响饮食、说话。

并发症

口臭、咽炎、淋巴结肿大等。

检查

口腔视诊,长期不愈者需做活检。

诊断

通常依据口腔视诊即可诊断,必要时组织病理学检查。

饮食建议

营养均衡,饮食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忌食煎炸烘烤食品。

治疗原则

以消除病因、增强体质、对症治疗为主。

治愈性

一般在10天左右可自愈,但易复发。

重要提醒

经久不愈,大而深的舌部溃疡,有可能是一种癌前病损,极易癌变,必要时做活检以明确诊断。

病因

多由心脾积热,外感热邪,或脾胃湿热,阴虚阳亢所致。

流行病学

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

典型症状

1.本病的主要症状是口腔黏膜反复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小溃疡,可单发或多发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分,有剧烈的自发痛。
2.发现本病时多在溃疡期,溃疡直径2~3毫米,底浅,边缘整齐,周围有红晕,溃疡面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覆盖,有剧烈的烧灼样痛,遇冷、热、酸、咸等刺激都使疼痛加重,语言、饮食均感困难,持续4~5天后转入愈合期,愈合不留任何瘢痕,但可以反复发作。

其他症状

中医将本病分实火、虚火两型,前者表现:恶寒、发热、头痛、便秘、溲黄、舌苔黄厚干燥,有时伴颌下淋巴结大疼痛,后者可无明显全身症状或有低热。一些人伴有口燥,咽干、手心烫、失眠、多梦、舌苔剥落等。

诊断依据

对患者口腔溃疡的数目、性状、边缘、基底等各个方面进行检查,必要时需要做活检进一步排查肿瘤的可能性。

治疗方针

坚持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

药物治疗

1.外感时毒型治则清热解毒,健脾化湿。
2.脾胃积热治则清热泻火,荡涤胃热。
3.脾肾阳虚治则温补脾肾,引火归源。
4.脾胃虚弱治则补中益气,健脾化湿。
5.心肾阴虚治则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6.血虚阴亏治则养血益阴,潜降虚火。
7.虚火上炎治则去腐、解毒。

其他治疗

饮食疗法,外治法。

预后情况

预后良好,一般在10天左右可自愈,随天气、情绪、劳累等因素可复发。

日常护理

1.注意口腔卫生,避免损伤口腔黏膜,避免辛辣性食物和局部刺激。
2.保持心情舒畅,乐观开朗,避免情绪波动。
3.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4.注意生活有规律、营养均衡,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防止便秘。

饮食调理

1.莲子萝卜汤:莲子、白萝卜共煮服,每日2次,喝汤食莲。
2.莲子茶:莲子芯适量,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剂。
3.绿豆生地饮:绿豆、生地水煮后去生地,食豆饮汤,每日1剂。
4.沙麦灯花粥:沙参、麦冬、灯心花、粳米、冰糖适量。适用于反复口舌生疮,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心烦失眠等症。注意:大便溏者不宜。
5.苦瓜冰糖汁:新鲜苦瓜洗净去籽、捣茸,用干净纱布包裹,取汁50毫升,加上适量冰糖频频喂服,不拘时间。
6.绿豆饮:生绿豆、白菜心2~3个,将生绿豆洗净放小锅内煮至将熟时加入白菜心,再煮20分钟,然后取汁顿服,每天1次,发病早期食用效果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