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濒危动物——白腹隼雕

 zzm1008图书馆 2019-07-15

白腹隼雕(学名:Hieraaetus fasciatus)为隼形目鹰科的鸟类,是一种猛禽,体形大小同草原雕差不多,体长为70-74厘米,体重1500-2525克。上体暗褐色,各羽基部白色。头顶羽呈矛状。上喙边端具弧形垂突,适于撕裂猎物吞食;基部具蜡膜或须状羽;翅强健,翅宽圆而钝,扇翅及翱翔飞行,扇翅节奏较隼科慢;跗跖部大多相对较长,约等于胫部长度。雌鸟显著大于雄鸟。 

生活在山区丘陵和水源丰富的地方,用枝叶在高树或峭壁上营巢,通常产2枚卵,寒冷季节常到开阔地区游荡,捕捉鸟类和兽类等为食,但不吃腐肉,飞翔时速度很快,能发出尖锐的叫声。分布于非洲和欧洲南部到亚洲中、西部,印度,缅甸和中国南部。

白腹隼雕是大型猛禽,上体暗褐色,头顶和后颈呈棕褐色。颈侧和肩部的羽缘灰白色,飞羽为灰褐色,内侧的羽片上有呈云状的白斑。灰色的尾羽较长,上面具有7道不甚明显的黑褐色波浪形斑和宽阔的黑色亚端斑。下体白色,沾有淡栗褐色。飞翔时翼下覆羽黑色,飞羽下面白色而具波浪形暗色横斑,与白色的下体和翼缘均极为醒目。

虹膜为淡褐色,嘴蓝灰色,尖端为黑色,基部灰黄色,蜡膜黄色,趾为柠檬黄色,爪黑色。

白腹隼雕在繁殖季节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地森林中的悬崖和河谷岸边的岩石上,尤其是富有灌丛的荒山和有稀疏树木生长的河谷地带。非繁殖期也常沿着海岸、河谷进入到山脚平原、沼泽、甚至半荒漠地区。寒冷季节常到开阔地区游荡。

飞翔时速度很快,能发出尖锐的叫声,性情较为大胆而凶猛,行动迅速。常单独活动,不善于鸣叫。飞翔时两翅不断煽动,多在低空鼓翼飞行,很少在高空翱翔和滑翔。

捕捉鸟类和兽类等为食,但不吃腐肉,主要以鼠类、水鸟、鸡类、岩鸽、斑鸠、鸦类和其他中小型鸟类为食,也吃野兔、爬行类和大的昆虫。

叫声:叫声尖厉;作吱吱叫声如kie, kie, kikiki。

分布于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不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中国、克罗地亚、塞浦路斯、吉布提、埃及、法国、格鲁吉亚、直布罗陀、希腊、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约旦、科威特、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黎巴嫩、利比亚、马其顿,毛里塔尼亚、黑山、摩洛哥、缅甸、尼泊尔、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葡萄牙、沙特阿拉伯、塞尔维亚、西班牙(加那利群岛 - 旅鸟)、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泰国、东帝汶、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阿联酋、乌兹别克斯坦、越南、也门。

旅鸟:奥地利、孟加拉国、比利时、捷克共和国、丹麦、德国、匈牙利、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卢森堡、蒙古、荷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里兰卡、瑞典。

产地不确定:阿塞拜疆。

中国国内主要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见于贵州安顺、望漠,湖北,安徽肥西,浙江宁波、温州、龙泉,广西,广东,福建福州,海南乐东,均为留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